文学 >>> 文学 >>> 文学理论 文艺美学 文学批评 比较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国近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 南阳作家群研究 中国各体文学 中国民间文学 中国儿童文学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 世界文学史 东方文学 俄国文学 英国文学 法国文学 德国文学 意大利文学 美国文学 北欧文学 东欧文学 拉美文学 非洲文学 大洋洲文学 文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库 文学 世界文学相关记录23条 . 查询时间(0.125 秒)
2023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出了2023年预期目标和重点工作,其中一条就是着力增强城市文化影响力。如何让南京城书香气息更浓郁,进一步提升世界文学之都”的影响力?
习近平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既不是单纯的乌托邦设想,亦有别于以往复古主义的论调,而是对这一系列历史表述的超越与升华。从中华文化切入,不难发现在中国古代诗学传统中有关“和而不同”思想的系列表述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而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国际性、开放性特别强的学科,其学科精神一贯强调异质文明之间的交流、碰撞与整合,其精神内核就是推动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尊重与和谐共处。
世界文学不属于任何特定的民族,而是全人类的精神财富。日本文艺评论家、翻译家、东京大学文学教授沼野充义,从2009年11月到2016年底,用7年时间,邀请多国作家、诗人、翻译家、学者,进行了26次对谈,并将对谈结集成书,出版了《东大教授世界文学讲义》(5卷本)。沼野充义在该书的序言中指出:“本书主要是通过与各位受访嘉宾的对谈,尽量深入浅出地从整体上介绍当前的世界文学是怎样的一个现状,有哪些优秀作品,...
在纷然杂陈的新世界文学概念中,两种取向尤为重要:一种是研究作品如何进入其他文化语境亦即如何成为世界文学的过程,例如翻译、流传、阅读等;另一种研究关注与迁徙和杂合相关的后殖民作品,例如英语和法语非洲文学中的跨文化现象。时行的跨文化转向,引导人们深入考察那些凸显叠合和交织的作品。新的国际文学景象使世界文学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作品的翻译和阅读模式,不同文化和文学传统的交织,以及作品的国际...
《文艺研究》挑选了我在该刊发表的三篇文章,结集编入即将问世的“小丛书”。两篇关于“世界文学”的文字的关联性不言而喻,另一篇对“跨文化”概念的考证,看似与前两篇论文有些脱节。不过,若就前者重点考察歌德的世界文学概念而论,把“世界文学”理解为一种跨国文化经验的形态,或曰一种现象、一种态度、一种行为,说的是文学的国际交流、相互接受和影响,[1]那么,跨国文学交流与跨文化现象的衔接也就不那么勉强了,这或许...
歌德晚年在20处说过“世界文学”,他的世界文学概念与今人的大多数想象完全不同。他所说的“世界文学”,既非当时所知的所有文学,亦非各种民族文学的经典文本,而是一种现象,一种态度,一种行为。歌德对于“世界文学”并无系统设想,但从他的几乎所有“世界文学”用词中能够见出,它属于事情范畴和行为范畴。在他那里,世界文学方案的运作形式是创办文化刊物、从事翻译工作和广交文友等,“世界文学”是各种行为。从这个歌德概...
文学院比较文学世界文学学科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著名作家、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穆木天先生与彭慧先生是其创始人。1952年,二位先生领衔的外国文学教研室在全国率先成立。本学科的另一分支“比较文学”教研组成立于1982年,后来发展为比较文学教研室,陈惇教授、刘象愚教授是其开创者。1998年,比较文学教研室与外国文学教研室合并,成立比较文学世界文学教研室。2003年,比较文学世界文学研究所...
阅读诗歌以及中国诗歌也许能够帮助理解或解决现代主义和世界文学本身固有的矛盾。如果文学现代主义确如艾略特·温伯格所言,倾向于发现从前未予关注的作品,并以“国际风格”无明显地域性的普遍主义为显著特征,那么用非西方语言创作的所谓现代主义诗歌并非代表着在西方文化逻辑驱动下对地方文化的消除,而是代表着当地文化重新发掘各自自我的过去以应对西方伦理及美学。20世纪80年代,中国当代诗人西川以“后朦胧”抒情诗人姿...
我们普遍用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去阐释马克思的“世界文学”理论,但这种阐释方式存在 诸多局限.马克思的“世界文学”理论作为诗学理论,与浪漫主义思潮有着内在的不可分割的有机联系,浪漫 主义对差异性、非决定性以及一体化与个体化统一的有机整体原则的尊重,深刻地影响了马克思的“世界文 学”理论的知识形成、本质结构和形态特征.“世界文学”本质上代表着人们对未来社会生活的一种价值理想, 这种世界主义...
比较文学世界文学教研室的正式建立历史并不长,其前身为中文系外国文学教研室。欧美文学、西方文学理论向为该学科教学与研究之重点,张月超、赵瑞蕻二先生在上述领域内的研究颇多建树。八十年代,比较文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大陆出现,本教研室又是国内最早进入这一领域的单位之一。作为该学科带头人,钱林森的中法文学比较研究、杨正润的传记文学研究均居于国内领先水平,并有广泛的影响。科研之外,该学科点亦素重本科生教学...
讲授世界文学     世界文学  教学  经典  文学史  文化背景       2015/5/14
文章从世界文学的定义出发,通过讨论“什么文学?谁的世界文学?如何穿越时空,在五彩缤纷的文学的表现形式中理解文学?体现在教学上,课堂上如何分配时间讲解定义的问题、文学史以及文化背景?”这几个问题,论述世界文学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和相关意见。认为世界文学不能希望覆盖全世界世界文学课程需要有突破性而不是详尽无遗,创造一系列可教授的作品,而不是追求一些不可能的比例分配或在每个宗教中接近母语...
现在,任何一位对中国当代文学有所关注的人,都不会对顾彬这个名字感到陌生了。2006年底,这位来自德国的汉学家接受“德国之声”的采访时,对中国当代文学进行了点评。其批评之声经由《重庆晨报》转述为“中国当代文学是垃圾”的判断后,引起舆论哗然,顾彬自此开始了他在中国媒体上的持续“走红”。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在《观书有感》中的这番慨叹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当代世界文学同中国文学三十年的关系。正是包括中国传统文学在内的世界文学,如源头活水,浇灌、滋润了中国当代文坛的这“半亩方塘”,并使这一片星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天光云影共徘徊”的繁博气象。
2008年10月16日至18日,随着“当代世界文学与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召开,设在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有80余年历史的学术期刊《当代世界文学》也走进了中国读者的视野。   《当代世界文学》杂志由罗依·坦普尔·豪斯博士在1927年创办,最初名为《海外书览》,1977年改用今名。这份杂志主要刊载当代世界文学评论,也发表各国优秀作家作品。作为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文学自然会受到它的关注。早在1...
德国社会学家诺贝特·埃利亚斯在他的《文明的进程》一书中写道:“‘究竟什么是法国的?什么是英国的?’,很久以来,几乎没有一个法国人或英国人在他们的意识中提出过这样的问题,而‘究竟什么是德国的?’这个问题,几百年来却一直没有平息过。”在埃利亚斯看来,德国人之所以如此执著地提出和追...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