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机械工程 >>> 机械学 机械设计 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 刀具技术 机床 机械制造自动化 专用机械工程 机械电子工程 机械工程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机械工程 重点实验室相关记录446条 . 查询时间(0.472 秒)
大数据和智能机器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19年12月。实验室围绕着大数据分析、机器人智能、机器学习、多媒体计算和机器视觉这5个相互关联的研究方向展开深入研究。
湖北理工学院智能输送技术与装备重点实验室2017年获批校级重点实验室,2020年10月通过科技厅组织的专家论证,2022年8月获批为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兰剑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信息融合理论与技术,包括非线性估计与滤波、多源异构数据关联与融合、机动目标 / 多目标 / 扩展目标检测识别与跟踪、导航与制导、真值未知性能评估等。
2023年10月25日,“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会士授予仪式”举行。湖南大学整车先进设计制造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徐世伟教授当选2023年度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会士。
近日,材料结构精密焊接与连接全国重点实验室搅拌摩擦焊接及其衍生技术团队黄永宪教授、孟祥晨副研究员、谢聿铭助理教授荣获美国焊接学会(AWS)The Charles H. Jennings Memorial Award,因其对搅拌摩擦焊接全流程数字化快速迭代设计领域的贡献。
2023年4月2日,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北京召开了第四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会议由新一届学术委员会主任陈杰院士主持,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丁汉院士,学术委员段宝岩院士、王耀南院士、毛明院士、乔红院士、王天然院士、封锡盛院士、赵杰教授、席宁教授、王越超研究员、于海斌研究员、史泽林研究员出席了会议。中科院发展规划局重点实验室处处长潘韬,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副所长刘连庆研究员、科技处处长于海波研究员以及相...
近日,轴研所技术中心组织技术委员会专家对河南省高性能轴承技术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M50轴承钢表面超声强化可行性研究”进行成果验收。项目负责人对项目执行期间技术研究完成情况和成果产出情况进行了汇报,经过专家组质询、研究讨论,验收专家组认为该项目完成了研究内容,达到了各项指标要求,项目顺利通过验收。
近日,由兴澄特钢承建的“江苏省轴承钢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江苏省科学技术厅验收。这一成果为兴澄特钢开辟了更加广阔的研究平台和创新空间,进一步巩固了公司在轴承钢领域的引领地位。与此同时,该实验室也为促进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和培养高级人才提供了重要平台,为未来特钢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日,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高海波教授团队在野外足式机器人环境认知学习与自主导航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足式机器人的环境物理特征类动物学习》(Learning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like animals for legged robots)为题,并以封面论文形式发表在《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NSR)上。相关...
2023年2月25日,湖南大学汽车车身先进设计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第四届学术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举行。会议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召开。
近日,刘英想教授团队在压电机械手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开发出由压电陶瓷驱动的新型4指压电机械手,相关成果以《面向宏微跨尺度操控的压电机械手》(Piezo robotic hand for motion manipulation from micro to macro)为题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压电机械手独特的宏微运动操控能力有望解决诸多先进技术领域面临的...
经申请人申报、专家初评、学术委员会终评批准,2023年度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评审通过开放课题13项。
2023年1月19日,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2022年度学术委员会会议在天津大学卫津路校区第一会议室举行,会议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苏万华院士、主任黄震院士、副主任赵天寿院士、毛明院士,以及金东寒院士、张久俊院士、舒歌群教授等委员参加了本次会议。实验室教师和有关专家学者100余人参会。会议共分为两个阶段,分别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黄...
近日,第十四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在珠海开幕,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多项科技成果亮相此次航展。在此次航展上,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展出了自主研发的“云雀”高原型无人机实物、可回收式固定翼无人机蜂巢系统模型,以及多项成果通过展板形式展出。现场通过影像资料展示了“云雀”无人机实现我国首次机器人化高海拔科考和固定翼无人机蜂巢系统船载释放回收等相关工程应用成果。
超疏水微型机器人可以在外界刺激下在水面上高效游动,围绕这一现象科学家们展开了诸多研究,探索它的这一特性在诸多领域的应用前景,例如细胞操作,净化水源等。然而,目前大部分对于超疏水微型机器人的研究都是围绕单一刺激的驱动模式,使得超疏水微型机器人的运动和功能在复杂的水环境中受到了限制。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