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生物医学工程 >>> 生物医学电子学 临床工程学 康复工程学 生物医学测量学 人工器官与生物医学材料学 生物医学工程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生物医学工程 基因相关记录153条 . 查询时间(1.91 秒)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表示,他们在实验室培育出一个三维类器官模型,该模型的细胞来自人体组织,旨在促进人们对胃食管交界处(GEJ)早期癌症发展的理解。
据最新一期《自然·生物技术》发表的一项研究,在CRISPR基因编辑系统的基础上,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新工具,可以更安全、更高效的方式剪除有缺陷的基因并用新基因替换它们。
近日,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国家生物信息中心)国家基因组科学数据中心合作开发的人类癌症可变剪接知识库(ASCancer Atlas)正式上线。该研究成果以“ASCancer Atlas: a comprehensive knowledgebase of alternative splicing in human cancers”为题在国际学术期刊Nucleic Acid Research 在...
同源基因是指来源于共同祖先的基因,常用于研究基因进化过程以及推断基因的潜在功能,在进化基因组研究以及系统生物学的功能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
2022年10月26日,第七届国际生命与健康大数据论坛以视频会议形式成功召开。本论坛由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国家生物信息中心)主办,来自国内外科研机构、高校、医院的21名专家学者应邀做专题报告,累计在线参会人数近2000人次。科技部基础司条件平台处副处长祝学衍,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数据与野外台站处处长石蕾、研究员高孟绪,中科院科学传播局网信处袁雅琴,“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ANSO...
自20年前首次发布以来,人类参考基因组(目前为GRCh38版本)显著促进了生物医学研究。但由于构建人类参考基因组的DNA样本取自少数个体,因此仍存在样本选择不充足等局限性,难以完整反映不同地区、不同种族人群的基因组多样性。为此,科研人员探索了一种新方法,即泛基因组学方法,来研究人类参考基因组中的缺失序列,提高其完整性。
2022年5月27日,国际核酸序列数据库联盟(International Nucleotide Sequence Database Collaboration,INSDC)以线上形式召开2022年度会议,应INSDC邀请,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国家生物信息中心)国家基因组科学数据中心(CNCB- NGDC)主任鲍一明研究员做了专题报告,中心有关研究人员10余人参加了会议。
被称为“孤儿病”的罕见病频频引发关注。日前,华中科技大学关于罕见病梁-王综合征的研究获得突破,两个新的致病基因突变现身,该疾病以其发现者、华中科大生命学院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心教授王擎团队博士生梁丽娜和王擎的姓氏命名。
科技日报讯 (记者张晔 通讯员南医宣)1月8日,“中华基因组计划—姑苏”项目在南京启动。该项目以江苏地区人群为基础,辐射国内其他多个地区人群,开展涵盖全国50万人的全基因组测序,最终建成支撑我国生命医药领域发展、国际领先的大型中国人群健康和生物组学数据共享平台。
近日,科技部公布2020年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入选名单,我所成功入选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近日,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国家生物信息中心)精准基因组医学重点实验室李玥莹副研究员、国家基因组科学数据中心宋述慧副研究员入选2021年度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优秀会员。
基因组学技术通过对于生物体全部基因的测定与量化分析,在基础生命科学和临床医学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成为理解生命本质,实现个性化精准诊疗等应用的核心关键技术。然而目前基因组的测定对于硬件资源和操作环境的要求很高,难以实现随时随地部署,而在量化分析方面对于与人类疾病密切相关的基因异常的检出能力仍然有限,这些都极大地制约了这项技术的广泛落地应用。人工智能为基因组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范式和有力的工具...
科技日报讯 (记者赵汉斌)多能干细胞是个体发育的基础,也是再生医学的重要种子细胞之一。记者10月27日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获悉,该所的一项最新研究揭示了多能干细胞维持基因组稳态调控新机制。著名国际期刊《自然·通讯》发表了这一成果。
2021年10月14日,清华大学自动化系、信息国家研究中心谢震课题组与北京合生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的基因治疗产品SynOV1.1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一期临床试验许可,用于治疗包括中晚期肝癌在内的甲胎蛋白(AFP)阳性实体瘤。
哺乳动物的大脑由数目庞大、种类丰富的细胞所构成。不同细胞类型在分子、结构、功能等多个层面上彼此迥异,而这些差异往往是在神经发育过程中由精密的遗传程序指导所产生。近年来,各类新型遗传策略和工具的发明与应用,显著推进了神经环路的发育、连接、生理功能以及病理改变等各个方面研究的飞速发展,大大加深了我们对大脑功能的分子和细胞机制的认知。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