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生物医学工程 >>> 生物医学电子学 临床工程学 康复工程学 生物医学测量学 人工器官与生物医学材料学 生物医学工程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46-60 共查到生物医学工程 基因相关记录153条 . 查询时间(2.436 秒)
2018年9月20日,Cell Death & Disease 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刘兴国课题组研究成果“Polybrene induces neural degeneration by bidirectional Ca2+ influx-dependent mitochondrial and ER–mitochondrial dynamics”(《聚凝胺启动钙内流介导的线粒体...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研究员董文飞团队博士王政与合作者共同开发了磁-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为基础的肝癌诊治系统,实现了自杀基因和前体药物在细胞内协同释放、核磁成像介导、磁靶向作用和磁热治疗增强的肝癌自杀基因治疗策略。在有效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降低了自杀基因/前体药物系统治疗方法的副作用,提高了肝癌综合治疗的效果。并通过系统地比较两种不同形貌(核壳与非对称)的磁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在载药...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医学检验技术研究室高山、杨晓辉等人的研究发现了一种新的可能作为前列腺癌诊断和治疗靶标的基因,科研人员将其命名为PCSEAT。PCSEAT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升高,以PCSEAT的表达作为区分正常前列腺组织与前列腺癌组织的方法具有非常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并显示出了相当大的预测意义。
台湾“中研院”生物医学研究所2日发布最新研究成果,称发现癌细胞中过度表现的致癌基因paraspeckle Component 1(PSPC1)会促使癌细胞增生、侵袭、转移。未来若能抑制这一基因的表现,便能减低癌细胞生长、扩散,有助于研发新治癌药物。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医学影像室高欣、夏威、陈颖、张睿等人以肝细胞癌为实验对象,开展了影像基因组学的初步研究。该研究获取了癌症基因图谱数据库(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上371例肝细胞癌患者基因表达数据与总生存期,及其中38例患者的增强CT数据。针对CT数据,采用基于体素的子区域聚类方法,将肿瘤区域划分为3个子区域。从各子区域中,提取了影像组学特征,并...
2017年11月16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赖良学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以Cre-dependent Cas9-expressing pigs enable efficient in vivo genome editing为题,在线发表在Genome Research(《基因组研究》)上。该研究首次构建了新型条件性表达Cas9基因工具猪模型,利用此模型,率先实现了直接对成体大动物进行...
近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Cell Research》杂志在线发表了上海交通大学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比较生物医学中心吴强课题组和中科院北京生物物理所王艳丽课题组合作研究成果,“Molecular mechanism of directional CTCF recognition of a diverse range of genomic sites”。该工作阐明了染色质架构蛋白CTCF方向性识别原钙粘...
据韩国《中央新闻》网站报道,韩国基础科学研究院研究团队开发出了可以精确甄选出MYBPC3基因链条并将其剪断的基因剪刀,可用于治疗肥厚型心肌病。韩国研究团队改变以往仅对受精卵注入基因剪刀的方式,将精子和基因剪刀同时注入给了卵子。这一研究可以将父母一方突变基因遗传给胚芽的概率从原来的50%降低到27.6%,而且错误概率非常小。目前该项技术已刊登在国际性学术杂志《自然》8月3日的网络版上。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工所医学机器人与微创手术器械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微创中心”)赵国如团队在中国人群中基因胚系突变与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基因型与表型关系图谱研究领域取得突破。相关工作“中国系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APC基因14号内含子剪接位点突变的新发现”与“中国系四代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APC基因单个核苷酸胚系缺失突变的新发现”)分别在Oncotarget与Scientific Rep...
2017年8月10日至13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生物医用材料与工程研究院共同举办的2017基因输送载体高端学术研讨会在青岛举行。非病毒基因载体专家颜德岳院士、病毒基因载体专家魏于全院士、分子探针专家唐本忠院士、赵宇亮研究员、陈学思教授、史林启教授、张先正教授、徐福建教授、程义云教授、王浩教授、闫寿科教授、彭玲教授以及在该研究领域具有丰富经验的临床医生等一批专家参加了研讨会。与会专家们围绕主题,分...
2016年8月12-13日,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共同主办的“第五届青年生物信息PI研讨会”在基因组所召开。该研讨会旨在促进生物信息学在我国蓬勃发展,尤其在精准医学大数据时代下,加强该领域国内外青年学者在科研前沿和研究成果的学术交流。基因组所健康大数据中心常务副主任章张研究员主持会议。
本世纪初人们发现双链小RNA能诱导同源mRNA的高效特异性降解导致基因抑制(或沉默)(RNAi),从而确立了核酸干扰现象作为一个基因表达调控的重要机制的地位,并促成了小核酸制药作为一个生物制药新兴战略领域的出现。近年来研究发现双链小RNA还可以通过靶向启动子区而激活目的基因的表达,这一双链小RNA的新功能被称为RNA激活(RNAa)。RNAa现象的发现表明双链小RNA对基因表达的调控具有“阴(RN...
2015年11月15日,清华大学医学院李海涛研究组在《基因与发育》(Genes & Development)杂志发表了题为“NRMT1催化组蛋白氨基末端甲基化的分子机制”(Molecular Basis for Histone N-terminal Methylation by NRMT1)的论文,首次报道了人源氨基末端甲基转移酶NRMT1与人着丝粒组蛋白CENP-A的复合物晶体结构,并通过一系列...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俗名渐冻人症,是一种无法治愈而且致命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在临床上表现为上、下运动神经元混合受损,导致球部、四肢、躯干、胸部和腹部的肌肉僵直、颤搐并逐渐萎缩,最终患者因吞咽和呼吸困难而死亡。目前已知的渐冻人症的致病基因主要为SOD1、TDP-43、FUS等,因TDB-43突变而导致典型病理变化是病人神经细胞核内的TDB-43转移到细胞浆中并聚集。然而,转基因小鼠模型的研究一直难以...
ALS,全名为“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是一种无法治愈而且致命的神经退行性疾病。ALS患者在临床上表现为上、下运动神经元混合受损,导致球部、四肢、躯干、胸部和腹部的肌肉僵直、颤搐并逐渐萎缩,最终患者因吞咽和呼吸困难而死亡。目前已知的ALS致病基因主要为SOD1、TDP-43、FUS等。因TDB-43 突变而导致ALS的典型病理变化是病人神经细胞核内的TDB-43转移到细胞浆中并聚集。然而,转...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