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 >>> 教育学 >>> 教育史 >>>
搜索结果: 61-75 共查到知识库 教育史相关记录138条 . 查询时间(2.484 秒)
在国际背景下,我国博士生教育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制定了不同层面的行动措施,在生源质课程设置、指导与淘汰机制、学费支助、对外交流形式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改革成效。
“生活教育”概述     概述  生活教育       2008/11/28
陶行知先生是我最敬爱的老师。我是个孤儿,抗日战争期间流浪在重庆,是陶先生吸收我到育才学校读书,以后又在这所学校工作的。陶先生热爱祖国、热爱共产党,他一生为中国人民的教育事业和民族独立、人民民主事业作出过伟大的贡献。在他不幸逝世时,毛主席亲笔题词,称他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周恩来同志称他“是一个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
在新文化运动中,黄炎培吸取外国先进教育经验并同国内具体情况相结合,首创职业教育,在国内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当时我国教育体制的变革更是起了巨大推进作用。但是由于职业教育是从实用教育发展而来的,因此往往使人们对他的职业教育思想产生误解。所以历史地分析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形成过程,将有益于我们今天更好地继承这份遗产。本文试就这个问题发表看法。
近代中国教会学校述略     中国教会学校  近代       2008/11/25
近代以来,帝国主义不仅在军事、政治和经济上侵略中国,而且利用文化教育侵略中国。通过传教士开办教会学校,就是这种侵略的重要方式之一。教会学校在旧中国自成一个独立体系,直接受外国侵略势力的控制,其目的就是以传教为手段,企图“造就服从它们的
对于中国美育思想来说,判断美育思想产生的关键在于是否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艺术来教育、培养人的道德."先王乐教"是早期不自觉的美育传统,西周初期人文精神的觉醒引发了"敬德"思想的提出和天命观念理性化、宗教祭祀礼仪的人文化转向,从而使这个美育传统发展到自觉阶段.因此,中国古代美育思想产生于西周初期.
马卡连柯(1888——1939)是列宁、斯大林时代培养出来的共产主义教育家,他的教育理论和方法曾对我国的教育工作发生过很大的影响。我们现在仅就其美育的思想和实践方面,概括地作一些分析。马卡连柯非常重视美育。他本来计划在四卷的《双亲读物》的第二卷中详细研究美育问题,可是由于某种原因,只写好第一卷
美国公立大学的兴起     兴起  美国公立大学       2008/11/24
美国独立战争以后,殖民地时期旧的高等教育的观念受到冲击,一些著名人士要求政府建立国家大学。美国开国之初的六位总统都赞成设立国家大学,但是各州坚持自由发展,宗教集团也向政府施加压力。国家大学终究未能建立。联邦政府办不成的事情,州政府未必办不成。自独立到19世纪20年代,美国出现了一批新建的学校,它们自称为州立大学,但这些院校很不正规,提供的教育也远低于大学水平。美国教育史家
清末教会学校师资状况分析     教会学校  清末       2008/11/21
教会教育与中国近代教育共始终,因而构成为近代教育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它的宏观研究早已展开并取得一定成果,而微观研究尚属空白。本文拟对清末教会学校——主要是基督教教会学校——的师资状况作一番历史的回顾和分析,以对近代教会教育史研究尽绵薄的
我国私立学校的历史与现状     现状  历史  私立学校       2008/11/19
私立学校相对于公立学校而言。公立学校,以公法人所立为标准,就全国而言,则国立、省立、县立、城镇乡立各校,由地方机关主持者,均为公立学校;若有法定团体,经法律规定为公法人者,所立学校也为公立学校。而私立学校,是由私人或私法人团体所立,若符合此标准,无论经费出自私人财产,或团体财产,或其他寄附金,甚至公款补助,均为私立学校。本文在回顾
元、明、清三代的社学考略     社学             2008/11/18
社学是元、明、清三代统治阶级在广大乡村闾里设立的学校,其目的主要是对农家子弟启童豪、兴教化。社学这种组织是从元代开始创建的。元代统治者为什么要在乡村创设社学呢?元代统治者原来并不重视儒学,因此南宋遗民对元代有“九儒十丐”之怨谣,也就是说。儒生处境困难,出路狭窄,其寒呛程度仅仅比乞丐略微好一些。然而随着岁月的推移,元代统治阶级从自身利害关系的体验中,越来越感到、要在经济、文化比自己先进得多的广大汉族...
中世纪的欧洲大学     欧洲大学  中世纪       2008/11/18
早期的中世纪,所有西欧的文化都染上了教会的色彩。“神甫们获得知识教育的垄断权,并且教育本身带有最占优势的神学性质。”在几百年的时间里,只有僧侣阶级是统治阶级所需要的受教育的人,所有的学校,都在教会的掌握之中,教会批准学校课程计划,教会还规定所有学生的名额,学校课程的内容也为适应教会的要
考试制度价值初探     考试属性  功能  考试制度价值       2008/11/13
考试因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在社会上具有很高的关注度。本文从思想自由、受教育权和就业权以及社会公正、社会智力文明促进等方面阐释了考试制度对人权维护的价值和对社会文明促进方面的价值。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县级作为基础教育发展和普及的主要区域,其教育经费的来源主要有两个渠道,一个是在本县范围内借助民众的力量,征收各种教育附加捐、杂捐,并且切实清理和扩充各项学产学款;另一个则是由省和中央财政对县级进行专项补助,主要表现为在县里设立省立学校或省款补助学校,逐渐将基础教育纳入到财政保障的范围,教育经费由地方自筹转变为民众和各级政府共同分摊。
在中国古代,通过八股文取士的科举制度,明代正式形成,一直沿用至清末。对这一制度的评价,今人几乎都持否定甚至全盘否定之见,认为在历史上它从来没有起过积极作用。如有的学者说:“八股的考试制度……残酷地愚弄了和腐化了中国的聪明和智慧的学者至五个世纪的久长。”它“是专制君主愚民的政策”[1]。关于这一问题,笔者有着不同的看法,全面论述,容俟他日,本文仅就这一制度一个不容忽视而又并非小小的作用,略陈己见,作...
科举考试是中国帝制时代,朝廷在政治、社会、经济等方面与士人生活之间互动最为频繁的交汇点之一。作为一种才学能力的测试,科举考试有利于王朝统治与士人文化的紧密结合,为官僚制度服务。科举考试反映了更为广泛的士人文化,因为这种文化已经通过基于经学的官僚选拔渗透到国家体制之中。然而,在中华帝国后期(明清两代),科举制度经历了曲折的兴衰演变,其功能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从政治、社会、教育以及文风等方面表现了出...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