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 >>> 心理学 >>> 心理学史 普通心理学 生理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 个性心理学 缺陷心理学 比较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 应用心理学 心理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301-315 共查到心理学 认知相关记录556条 . 查询时间(0.469 秒)
儿童早期母婴依恋不仅仅是一种生存适应,还与不同年龄阶段的认知和社会情感的发育息息相关。安全型依恋模式能够促进儿童的认知行为和认知功能发育,并增强儿童乃至成人的社会适应性和家庭稳定性;不安全型依恋可能降低儿童学习的效能以及知识与技能的获得。依恋对儿童终身的认知和社会行为影响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正在被揭示,为人们将其研究转化为育儿行为提供理论根据。
探讨母-婴依恋关系对幼儿认知和行为发展的影响作用。方法 对160例12~18个月婴儿采用“陌生情境法”进行母-婴依恋类型的测评,并在幼儿期进行随访:采用贝莉婴幼儿发育量表-第二版测评幼儿的认知发育水平;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问卷(2~3岁)调查幼儿的行为问题。结果 完成随访的幼儿共计118例,其中:安全型依恋的婴儿在幼儿期的MDI(智力发育指数)水平为102.9±12.6;不安全型为97....
维生素D与认知发展     维生素D  认知  发展       2014/4/26
近年来有关维生素D的研究进展迅速,发现维生素D缺乏可引起一系列机体生理及心理方面的疾病,同时维生素D缺乏还与认知障碍等精神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其中维生素D与认知发展之间的关系日益受到关注,本文从维生素D与认知功能的联系、维生素D缺乏与认知功能损害、维生素D补充对认知功能的改善等几方面阐述了维生素D与认知功能。
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 患儿中注意缺陷为主型(predominantly inattentive type,PI)和混合型(combined type,CT)的认知特征差别,为ADHD患儿的临床干预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 版诊断和分类标准,将171例ADHD患儿分为PI和...
对学习障碍儿童的视觉认知进行研究分析,为临床有效地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对于两组儿童(学习障碍组42例和对照组37例)进行儿童韦氏智力测试、视觉分辨能力测试,视觉-运动整合能力测试以及视觉诱发电位测试,分析二组儿童的视觉认知特征。结果 与正常组儿童相比,学习障碍组儿童的言语智商(VIQ)、操作智商(PIQ)和总智商(FIQ)三项智能分均值都远低于L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进一步比...
奈塞尔的著作《认知心理学》催生了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的诞生,掀起了认知革命的浪潮,并为其赢得“认知心理学之父”的雅誉。
认知科学北京国际研讨会召开     科学  北京  认知       2013/7/18
2013年7月15日~16日,第二届认知科学北京国际研讨会在京召开,会议围绕认知科学、认知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人工智能及心智哲学等前沿领域展开了研讨。会议由中国认知科学学会、中科院心理所以及清华大学心理系联合举办,邀请了十余位来自海外,享有盛名的认知科学专家与中国学者进行交流,如美国俄勒冈大学教授、美国科学院和医学院两院院士Michael Posner与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心理学界泰斗朱滢的会面,...
认知研究是近年来在国际创业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取向,对于更全面认识创业过程有积极的意义。 创业认知有五个重要领域需要梳理:创业意向的研究现状和理论模型;认知启发式研究在创业心理研究中的潜在 价值;与创业有关的一些认知偏差变量;架构和前景理论在创业研究中的应用;自我效能感与内在动机两个认知变 量在创业研究中的应用。
作为人类智能的高级表现形式, 顿悟和幽默存在诸多共同之处。从认知和情感组成上看, 顿悟的非连续性、突发性、重构和惊讶, 对应于幽默的失谐、失谐探测、失谐消解和愉悦, 两者存在表征机制的重叠。神经机制的研究发现, 顿悟和幽默的心理事件都伴随着400 ms左右的额中央区负波(N400)以及前扣带回、顶颞叶联合区和前额叶等脑区的活动; 同时顿悟和幽默在P300成分以及海马、右侧前部颞上回等脑区活动上存在...
北京师范大学脑与认知科学研究院 2013年学术型硕士生招生专业目录。
由研究生院主办,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承办的“华东师范大学2012基础心理学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活动于7月7日拉开帷幕。来自各大高校的优秀大学生在为期四天的夏令营活动中充分感受到了心理学的魅力。
美国研究人员2012年7月16日在加拿大温哥华举行的阿尔茨海默氏症协会国际会议上报告说,其开展的新研究显示,遗忘型轻度认知损害患者的死亡风险是正常人的两倍,痴呆患者的死亡风险是正常人的三倍。
形状偏好是指儿童语言发展过程中倾向于认为相同形状的物体拥有相同名称的现象。已有研究采用词汇拓展、分类和归纳推理等任务发现, 2~3岁甚至更早的幼儿就已经表现出形状偏好, 且表现受刺激物的属性、创造者的意图和功能及因果/比较关系等因素影响。然而, 形状偏好现象存在着联结观和概念观两种不同的解释。未来的研究应该采用认知神经科学的方法, 并结合发展中的其它问题, 从特殊被试和跨文化的角度来探讨这一现象的...
利他惩罚是指在团体中与他人合作, 并不惜花费个人代价去惩罚不合作者以维护群体规范的一种利他行为。这种行为所具有的利他特征, 可能是人类在漫长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定行为模式, 是人类本性的一个组成部分。本文结合已有研究, 总结了可用于研究利他惩罚的主要范式, 回顾了利他惩罚的进化背景, 从大量实证性文献中提炼出 “不公平厌恶”及“心理理论和共情”两个维度来阐释引起利他惩罚行为的认知-情绪加工机制,...
Simon效应是指与反应要求无关的刺激位置和反应位置在同侧时, 个体反应更快更准确的现象。对于Simon效应的产生机制, 大多数研究者认为, 在不同实验情境中获得的Simon效应有共同的产生机制。但是, 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 在刺激形式、排列方式、刺激—反应规则以及反应方式等因素的影响下, 存在两种不同性质的Simon效应, 即视觉运动Simon效应和认知Simon效应。视觉运动Simon效应源于...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