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文学 >>> 文学理论 文艺美学 文学批评 比较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国近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 南阳作家群研究 中国各体文学 中国民间文学 中国儿童文学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 世界文学史 东方文学 俄国文学 英国文学 法国文学 德国文学 意大利文学 美国文学 北欧文学 东欧文学 拉美文学 非洲文学 大洋洲文学 文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文学 比较文学研究相关记录20条 . 查询时间(0.226 秒)
1967年2月出生于黑龙江省勤得利农场。1985年考入北京大学力学系,1986年转入中文系,1990年获文学学士学位。1990-1993年在《中国核工业报》任副刊编辑。1993年-1996年在北京大学中文系攻读文艺美学方向硕士学位,1996年获文学硕士学位。攻读本科时曾任《北大学生报》副主编,攻读硕士学位时曾任《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刊》主编,并于1996年获余景山奖。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的比较文学研究具有悠久、辉煌的传统。文学所首任所长郑振铎先生的文学人类学研究,在中国比较文学研究方面具有开拓性,钱钟书先生的《谈艺录》《管锥编》等名著,是20世纪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杰作。
研究比较文学面临的基本问题,就是比较的基础是什么。19世纪的比较文学以事实联系为基础,用实证方法研究作家和作品之间的关联和影响,但这种实证主义方法自20世纪以来已显得陈旧过时,且因易为狭隘民族主义所利用,更被战后世界的学界所抛弃。文学理论为互相之间不一定有事实联系的文学比较提供了基础,使中西比较成为可能,但文学理论的过度发展离文学越来越远,已经引起大多数学者不满。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一个后理论时代。在...
四川大学国家重点学科比较文学研究基地拟于2022年1月23日全天举办“比较文学暨文化理论年度(2022)全球学术雅集”活动,旨在总结2021年度国内外学界在比较文学和文化理论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新进展、新成就,以“回到未来”的方式推动学术进展,并回馈时代的恩典。
陈岗龙先生文学研究以蒙古文学为中心,涉及古代、现当代、民间等各个时期及领域的文学。他从比较视野出发,把蒙古族文学与藏族文学、满族文学、汉族文学或者印度文学、蒙古文学、俄罗斯文学等国别文学进行比较。陈岗龙是比较文学理论的自觉践行者,在影响研究中积极倡导跨语言研究方法,在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中灵活运用主题学研究方法,他还注重跨学科研究方法。陈岗龙走到了中国少数民族比较文学研究的前沿,综观中国少数民族比较...
天津外国语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建于2012年,现有国内外专兼职研究员11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2人、博士10人。研究所依托于学校外国语言文学和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承担科研和研究生培养双重任务。近年来,研究所以东方文学研究、经典作家作品研究、中西诗歌比较、流散文学、影视戏剧文学、中西美学文学思想、多语种海外汉学研究为中心,取得了一系列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学术创新团队成员近年来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
2018年10月20日,上海市比较文学研究会第十二届会员大会暨学术年会在我校宝山校区举行。会议由上海市比较文学研究会主办,上海大学文学院、上海大学中国语言文学高原学科、上海大学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承办,此次会议也是上海市社联第十二届学会学术活动月主题活动之一。来自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大学、同济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等沪上17所高校和科研院所...
2017年12月8日—10日,“中日比较文学研究及其课程化暨中国比较文学学研究学会第七届年会”在我校举行。大会由中国比较文学学研究会主办,我校外国语学院承办。本次会议主题为“中日比较文学研究及其课程化”。来自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南京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东南大学等80余所国内高校与科研机构以及《东北亚外语研究》编辑部的15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首先,我校钱林方副校长对...
浙江大学世界文学比较文学研究所成立于1999年12月,是在原杭州大学外国诗歌研究室和杭州大学外国文学教研室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拥有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学位点和博士学位点,自1985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00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学科负责人为吴笛教授。主要有欧美诗歌研究、中西小说比较研究比较学研究研究方向。这些研究方向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自己鲜明的特色。
2014年7月5日,上海市比较文学研究会第十一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师范大学举行。年会主题为“跨文化视野下的中外文学关系”。年会由上海师范大学国家重点学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中心”承办。来自复旦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大学、同济大学、东华大学、华东政法学院、上海市社会科学研究院、上海市艺术研究所等单位的比较文学及相关学科近百名会员与会。上海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陆建非...
比较文学作为现代人文学科的一支显学,其理论核心一直徘徊于西方中心主义的影子当中。要想突破日益为业界诟病的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就必须首先从指导思想上震撼甚至颠覆其思想核心。中国当代比较文学的领军人物乐黛云率先将中国古代儒家的“和而不同”思想引入比较文学,同时配合以当代德国哈贝马斯的新理性—交往理性论,把比较文学置于一种反思的跨文化阐释学之中,这在总体上对中国当代比较文学的发展趋向具有一种照亮路向的意...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比较文学比较文研究所(Institute for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nd Cultural Studies)成立与2001年10月,由原比较文学研究所更名重建,为院系建制的实体研究机构,直属学校领导。博士生导师王宁教授兼任所长,博士生导师高旭东教授为主持工作的副所长。比较文学比较文研究所的宗旨是:超越学科的界限,跨东西方文化和文学,立足于比较文...
辅仁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博士班成立于一九九四年,为国内首创整合人文学科的研究所,兼具跨文化与跨学科的特色,首任所长为刘纪蕙教授,现任所长为康士林教授。以跨文化与跨学科的观点,讨论中外文学及文化各种文类之文本,并进而对各种人文现象提出诠释;鼓励不同语言、不同文化及不同人文学科之间的沟通与整合,并培育具有跨文化与跨学科反省能力之人文研究者。研究发展重点与课程特色:强调以宽广多元的角度从事人文研究
德国文学巨匠歌德说过:“不懂得外语的人,是无法通晓本国语言的。”考虑到论者所处的文化环境,我们也许认为这样说不无道理。如果站在世界文学的立场上,把这句话用于性质迥异的东方文学,情况会怎么样呢?起码有一位日本学者援引了这句名言,并且认为“言不为过”。1 看来即使歌德说得有点绝对,我们也不应该置若罔闻。而证明这一断言在某些方面的合理性和普遍适用性,正是比较文学研究的天职。 ...
从事比较文学研究的学者无法回避下列问题:怎样区分文学和非文学,或曰虚构和非虚构?文学生产、流通、接受过程中的文学文本如何不同于其他文本?文学是怎样被书写出来的?文学审美成规的运作机制是什么?从20世纪文学研究的发展史和源流看,有9个反映文学写作和阅读审美性问题的命题,3条建议可供文学研究者参考。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