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中国语言 >>> 汉语研究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搜索结果: 1-13 共查到知识库 中国语言 字词相关记录13条 . 查询时间(0.005 秒)
《新华字典》堪称“时代的镜子”,每一次修订和再版,都记录着现代汉语的更新轨迹,跃动着时代最美的音符。初心——最初的心愿、信念;点赞——在网络上点击代表“赞”的标记表示称赞……日前,《新华字典》上新,增补了“初心”“粉丝”“二维码”等100多个新词,引起人们热议,话题一度冲上热搜,网友表示:与时俱进,《新华字典》越活越年轻。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面符号系统。"字母文字系统"通过记录语音实现对语言的记录。字母本身就成为一个个的记音符号,被语言的音位系统赋予了"音"的属性。汉字是世界上独特的文字,它在记录汉语的同时,不但使汉语由"口-耳"交际的符号系统转换成为"眼-口-耳"信息交换的符号系统,而且使汉字本身在动态的系统中被赋予了语言的属性。绝大多数汉字是一个个单音节的语素或词。
本文考察了出土文献中汉字使用的实际情况,通过分析从“多字多词”到“一字多词”、“一字多词”到“一字一词”、“多字一词”到“一字一词”等用字现象,进一步指出出土文献资料不仅反映了汉语字词关系的复杂性,也為準确认识汉语字词关系提供了难得的一手资料。
除了有时表示姓氏,充当名词,在通常的语言应用中,“各”是个特殊指示代词,不管用在句中的哪个位置,都扮演实施指代功能的角色。文章对“各”字的使用作了较为全面的考察,特别是通过两个及以上“各”字在使用中前后相互规约的“由后控前”、“由前控后”和“前后夹控”等现象,并且通过其他佐证,包括结合白话作品和文言文中的现象,证明了“各”字应统一判定为指示代词。正式标明词性的《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和第6版,都把用...
通过对楚系简帛中若干实例的分析,可见代偿现象实质上是汉字记词功能系统内部的一种自我调适;代偿现象普遍存在于字词关系史的不同阶段;代偿运动的最终达成,往往需要一个过程,代偿运动的结果也往往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可能不断被打破,再不断达成新的平衡。
“蓬”并非“降”的异体字,而是石仓方言口语,为丛、堆义;“崩蓬”为崩塌的土石堆义。“达断”并非到达实地确定义,“达”当同“踏”,“踏断”为实地勘察并作出判定义。“的”通“待”(如“的至”),又通“代”(如“的笔”),又通“嫡”(如“的叔”、“的侄”),又通“滴”(如“的水”)。“二比”并非“二相”之误,而是近代口语词,为双方义,与“两造”、“两身”义近。“芳荒地义。“峎”为“岗”的方言记音字,为山...
《俗务要名林》,顾名思义,就是将日常生活中通俗常用的语词汇聚成“林”,便于人们翻检查用。敦煌文献中,可以确认为《俗务要名林》且保存较为完好的写卷有P.2609、S.617两卷。P.2609,首缺尾完,尾题“俗务要名林一卷”。S.617,首尾俱缺,存215行,从第74行起,内容与P.2609相同,故知其亦为“俗务要名林”。从内容及体例看,该写本其实是一部分类辑录当时日常用语并加以注释的通俗字书。其中...
《上博(七)》字词补说二则     上博           2009/9/23
简文中的「A」字,写作 形,原整理者隶定为「 」,读为「望」。[1]复旦(2008a)改释为「暑」。大概认为此字除上部「日」外,剩下的部分跟《上博(三)•彭祖》简2的「 」的下部一样,而后者有人认为是「者」。[2]其实,「 」的下部与「者」的写法并不完全相同,因此<彭祖>此字仍然不能认识,《吴命》此字能否释为「暑」就很成疑问。况且释为「暑」,放在简文里也读不通。
上博(七)字词杂记六则     上博           2009/9/23
所在简文作“武王西面而行,△折而南,东面而立”,今传本《大戴礼记•武王践阼》作“王行西,折而南,东面而立”。同时,由于今传的诸多版本在“折 ”字之前都不见有其它字存在的记录,【1】加之此字右部构形在楚简文字中缺少可资比勘者,因而“△”字形的分析颇为麻烦。
《保训》字词考释二则     保训  字词考释       2009/9/22
整理者将此字释为「 」。孟蓬生先生认为此字与上博简《周易》第14简 为一字,并读为「渐」。简文「疾渐甚」与《尚书‧顾命》「疾大渐」语意尤近。
漆梮方框第一栏D边文字有一组文字作「虐 (△)」,后一字整理者未释。[1]陈伟武先生释为「暴」,并说上博简《从政》篇有「毋暴」、「毋虐」之语。《左传 ‧哀公十六年》:「子木暴虐于其私邑,邑人诉之。」[2]冯胜君先生也覆信告知笔者应释为「暴」,冯先生曰:「那个字从辞例来看无疑以释『暴』最为合适,战国文字中的『暴』已多见,字形分析尚无定论。我理解竹简文字中的『暴』与《说文》小篆相比,不从『...
金文字词零释(四则)     金文字词         2009/9/22
陕西扶风五郡西村西周铜器窖藏新出的两件五年琱生尊,其铭近末尾处云“用祈△彔(禄)、 (?)纯、霝终”。
语林考古 “莫”字词性小议       词性       2008/3/25
“莫”最初是“暮”的本字,《说文》:“莫,日月冥也。”《说 文通训定声》:“莫,假借为无。”段玉裁认为是引申义,《说文》段 注:“引申为有无之无。”几乎所有对“莫”的训释,皆以为“无”字, 如《广雅•释言》:“莫,无也。”《诗•邶风•谷风》:“德音莫 违。”笺:“莫,无也。”《小雅•天保》:“以莫不庶。”笺:“莫, 无也。”《礼记•檀弓》...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