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电子技术 光电子学与激光技术 半导体技术 电子科学与技术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电子科学与技术 院士相关记录120条 . 查询时间(0.206 秒)
为抢抓人工智能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我国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大力开展具有成像功能的类脑视觉传感技术研究。神经形态类脑视觉硬件作为具有光信息感知、信息处理、信息存储、逻辑思维和判断功能的新型器件,是构建类脑视觉感知和实现超低功耗类脑存算的核心部件,在人工智能、机器视觉、智能家居、自动驾驶、工业检测、生物医学成像及智慧健康等领域呈现出巨大发展潜力。传统神经形态视觉系统通过将传感单元、...
有机聚合物半导体材料由于其独特的分子结构和弱的范德华作用,赋予其可溶加工和易柔性化的特点,在便携式和可植入式医疗监测设备等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超柔性、高皮肤共形性和优异空间分辨率的X射线探测器,有望与弯曲物体和运动实体系统集成,实现本征柔性和高灵敏的类皮肤X射线探测器。然而,基于有机聚合物半导体材料的X射线探测器件,在辐照下的稳定性以及图像分辨率较差,给该类器件的应用造成了巨大困扰。
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新材料和新器件的发现。超导电子器件利用极端的手段获得极端的性能,极大地推动了天文观测、量子信息、生物检测和军事国防等应用领域的发展。近日,吴培亨院士团队张蜡宝教授课题组提出了一种制备过渡金属硫属族化合物(TMDs)纳米线的普适策略,通过拓扑化学转化原理成功制备出高质量超导纳米线,其超导电流和回滞电流的比值超过20。这项工作为研制新型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和相关超导器件...
2023年4月19日下午,德国国家工程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冯新亮教授名誉教授聘任仪式暨IAM星火大讲堂在南京工业大学科技创新大楼学术报告厅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IAM学科带头人黄维院士,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凌祥,人事处处长王曙光,柔性电子(未来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马明辉、院长陈永华及200余位师生代表参加了活动。
近日,柔性电子(未来技术)学院黄维院士、林进义教授团队在超分子掺杂策略调控有机半导体性能研究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Photoexcitation dynamics and energy engineering in supramolecular doping of organic conjugated molecules”)发表在光学工程领域权威期刊Light: Science & Appli...
近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郝跃院士团队刘艳教授、罗拯东副教授与西北工业大学甘雪涛教授课题组合作,基于二维层状材料异质结构建具有光电传感、计算和存储功能的感存算一体原型器件。相关科研成果在《先进功能材料》上发表。
2022年10月16日上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高瞻远瞩,凝心聚力,催人奋进!”报告在广大教育和科技工作者中引发热烈反响。《人民日报·海外版》、《科技日报》、《中国科学报》以及其他主流媒体,热切关注中国科学院院士、柔性电子基础科学(前沿科学)中心首席科学家黄维等专家学者的学习感悟。
内容寻址存储器(Content addressable memory, CAM)是以内容进行寻址的存储器,其将输入数据与阵列中存储的所有数据同时进行比较并输出相应的匹配信息,能在存储器内部以高并行度和高能效实现搜索与相似度检测运算,减少了数据传输,近年来在完成边缘智能计算等任务中展现出极大的潜力。传统基于SRAM的CAM除了实现数据的存储,还需要额外的硬件开销实现数据的比较操作。为了降低执行CAM...
近期,第二届“中国半导体十大研究进展”评选结果揭晓,先进材料研究院黄维院士、陈永华教授团队研究成果荣获2021年度“中国半导体十大研究进展”。
2021年11月15日下午,应南科大深港微电子学院副院长余浩教授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亚太材料科学院院士、东盟工程与技术科学院外籍院士黄维做客第296期南科大讲堂,带来题为《以柔性电子技术引领科技创新“开道超车”》的学术讲座。南科大深港微电子学院副院长余浩、助理教授林苑菁及众多师生参加活动。本次大讲堂由余浩教授主持。
2021年11月15日下午,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北工业大学柔性电子前沿科学中心首席科学家黄维莅临南方科技大学深港微电子学院座谈交流,院长于洪宇、副院长余浩、副院长周生明接待黄维院士,微电子学院党支部书记汪青等参加座谈交流。
2021年3月4日,2020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揭晓。上海交大毛军发院士领导的“射频集成电路EDA关键技术与工具”研究项目入选。射频集成电路指工作在射频频段的集成电路,是无线通信、雷达探测、智能传感等重要领域的基础。但在其电子设计自动化(EDA)技术与工具方面的不足是制约我国射频技术与产业自主发展的一个痛点。
近日,省政府发布《关于2020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郑有炓荣获“2020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我校兼职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教授贲德也获此殊荣。
近日,在“2020年全国电子显微学学术年会”上,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向叶恒强院士颁发了“中国电子显微学终身成就奖”,以表彰其在电子显微学研究领域五十余年的辛勤耕耘,以及对中国电镜事业发展壮大作出的卓越贡献。
近日,在2020年全国电子显微学学术年会上,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向中国科学院院士叶恒强颁发“中国电子显微学终身成就奖”,以表彰其在电子显微学研究领域五十余年的辛勤耕耘,以及对中国电镜事业发展作出的贡献。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