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文学 >>> 文艺美学 >>>
搜索结果: 106-120 共查到知识要闻 文艺美学相关记录152条 . 查询时间(2.904 秒)
2013年5月5日,由中国文联主办、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承办的第二期全国省级文艺家协会秘书长(驻会负责人)研修班在京举行,来自各地的省级文艺家协会秘书长和驻会负责人30多人参加了研修班。中国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院长李屹,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主任罗成琰,中国文联人事部副主任郑更生,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常务副院长傅亦轩参加了开班式。
近日,2013年上海市文艺工作会议暨2012年度上海文艺创作和重大文化活动颁奖仪式举行,大夏大学校友任溶溶荣获上海文艺家终身荣誉奖。此外,任溶溶还于2012年12月6日,被中国翻译协会授予“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荣誉称号。
中国当代有些文艺理论家尤其是文艺理论史家身上存在严重的鄙俗气。这种鄙俗气主要表现为有些文艺理论史家不是把握中国当代文艺理论发展的客观规律并在这个基础上公正地评价文艺理论家的理论贡献,而是以个人关系的亲疏远近代替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这些文艺理论史家追求文艺理论界人际关系的和谐甚于追求真理,他们既不努力挖掘文艺理论家的独特贡献,也不继续肯定这些文艺理论家在当代文艺发展中仍起积极作用的理论,而是停留在对...
《文艺报》发表王元骧、董学文两位先生信函,并加按语,主张对文艺理论功能等问题展开讨论。这是很有意义的举措。王先生信中提到文艺理论性质和建设,我于是想起20多年前,我与谭治图先生联名发表的一篇不合时宜的论文,题目就叫《论社会主义文艺学学科建设》。当时,1990年前后,“文革”十年文艺的凋落和衰败,文艺理论极左思潮的泛滥,人们记忆犹存。西方文艺理论和文艺思潮正涌入国门,名目繁多,大开眼界。其中尤以艾布...
近日,浙江大学出版社编制出台《学术著作出版规范》,针对学术著作出版的过程,对书稿的格式、要素、流程和版式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据了解,这是我国出版社出台的第一部学术著作出版规范,将于2012年4月1日起在浙大出版社试行。
2012年2月12日至13日,全国第三届高校艺术教育科研论文报告会暨大学校长美育论坛在浙江大学举行,会议围绕高校美育改革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等问题展开研讨。我校副校长傅泽田参加大会并作发言。
画家如何实现对环境的审美觉醒,体验自身和环境的融合,用纸墨创造自然美,这些问题呼吁精神和物质的一种新平衡。艺术家和哲学家可以从中国文人画家关于自我、自然和画笔之创造等问题的文字中找到可能的解决途径。
本文作者舒斯特曼,1948年出生,供职于美国佛罗里达亚特兰大大学,犹太裔美国人,世界著名美学家、人文学者,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与美学的领军人物。他所提出的身体哲学与身体美学的概念成为当前国际学术界讨论的热点。本文是舒斯特曼专门为《光明日报》学术版撰写的稿件。他认为,《光明日报》尤其是在科技开发、教育推行和文化交流等方面承担了重要的角色,《光明日报》的学术版呈现了多元化的视点、前瞻性的理论,并且提倡理...
作为市校合作成果之一的《思考杭州——为品质之城资政建言》一书,日前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集合了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与杭州市政府政研室合作共建的公共管理中心合作四年来的重要理论成果,选取71篇调研或咨询报告,其中由浙大城市学院教师完成或参与的占50%以上。该书为大16开本,分上下两册,共计156万字,为市政府领导决策做出重要的参考作用。
纵观当前的文艺创作,现实主义之风劲吹不断,这是一次理性的自主选择,一次自然的文化回归。在欣慰之余,更需要探讨现实主义创作如何坚定自己的立场,拓宽发展空间,赋予当前文艺新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本版从今日起开辟“文论之苑·现实主义创作回归与拓展”专栏,刊登系列文章,就上述问题展开探讨,敬请留意。
深入发展的全球化,已经将地球变成了一个村落。不同文化之间的交往,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频繁和深入。从近2011年来兴起的跨文化研究中可以看到,探寻和建设一种适应全球化时代的新文化,成为许多学者的共识。适应全球化时代的新文化是一种怎样的文化?它是否以牺牲文化多样性为代价?如何才能够形成这种新文化?如此等等问题成为今天关注文化建设的学者们思考的焦点问题。
2011年6月16日,武汉大学文艺生产与消费调查评估研究中心成立,这是国内首个将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用于中国审美文化实践的学术机构,也是国内首个以文艺生产消费为调查评估对象的研究基地。
近日,第六届“山东省刘勰文艺评论奖”评选结果揭晓,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决定授予山东大学周来祥教授“山东省文艺评论贡献奖”,山东大学刘方政教授等创作的4部文艺评论著作、王汶成教授等创作的5篇文艺评论文章获单项奖。
中国美学缺什么?     中国美学  话语  审美  评判现实       2021/9/16
中国美学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中有了很大发展,这是有目共睹的。重要的是中国美学踏上了一条富有开放性、包容性和综合性的路。中国美学具有光辉的前景,在世界美学中可望获得更加显赫的地位,因为中国美学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根基,有一百余年学习和研究西方美学的经历,有博大深邃的中国传统美学和文化这样的思想和学术渊源。当奠基在两大文明之上的美学传统,在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根基的哲学基础上汇合在一起的时候,也就是...
对于中国原生文化来说,美学是舶来品。美学传入中国以后的学科建设,主要是用本土的美学实践材料来阐释西方美学学科的理论。基于这样一个基本判断,高建平先生在2004年提出了“美学(或西方美学)在中国”与“中国美学”的区别问题。他认为,“在中国,当前美学的发展之路,就是要从‘美学在中国’向‘中国美学’发展。”建立不同于中国古典美学又区别于由西方传进的美学的现代中国美学。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