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中国语言 >>> 汉语研究 >>> 普通话 汉语方言 汉语语音 汉语音韵 汉语语法 汉语词汇 汉语训诂 汉语修辞 汉字规范 汉语史 中国古文字 汉语研究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81-195 共查到汉语研究相关记录9060条 . 查询时间(4.792 秒)
清末时,传统的“国语”概念发生了现代意义的转变,开始用来指称民族国家的通用语。这一概念变化受到日本有关思想实践的双重刺激。清末国家通用语的构建,以癸卯学制的颁布和实施为正式起点,以预备立宪的开启为加速机制,通过制定《蒙藏回地方兴学章程》和《学部中央教育会议议决统一国语办法案》开始其早期实践。这一构建始终由朝廷主导,得到朝野人士和满蒙汉等族趋新官员的共同推动,可谓被人忽略的清末新政、立宪运动的重要内...
《中国字中国人》一书的编写出版,站在文化高地之上,打造文化“两创”的新标杆,可谓功莫大焉,薪火传承,生生不息。本书主旨阐明,数千年来,中国人一直使用中国字、书写中国字、研究中国字,从中国字里领悟修身处事之道。中国人创造了中国字,中国字又塑造了中国人,二者同生共长。《中国字中国人》是发掘、揭示二者之间的关联,是讲好中国故事、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基础性工程。
汉语词汇的发展经历了单义词为主发展阶段、多义词为主发展阶段、派生词为主发展阶段和双音词为主发展阶段四个阶段。汉字发展由个体发展到群组发展、有形体滋生到相互借用、由单字发展到字组发展,与词汇发展同步。词汇发展是汉字发展的动因和动力,汉字发展是词汇发展的手段和标志。汉语的最大特色之一是汉字,研究汉语应当同时研究汉字。
陈蓓,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华中师范大学“先进工作者・五一劳动奖”工作室主持人。曾获“湖北五一劳动奖章”、湖北省第七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文史组)一等奖第一名、华中师范大学第十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华中师范大学第八届本科教学创新奖一等奖等多项荣誉,主讲课程被评为华中师范大学首届“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主持并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教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出版...
汉字是历史悠久的表意文字,其字形结构和字义之间有着紧密联系。一个汉字,在古代往往就是一个词,在现代往往是一个词或一个构词语素。因此,字形对汉语的词义研究具有重要作用,这早已是学习古代汉语的常识。一般认为,字形在词义研究中的作用主要在于,带表意成分的字形能够帮助我们确定字的本义,而字的本义往往就是词的本义。因此,一个字的字形对确定其所记录的词的本义也起着关键作用。其实不仅如此,汉字形体对词义演变研究...
甘青河湟汉语方言因处于汉语与阿尔泰语、藏语接触的前沿地带,呈现出一系列接触性特征,如SOV语序,用后置格标记等。本文以青海民和甘沟话为例,聚焦这一语言区域表示持续的“坐”,探索其句法属性、语法意义、来源、演变路径及其与周边少数民族语言的关系。“坐”义动词用作持续体助动词现象也见于河湟地区的其他方言,如青海的乐都、循化、互助、化隆、大通,甘肃的唐汪、临夏、临潭等,阿尔泰语言以及藏语中也有“坐”义动词...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推动新文科发展,南京师范大学于2022年10月31日至2022年11月25日开展一流本科教育文化月系列活动,文学院汉语言专业为响应此次文化月活动,于2022年11月15日~2022年11月16日,邀请北京师范大学贺荟中教授、北京大学孔江平教授与汉语言专业师生开展汉语言专业建设座谈会,会议采...
近日,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江林昌教授发表于《文学评论》2022年第4期的文章《百年考古与汉语史诗新认识》被《新华文摘》2022年第20期全文转载。
孟蓬生,1962年生,河北省武安市人。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所长、《出土文献综合研究集刊》主编。西南大学人文学部学术委员会委员、《西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委。国家标准《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主要起草人之一、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汉字谐声大系”首席专家。重庆市语言学会会长、中国语言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语言学会历史语言学分会常务理事、中国训诂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文字学会理事、中...
杜锋,男,湖北人,医学硕士,文学博士、博士后,主要从事出土文献、古文字和中医学研究。曾获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硕士,在首都师范大学获得文学博士,导师是黄天树先生。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从事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师是张显成先生。2018年1月至今,在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工作。
王远杰,男,汉族,1974年12月生,重庆市巫山县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汉语语法。
2022年10月21日,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专业汉字研究前沿论坛于腾讯会议顺利举办,此次论坛分上午、下午两场,特邀4位专家分别就各自的研究领域进行了学术报告,分别是复旦大学刘钊教授的《谈谈马王堆简帛文字》,清华大学李守奎教授的《重视字际关系的形成过程——以“卿”及相关字为例》,浙江大学张涌泉教授的《写本文献:中华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郑州大学何华珍教授的《关于域外汉字研究的几个问题》,会...
杜音,副教授,湖南省逻辑学会副会长,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约20篇。
张莎莎,中共党员,留英学者,现任湖南信息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系主任,副教授,兼任湖南国际频道双语主持人、湖南省大众语言艺术研究会理事、高校分会副会长,湖南省人艺汉语实践中心顾问。
2022年10月18日,为加强学科交叉研究,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厦门大学会计发展研究中心组织的“‘会计学+甲骨学’交叉学科座谈会”在成枫楼5楼502会议室举行。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张惟捷教授、管理学院刘潇肖副教授、熊枫副教授、刘馨茗副教授、申屠李融助理教授、郭睿助理教授、李胜难助理教授、何源助理教授以及博士生等10余人参加了座谈会。厦门大学会计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管理学院会计学系刘峰教...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