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 >>>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发展心理学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相关记录34条 . 查询时间(0.388 秒)
大自然不仅能够为人类提供生存发展所需的物质基础,还能为人们的精神幸福提供心理养料。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生态环境不断遭到破坏,人与自然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疏离。因此,不少学者呼吁“重启”人与自然的联结,进而改善人们的身心健康。大量研究发现,与自然的接触或互动能够改善人们的身心健康状况,增强幸福感。
近日,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毕鸿燕研究组构建了一个经遗传算法优化的BPNN (GA-BPNN)模型,基于近十年来建立的汉语阅读障碍儿童认知行为数据库(人口学数据、阅读相关认知技能成绩)对模型进行训练和验证,开发了针对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的鉴别模型。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孔亚卓研究组和合作者开展了一项研究研究者基于33名健康女性参与者的任务态fMRI,使用全脑分析、ROI分析、PPI分析,探寻了当女性观看性别歧视性图片后经历热痛时大脑的活动变化,研究了性别歧视影响疼痛评估的心理和神经机制。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朱廷劭研究组的科研人员基于文言大数据,以正史中河南历史名人的自述话语为研究资料,采用古文 LIWC(Classical Chinese LIWC)心理语义词典及古文分词系统,对河南历史名人心理语义变迁开展研究
近日,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公布了2020年中国侨联特聘专家建言献策奖名单。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李纾荣获“中国侨联特聘专家建言献策特等奖”,他的政策建议荣获“中国侨联侨情专报”2020年度优秀建议。2019年,李纾研究员曾获得“中国侨联特聘专家建言献策一等奖”。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许多民众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疫情期间,孕产妇由于自身条件加之居家政策,生活受到了很大,心理健康面临着较大的挑战。她们的心理问题不仅会影响自身健康,同时也可能对婴幼儿的成长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因此,为探究新冠疫情期间孕产妇抑郁的发生率以及危险因素,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张向阳研究组的科研人员开展了一项研究,采用全国多中心的方式,于2020年2月28日至4月26日疫情集...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披露数据显示,全球的抑郁患者已超过3亿人,到2030年抑郁症将成世界第一大负担疾病。抑郁不仅会降低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而且还会增加自杀率等。虽然抑郁症可以通过抗抑郁药、心理疗法等多种方法治疗,但只有不到一半的患者接受了正确治疗。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抑郁症诊断的困难。因此,研究更有效的方法识别抑郁症状就显得非常重要。近年来,智能手机的普及为通讯和人际互动等带来...
2020年,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牵头承担的“心理调适对老年健康的影响和干预作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项目成功获批。2020年10月25日,项目启动研讨会在北京召开。科技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化学药与医疗器械处副处长苏月、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局生物技术处副处长杨明出席会议。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教授敖英芳,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李祥晨,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张启明等专项组责任专家,心理所所长傅小兰...
新冠疫情的发展和传播对公众的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有研究认为,传染病的爆发会影响民众的情绪,进而有可能影响疫情防控措施的实施。因此,探究个人对于传染病的情绪反应对疾病防控措施的执行具有重要意义。近期的已有研究主要集中于民众对于疫情的短期内的情绪反应,缺少在疫情更为长期的变化视角下民众情绪反应的探究。为探究疫情发展的各个阶段民众的情绪反应,并为疫情防控工作的重心提供参考,中国科学院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朱...
近日,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制定《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章程》,并据此遴选出第一届专家委员。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韩布新当选全国老龄委第一届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是本届专家委员会中唯一的心理学领域专家。全国老龄委专家委员会是全国老龄委为健全老龄领域重大决策专家咨询论证制度,进一步提高老龄工作决策的民主化、专业化、科学化水平而设立的决策咨询机构。专委会委员实行聘任制,每届任期3年,主要职责是参与...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个人的防护行为(如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对疫情的控制和个人的生命安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尽管面临的疫情威胁等级相近,不同人群之间的防疫行为表现仍然存在差异。已有研究探索了风险感知、恐惧等心理因素对防疫行为的影响,但这些心理因素特异性不强,并没有针对某种特定的情景和突发状况。行为免疫系统(Behavioral Immune System,BIS)是旨在避免感染的心理动机系统。作为...
新冠疫情致使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医疗卫生系统、经济甚至社会秩序等陷入困境。尽管全球都在呼吁民众采取防疫措施,但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民众在防疫表现上却相去甚远。研究发现,尽管新冠疫情让人们普遍感到恐惧,但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之间的防疫行为差异依旧存在。作为一种人类共有的、在面对危险时自发产生的基本情绪,恐惧似乎并不能完全解释人们在疫情期间的巨大防疫行为差异。基于对疫情期间社会现象的观察,并结合文化心理学的观点...
社会阶层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早在100多年以前,社会科学家就指出,社会阶层是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心理学研究表明,社会阶层会影响人们的审美偏好、语言、身体健康,幸福感。不仅如此,社会阶层也会影响人们的行为倾向,例如他们的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有意而为的、对他人有益的行为,包括分享、合作、帮助、捐赠和安慰等。
青少年处在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焦虑与抑郁等内化症状迅速增加的高危时期。杏仁核是感知、识别和调节情绪的大脑中枢,前额叶皮层与人类的高级认知功能密切相关,杏仁核与前额叶的双向联系在人类情绪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现有研究表明,青少年抑郁与以杏仁核为核心的情绪脑环路的发育密切相关,而后者又受到遗传与环境因素协同作用的影响。例如,在不良家庭氛围中成长的个体在对愤怒等消极情绪面孔命名时,杏仁核的激活增强,并...
2020年7月16日,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在武汉市优抚医院进行“医护工作者身心减压”活动,心理所国心理援助联盟副秘书长钱炜为50多位医护工作者进行“增加积极情绪的力量”专题讲座。优抚医院院长梅红彬主持本次活动。她激励参加活动的医务工作者积极面对疫情带来的影响,并表示,优抚医院作为“助人者心理援助计划”项目驻点机构,将在心理援助专家团队的支持下,更有力地投入疫情常态化之后的工作和生活。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