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 >>> 心理学 >>> 心理学史 普通心理学 生理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 个性心理学 缺陷心理学 比较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 应用心理学 心理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36-150 共查到心理学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相关记录482条 . 查询时间(0.363 秒)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复杂的重型精神型脑部疾病,患者具有广泛的认知、情感、社会功能障碍和脑结构改变。近期研究表明,“连续体”研究方法可以将疾病症状水平和精神病性相关特质整合为相应疾病发展过程中的风险水平变化。分裂型特质是指在广大普通人群中普遍存在的低于临床诊断阈值的精神病样特质。对分裂型特质进行考察,不仅可以对理解精神分裂症谱系易感性相关的表型和临床变异性进行理论指导,而且可以帮助理解临床和亚临床群体表...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和抑郁是个体在经历创伤性事件后最常出现的两种心理问题。已有研究发现,个体在经历创伤事件后会呈现不同的创伤后应激障碍-抑郁症状共存模式,即低症状、PTSD症状为主、抑郁症状为主以及PTSD合并抑郁症状。理解创伤后症状表现模式异质性的生物学基础,对于创伤相关心理疾病的早期筛查和后期精准化干预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目...
青少年处在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焦虑与抑郁等内化症状迅速增加的高危时期。杏仁核是感知、识别和调节情绪的大脑中枢,前额叶皮层与人类的高级认知功能密切相关,杏仁核与前额叶的双向联系在人类情绪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现有研究表明,青少年抑郁与以杏仁核为核心的情绪脑环路的发育密切相关,而后者又受到遗传与环境因素协同作用的影响。例如,在不良家庭氛围中成长的个体在对愤怒等消极情绪面孔命名时,杏仁核的激活增强,并...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是个体在经历创伤性事件后最常出现的心理问题。大量传统的PTSD的心理病理学研究是以潜变量模型为基础,通过因素分析等方法考察PTSD的潜在症状维度结构,并探究这些不同症状维度的影响因素以及与其它心理健康因素的关联。随着心理病理学网络理论被引入心理健康研究领域,近些年出现了大量针对PTSD症状网络的研究。这些研究主要...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是创伤事件后常见的心理疾患。目前PTSD的定义和分类主要依靠美国精神病学会(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APA) 制定的《精神障碍的诊断和统计手册(DSM)》 和世界卫生组织(WHO) 制定的《国际疾病和相关健康问题分类(ICD)》。然而,在最新版的DSM-5和ICD-11...
精神分裂症的常见症状包括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和认知功能缺损,影响全世界约1%的人口。患者的一些特征在健康个体中也可以观察到,但程度较轻,这些特征被统称为分裂型人格特质。对分裂型人格特质展开研究是进一步了解这些症状的一种方法,其优点是研究结果不受患者中常见的药物、病程和住院经历等因素的干扰。静息态脑电记录个体在安静和放松状态的脑电信号,反映大脑内在和固有的活动模式,是各种认知活动的基础。既往研究发现,...
国内外的许多青少年都对自己的体像感到不满意,而体型不满尤其常见。体型不满是进食失调、肥胖、情绪困恼、低自尊和低生活质量的风险因子。图形匹配法常被用来考察体型满意程度,在这类测试中被试需要从一系列由瘦到胖的轮廓图或者剪影图中选择自己的实际体型和理想体型,而体型不满意程度被操作性地定义为二者的差值。以往研究中,我国的研究者多使用基于西方人体型的体型满意度测试工具,但这类研究有两点需要进一步考虑:首先,...
根据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关于2020年度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派出项目获选结果的通知》(博管办〔2020〕34号),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博士后付迪(导师:刘勋研究员)获“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 派出项目资助。本批次全国博管会共资助120人。 付迪在博士期间参与其导师刘勋研究员与德国汉堡大学Stefan Wermter教授共同主持的“人类跨通道冲突加工及计算建模”项目。该课题隶属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德...
精神疾病患者表现出较为广泛的情绪、认知和社会缺损,这些缺损影响着患者的日常生活功能。不同的精神疾病之间存在一些共同的行为和临床症状表现,目前关于这些共同症状的潜在机制仍不清楚。运用跨诊断的方法去探究精神疾病,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去理解探究不同精神疾病的共同症状及其独特的机制。为针对跨诊断研究中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进行探讨,7月22日,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神经心理学与应用认知神经科学实验...
发展性阅读障碍(developmental dyslexia,DD)是一种在获得阅读技能方面的特殊困难,这种困难不能单纯地归因于智力水平、视敏度问题以及不当的学校教育。拼音文字研究表明,听觉加工缺陷可能是引起DD的底层机制之一。快速听觉加工缺陷理论指出,DD加工快速变化或短暂的听觉刺激存在缺陷。时间采样理论也指出,DD的听皮层低频锁相机制存在异常。失匹配负波(mismatch negativity...
体像(body image)是关于自己身体内化了的图片,是主观知觉产物。广义的体像包含身高、体重、外貌等,但研究者多关注体重和体型。体像不满最早从西方社会中被观察到,尤其是最近几十年,人们对瘦表现出明显的偏爱。我们国家是否存在这种情况呢?为此,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陈楚侨研究组的王葵博士和梁瑞等开展了系列相关研究
2020年7月13日,中国心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联合发起的抗击疫情“助人者心理援助计划”在武汉儿童医院启动“问题管理加”能力提升专项培训。这是武汉儿童医院成为“助人者心理援助计划”项目驻点机构后的首次专项线下培训。心理所国心理援助联盟副秘书长钱炜和联盟骨干彭巍、吴岩等心理援助专家为武汉儿童医院医护工作者进行了助人者正念身心减压、‘问题管理加”能力提升等专项培训。
2020年7月16日,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在武汉市优抚医院进行“医护工作者身心减压”活动,心理所国心理援助联盟副秘书长钱炜为50多位医护工作者进行“增加积极情绪的力量”专题讲座。优抚医院院长梅红彬主持本次活动。她激励参加活动的医务工作者积极面对疫情带来的影响,并表示,优抚医院作为“助人者心理援助计划”项目驻点机构,将在心理援助专家团队的支持下,更有力地投入疫情常态化之后的工作和生活。
中文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全球近四分之一人口的母语,更是凝聚全球华人的重要纽带。对中文阅读的认知机理进行研究,并使其更好地为中文阅读者服务,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与英文等拼音文字相比,中文具有很多鲜明的特点。其中一个显著特点是中文文本在词和词之间没有空格,这使得现有的阅读模型面对中文时都无能为力。以大量实验研究为基础,中国科学院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李兴珊研究员构建了中文阅读过程中认知加工的计算...
知觉学习是指经验或训练引起的个体对感觉信息加工能力的改变(多指提高),对于人类的各项技能发展与生存都非常重要。人们在学习能力上存在普遍的个体差异。为了消除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研究人员通常把个体差异作为人群中的“噪音”,通过计算平均值的方法来反映群体特性。近年来,认知能力遗传学和脑成像的研究表明,个体差异受到环境和遗传的共同作用,并且行为上的个体差异可以通过大脑结构或功能连接进行预测,这提示个...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