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药学 >>> 药物化学 生物药物学 微生物药物学 放射性药物学 药剂学 药效学 药物分析学 药物管理 药物统计学 药学其它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药学 抑郁症相关记录26条 . 查询时间(0.1 秒)
“这并不是唯一对治疗产后抑郁症有帮助的治疗方法,但Zurzuvae的创新和令人兴奋之处在于,它是根据潜在的生物学原因来针对产后抑郁症。它让你明白,你现在的感受是有生物学原因的,这不是你的错。”
2023年5月4日,由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开发的抗抑郁症化学1类新药DC561043片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同意开展临床试验。
一项研究发现,赛洛西宾这种天然存在的致幻剂能通过增加大脑功能网络的连接,让难治性抑郁症患者产生治疗反应。这种机制在传统抗抑郁药物艾司西酞普兰中未观察到。这一结果增进了我们对难治性抑郁症背后通路的理解。相关研究4月11日发表于《自然—医学》。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专业学术期刊《自然-医学》最新发表的一篇神经科学论文称,研究发现赛洛西宾(psilocybin)这种天然存在的致幻剂能通过增加大脑功能网络的连接,让难治性抑郁症患者产生治疗反应。该机制在传统抗抑郁药物艾司西酞普兰(escitalopram)中未观察到,这一结果增进了医界对难治性抑郁症背后通路的理解。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通常病程较长,且容易复发,甚至出现自杀自伤行为,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而阿凡达疗法有望治愈抑郁症。近日,第一医院精神卫生科徐勇教授团队致力于探索阿凡达疗法在抑郁障碍治疗中的运用,基于抑郁障碍心理治疗的原理和方法,将其与虚拟现实、人工智能、3D建模、动作捕捉等技术有机融合,在国内率先研发出用于治疗抑郁障碍的阿凡达虚拟诊疗系统。
5-羟色胺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它在大脑中发挥作用,赋予我们感受快乐和幸福的能力,因此也被称为“快乐神经递质”。5-羟色胺系统参与人体广泛的生理功能,包括调节大脑的记忆、认知、情感、学习和成瘾性,该系统的失调可能会引起多种精神类疾病,如抑郁症、精神分裂症、躁郁症、双相障碍、偏头痛等。5-羟色胺的生理功能是由十几种5-羟色胺受体介导的,明确它们的分子结构和功能机制,会为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类疾病...
中国药科大学洪浩团队经多年研究发现,一种名为TGR5的受体与抑郁行为相关,这为研发新型抗抑郁药物提供了新思路。相关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神经精神领域学术期刊《生物精神病学》上。据论文通讯作者、中国药科大学药学院教授洪浩介绍,当前临床治疗抑郁症的药物主要基于单胺类神经递质学说研发,虽然种类较多,但也存在效率低、起效慢、副作用大、停药易复发的问题。
加拿大科学家最新研制一种药物,可以治疗老鼠与衰老和抑郁相关的记忆丧失,该药物将在未来两年内用于人类临床治疗。
北京大学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黄卓研究员团队和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梁静副教授课题组合作,在国际著名精神病学杂志《生物精神病学》在线发表了题为“CDYL介导的组蛋白巴豆酰化修饰调节压力导致的抑郁样行为”的研究论文(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biopsych.2018.11.025)。该研究阐明了社交挫败抑郁模型中,前脑组蛋白巴豆酰化修饰与表观遗传分子CDYL...
2018年12月6日,北京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黄卓研究员课题组和基础医学院梁静副教授课题组合作,在国际著名精神病学杂志《生物精神病学》(Biological Psychiatry, IF=11.982)上在线发表了题为“CDYL-mediated histone crotonylation regulates stress-induced depressive behavio...
自闭症的发病率占普通人群的1%,目前没有有效的药物治疗。编码突触后骨架蛋白SHANK3的单基因突变是导致自闭症最常见的遗传因素。尽管SHANK3突变小鼠为解析自闭症发病机制提供重要模型,但考虑到人与鼠在行为学和脑解剖学方面的种间差异,使用小动物来模拟自闭症和推动临床转化应用面临巨大挑战。与暨南大学教授李晓江和美国杜克大学教授姜永辉合作,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张永清实验室利用最新的基因编辑...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一种新型的葡萄衍生化合物:二氢咖啡酸(DHCA)和二甲花翠素3’-O-葡萄糖苷(Mal-gluc)或能作为治疗抑郁症的新型疗法,相关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天然化合物或能通过靶向作用疾病新发现的潜在机制来减缓抑郁症的进展。
抑郁症是一种异质性疾患,病程长短不一,且易于复发。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患者对现有治疗药物的反应也各不相同。咪唑啉1受体(I1-R)在中枢分布广泛,特别是在与情感密切相关的边缘系统表达量较高。近年来,该受体在抑郁症发病及药物治疗中发挥的作用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着重就抑郁症发病机制研究及抗抑郁药物治疗中I1-R结构、功能及分布变化相关性进行综述。
评价奥氮平联合抗抑郁药与抗抑郁药单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差异. 方法 应用循证医学 方法 对符合标准的9项研究进行分析,评价奥氮平联合抗抑郁药与抗抑郁药单一治疗抑郁症的有效率、痊愈率的差异. 结果 奥氮平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之间差异有极显著性(78.7%,64.8%, OR=2.18,95%CI=1.47~3.26,Z=3.84,P<0.01),同时痊愈率的差异有极显著性(50.4%,32.7%,OR=...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芳烷醇哌嗪衍生物及其在制备治疗抗抑郁症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涉及所述芳烷醇哌嗪衍生物对5-HT和NA再摄取有双重抑制作用,该衍生物可以组合物的形式通过口服、注射等方式施用于需要这种治疗的患者。该衍生物的抗抑郁作用比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单一作用机理的抗抑郁药,如地西帕明、氟西汀可能具有更广的适应症及较小的副作用,毒性较低,神经副反应小。该衍生物为具有结构通式I化合物的游离碱或盐。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