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生物医学工程 >>> 生物医学电子学 临床工程学 康复工程学 生物医学测量学 人工器官与生物医学材料学 生物医学工程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生物医学工程 新型相关记录113条 . 查询时间(0.998 秒)
近日,武汉工程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2021级研究生朱雨萱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期刊《化学工程学报》发表了题为《中空纳米笼异质结构NiCo-LDH/MWCNTs电催化剂用于唾液葡萄糖的高灵敏度和非侵入性检测》的学术论文,该校化环学院青年教师杨娟为论文通讯作者,武汉工程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
声镊作为一种声学操控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极大的潜力和广泛的应用前景。它不仅可以实现对微小物体、生物颗粒和液滴的高效操控,而且在材料科学、生物医学等领域展现出独特的价值。声表面波具有能量局域的特点,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声表面波作为固体弹性波,其传播依靠固体媒介的介质质点振动,然而,压电基底一般呈现各向异性物理特性,这将引起表面波在不同传播方向存在明显差异,导致声能量偏转,严重影响表面波器件性能。&...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团队基于多年均一微球制备及生物剂型工程的研究基础,提出了纳微复合递送新理念,并与军事医学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研究员王恒樑及朱力团队合作,开发了具有“纳微复合”多级结构的单剂干粉吸入式疫苗研制平台技术,可实现多种蛋白抗原疫苗的开发与迭代。目前已在实验室成功制备出新型干粉吸入式疫苗,且在动物模型上显示出能够高效阻断呼吸道病毒的感染与传播。相关工作于12月13日发表在《自然》(N...
浙江大学教授谢涛与赵骞团队利用热致相分离水凝胶构建了可按需自发变形的形状记忆高分子,阐明了该类变形行为的机理及调控方法,并结合4D打印技术初步展现了该类材料用做医疗手术器件的独特潜力。相关成果2023年9月13日在线发表于《自然》。
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研究人员在诊断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NDD)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他们开发了一种名为“ImmunoSEIRA”的新型生物传感器,能够检测和识别与NDD相关的错误折叠的蛋白质生物标记物。
近日,暨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教授陈填烽/许利耕团队联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林颢,在新型抗肿瘤硒纳米放疗增敏剂开发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研究论文发表于Advanced Materials。暨南大学为该论文第一通讯单位、广东医科大学为共同通讯单位。
肿瘤干细胞是肿瘤中具有干细胞性质的小部分细胞群体,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自我繁殖和多向分化潜能。研究表明,肿瘤干细胞是肿瘤的发生发展、复发、转移以及耐药的元凶,发掘对肿瘤干细胞具有特别疗效的药物对肿瘤的临床治疗意义重大。《中国科学报》记者从华中科技大学获悉,该校生命学院、国家纳米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李子福教授与杨祥良教授团队在该领域有新进展。相关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期刊《药理学研究》上。
2022年11月29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药所人体组织与器官退行性研究中心潘浩波团队在材料学顶尖期刊Progress in Materials Science 上,发表题为“Effects of Magnesium Alloy Corrosion on Biological Response- Perspectives of Metal-Cell Interaction”(镁合金腐蚀对...
日前,记者从南开大学获悉,该校生命科学学院、药物化学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赵强课题组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教授徐清波课题组合作,研获了一种具有仿生天然血管功能的新型生物复合人工血管,可在体内缓慢释放一氧化氮,促进血管组织再生并抑制血管钙化,显著提高血管长期畅通率,有效破解了小口径人工血管再狭窄难题,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介绍该成果的论文已经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细胞报告》(Cell R...
记者2022年6月27日获悉,中国医学专家研制成功新型荧光免疫探针,为肿瘤的早期诊断、术中导航、疗效评估等提供了精准、实时的“可视化”技术手段。
2022年5月4日,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干细胞研究中心徐君课题组和邓宏魁课题组合作,在Cell Research杂志上发表了题为“Derivation of totipotent-like stem cells with blastocyst-like structure forming potential”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化学小分子筛选组合,建立了新的全能性干细胞培养条件,可以支持从小...
近日,悉尼加文医学研究所基因组技术负责人Ira Deveson团队联合澳大利亚、英国和以色列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的DNA测试,可比现有测试更快、更准确地识别一系列难以诊断的遗传性神经和神经肌肉疾病。相关研究结果发表于《科学进展》。
科技日报特拉维夫12月22日电 (记者胡定坤)以色列科学家日前提出一种新型血液检测技术,该技术或可部分代替痛苦的组织活检和昂贵的PET—CT等检测手段,监测人体骨髓、淋巴结等远端器官的免疫反应情况,从而诊断癌症等疾病。
近日,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智能所黄青研究员课题组开发了一种基于核酸适配体-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的新型生物传感器,可以实现对细胞释放的外泌体中炎症标志物(miR-122)的检测。研究结果发表在应用生物研究领域的重要期刊ACS Applied Bio Materials上。
2021年11月3日,北京大学魏文胜教授课题组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王健伟教授课题组合作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杂志发表了题为“Sensing of cytoplasmic chromatin by cGAS activates innate immune response in SARS-CoV-2 infection”的研究论...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