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文学 >>> 中国民间文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中国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相关记录120条 . 查询时间(0.097 秒)
1930年,毛泽东同志在《寻乌调查》中记载了一则在当地农民、小孩中广为传唱的民歌:“月光光,光灼灼。埃跌苦,你快乐。食也毛好食,着也毛好着。年年项起做,总住烂尾壳……穷兄穷弟爱同心,穷姊穷妹爱团结,团结起来当红军,当到红军杀敌人!”毛泽东同志在听到这首歌谣时,不仅一字一句地记录了下来,还按照民间文学收集的标准,在本子上对方言土语作了许多注释。当时,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调查中已经注意到老百姓中流传已久...
日前,由云南省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办公室与中国南方少数民族文库翻译研究基地联合出品的“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中国南方民间文学典籍英译丛书”之景颇族古籍译著《目瑙斋瓦》正式出版发行。
民间文学是一个民族镌刻在血脉之中的文化记忆,也是地域文化的宝贵财富,我国自古就有对民间口头文学收集整理的传统。“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古时,人们就看到了民间文学的勃勃生机,《诗经》、乐府以及宋元明清时期的词曲、小说,都广泛吸收了民间文学的成果。
为进一步拓展学生学术研究视野,7月3日,藏学学院在A1201举办“交往交流交融视域下民间文学特征及价值述略”为主题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学院党委书记春燕副教授主讲,师生代表100余人参加,次仁翁姆副教授主持讲座。
全书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着重从“民间文学”的概念入手,首次把网络民间文学纳入民间文学的理论视野,着重描述了作为实践主体的民间文学自身的形成、演变和发展过程,重新阐述了民间文学概念。第二章、第三章着重论述了民间文学的文本、语境和表演以及民间文学体裁叙事行为的伦理和时间等问题,作者用全新的实践研究的方法试图改变传统民间文学的形象和观念。第四章和结语部分,作者在前文论述的基础上展望了民间文学的未来,并对...
祝鹏程(1985-),浙江绍兴人。201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获民俗学博士学位,2013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工作,2016年1月出站留所工作,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民间文学室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曲艺、神话,以及现代民间文学学术史。曾任神奈川大学非文字资料中心访问研究员、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民俗学与音乐人类学系访问学者,社会兼职有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俗文学会理事,中华...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间文学研究室的民间文学史研究已形成优良的传统,1998年出版的《中华民间文学史》、2008年出版的《中国民间文学史》单卷本,奠定了基本理念、体例和材料的处理原则、方法等方面的基础,2019年出版的多卷本《中国民间文学史》是在此基础上的数量上的扩展和理论上的深入,在体裁的演变过程、文本的断代、民间文学与生活的关系等方面有着独特思考,具有突出的原创性、思想性和学术性。
本书是有关中国谚语史的著作。作者根据谚语的“适应性”特征,综合社会历史发展变化与谚语的自身规律两个方面,以朝代为阶段划分标准,将中国谚语发展分为六个时期,依据文献资料的有关记录,呈现了不同时期中国谚语的丰富内涵,介绍了谚语的发展历史,揭示了谚语的稳定性、较强的结构性、时代性、地方性以及必须在具体语境中加以理解等特征。
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中国民间文学史”结项成果之一。作者邹明华多年专事民间传说领域的研究,具有扎实、专业的学术积累。传说作为一种对于专名的叙事,是一种落实于具体时空但又可以超越具体时空的叙事。该书以时间序列为经,系统梳理了自先秦至明清各个不同历史阶段著名“专名”的生成,并以此来建构中国民间传说的发展史。
2019《中国民间文学史·故事卷》,河北教育出版社2019年。
2019《中国民间文学史·叙事诗卷》,贺学君著,河北教育出版社2019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原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部)文学民间文学室成立于1953年,是文学研究所成立时设立的第一批科室之一,同时也是文学所的传统优势学科之一。成立之初称为“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民间文学组”;197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建院时,曾经改称“各民族民间文学室”;1979年,民间文学组部分人员被抽调组建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现为民族文学研究所),留在文学所的骨干组成了“民间文学室”,这一称谓延续至今。建室...
1979—1999年,我国民间文学理论研究呈现出先由政治批判向学术探索回归,再由学术探索向学术创新发展的时代特征。在粉碎“四人帮”和改革开放的最初阶段,在拨乱反正、正本清源的政治历史背景下,民间文学理论界出现批判“四人帮”对民间文学摧残的高潮,体现出“学术话语”为“政治话语”服务的特征。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民间文学是阶级斗争的工具”的观念逐步被清除,学术研究回归民间文学研究本体,其热点开始转...
从19世纪末开始,清末持变革观念者就较为关注民间文艺样式。北京大学发起歌谣运动,民间文学被纳入新文学范畴,但是对于“民间”,知识分子较少直接深入民众对民间文学进行搜集与研究。1919年,由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李大钊等发动的“到民间去”运动对这一间隙有所弥合。他们探寻利于民众接受的,具有地方性、民族性的文学样态,藉此宣传社会主义革命,民间文学所蕴含的“革命性”被激发。20世纪30年代,尤其随着抗日战...
本书是董晓萍教授的民间文艺学理论著作,主要特点是把“民间文学”这种看似简单又吸引了鈡敬文、季羡林、普罗普、巴赫金等中外大家和历代海外汉学家来此探宝的研究对象,放到本国特质文化与全球化下多元文化对话的纵横坐标上重新考察,引入跨文化学的新科学,拓展民间文艺学,在21世纪的新时期,阐释民间文艺学的国际化与本土化双特性,揭示其理论科学与经验科学二元性,也适当讨论它如何在信息时代携带传统在网络上开出鲜花。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