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临床医学 >>> 临床诊断学 保健医学 理疗学 麻醉学 内科学 外科学 妇产科学 儿科学 眼科学 耳鼻咽喉科学 皮肤病学 神经病学 精神病学 急诊医学 核医学 护理学 临床医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临床医学 胶质瘤相关记录289条 . 查询时间(0.122 秒)
间质表皮转化因子 (c-Mesenchymal-epithelial transition factor, c-Met)是受体酪氨酸激酶的一种,在肝癌、肺癌、结肠癌、乳腺癌、胰腺癌、卵巢癌、前列腺癌和胃癌以及其他癌症等多种恶性肿瘤中观察到c-Met失调。c-Met的过表达或突变导致信号转导异常活跃,促进肿瘤生长、血管生成和癌症转移。c-Met/HGF轴在肿瘤免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是一个成熟的分...
为普及大众对脑胶质瘤的了解,科学认识脑胶质瘤,提高脑胶质瘤患者生存获益及生活质量,2023年5月20日,《脑胶质瘤科普教育手册》在上海发布。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神经外科张力伟教授、美国杜克大学阎海教授与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等相关人员密切合作,历经数年探索研究,在国际上首次发现脑干胶质瘤中存在特异性的PPM1D基因突变,并首次报告了在脑干胶质瘤中也存在IDH1基因突变。这一发现,被国际同仁称为“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在脑干胶质瘤发生机制及治疗分子靶点研究”项目的重大突破。相关论文6月1日在线发表在国际权威杂志《NatureG...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保肇实和江涛等在Frontiers of Medicine发表综述《肿瘤内异质性和微环境促进脑胶质瘤耐药、复发与进展的机制研究》(Intratumor heterogeneity, microenvironment, and mechanisms of drug resistance in glioma recurrence and evoluti...
大多数恶性脑胶质瘤(MBG)的临床结局令人沮丧,对初发和复发肿瘤的诊断延迟是其重要的因素之一。但目前MBG的诊断均基于影像学和组织学检查,这限制了它们的早期诊断。而血浆脂质生物标志物在多种体部肿瘤的非侵入性诊断中显示了极大的潜力。
红外二区荧光成像(1,000-1,700 nm)是近十年来发展的先进光学成像技术,已成为基础和临床研究的重要工具。应用该技术可以实现无创、高时空分辨率的蛋白、细胞、血管、肿瘤的跨尺度分子成像。发展高亮度、特异性靶向的近红外二区荧光探针是该领域研究热点和难点。
2022年5月27—28日,由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师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主办,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承办的中国医师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脑胶质瘤学术大会在济南举办。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杨民教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院长陈玉国教授,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副会长李新钢教授,本次大会主席、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蒋传路教授,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江涛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大会开幕式由大...
2022年5月24日,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健康所方志友研究员和陈学冉副研究员(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成员)课题组在寻找恶性胶质瘤化疗增敏的新靶点方面取得新进展,其成果发表于国际著名出版集团Nature旗下杂志Oncogenesis。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李刚教授团队与山东大学材料学院刘宏教授团队在脑胶质瘤医工交叉治疗领域取得了新进展,该研究通过构建基于工程化外泌体负载磁性纳米颗粒的铁死亡疗法,为脑胶质瘤的靶向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5月5日,研究成果以“Synchronous Disintegration of Ferroptosis Defense Axis via Engineered Exosome-conjuga...
术中胶质瘤分级有助于制定临床治疗计划并改善预后,但术中冰冻切片病理检查因处理时间长、程序复杂而受到限制。近红外荧光成像为快速准确的实时诊断提供了机会,与神经网络/深度学习技术的融合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研究方向。然而,近红外荧光图像的小尺度、噪声和低分辨率等问题增加了网络的训练难度。多模态成像可以提供更多的信息以提高模型性能,但设计合适网络的同时利用多模态信息数据具有挑战性。
2022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张伟副教授团队在神经科学领域权威杂志《Brain》在线发表题为“An MRI radiomics approach to predict survival and tumour-infiltrating macrophages in gliomas”的研究论文。研究团队利用脑胶质瘤患者术前磁共振T2加权影像的纹理数据,通过机器学习算法构建了脑胶质...
2022年1月11日,广受关注的“2021中关村国际前沿科技创新大赛”总决赛在中关村示范区展示中心举行。经过激烈角逐,依托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和北京天坛医院的脑胶质瘤精准诊疗创新团队从来自中国、英国、德国、爱尔兰、意大利、新加坡、日本等海内外上千个项目中脱颖而出,获得总冠军。
肿瘤、癌症是困扰人民群众健康的一大问题。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肿瘤癌症的发病率快速增加。癌症的发生,与遗传因素(Hereditary)、环境因素(Environmental)和细胞分裂时DNA复制错误(Replication errors)成高度相关,这被学界公认为癌症的EHR (Environmental-Hereditary-Replication) 模型[1,2]。尤其是在干细胞的分裂复制过...
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高度异质性的恶性肿瘤细胞与免疫细胞相互作用,形成具有复杂细胞网络特征的肿瘤微环境,使得手术及放化疗等传统的治疗方法治愈率低,患者预后差。髓系细胞,包括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骨髓来源的抑制性细胞(MDSCs)等,是脑胶质瘤微环境中的关键免疫细胞成分,阐明其与肿瘤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及肿瘤细胞自身高度异质性形成机制对于探索新的靶向治疗策略至关重要。
2021年3月,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江涛教授团队在生物信息学领域权威杂志《Genomics, Proteomics & Bioinformatics (GPB)》在线发表题为"Chinese Glioma Genome Atlas (CGGA):A Comprehensive Resource with Functional Genomic Data from Chinese Gliomas"的论...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