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文学 >>> 文学理论 文艺美学 文学批评 比较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国近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 南阳作家群研究 中国各体文学 中国民间文学 中国儿童文学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 世界文学史 东方文学 俄国文学 英国文学 法国文学 德国文学 意大利文学 美国文学 北欧文学 东欧文学 拉美文学 非洲文学 大洋洲文学 文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文学 红楼梦研究相关记录15条 . 查询时间(0.119 秒)
张云,1964年生,安徽淮南人。1982年考入淮北煤炭师范学院(今淮北师范大学)中文系,1986年毕业留校,1998年调入中国艺术研究红楼梦研究所。2009年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生班结业。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编审,《红楼梦学刊》编辑部主任,中国红楼梦学会副秘书长。研究方向为《红楼梦》及中国古代小说与戏曲。
陶玮,1970年1月生于广西南宁市。1992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汉语言文学系,获文学学士学位。1995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部获古代文学硕士学位。先后责编图书二百余种,其中策划组织、编辑的主要重大出版项目有“历代名家词新释辑评丛书”( 列入“国家十五规划项目”)、“珍稀古本戏曲丛刊”(获“国家重点资助古籍整理项目”)等。策划责编的图书《北京四合院》、《北京规划建设五十年》分别获北京市优秀图书三...
孙伟科 ,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专业文学博士,现任中国艺术研究红楼梦研究所所长、《红楼梦学刊》编辑部主编,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红楼梦学会常务理事、秘书长。研究领域涉及:红楼梦、美学、艺术学、现代文学等方面的研究。发表论文逾一百三十余篇,多次荣获优秀科研奖。获奖论文有《鲁迅身后不寂寞》、《审美现代性与〈红楼梦〉的意蕴阐释》、《美育与艺术教育、完人教育关系的若干思考》、《二十世纪红学研究的启示》、《...
红楼梦研究所组建于1979年,其前身为文化部《红楼梦》校注小组。著名红学家冯其庸长期担任所长,第二任所长张庆善,第三任所长卜键,第四任所长孙玉明。先后担任副所长的有:陶建基、张庚午、邓庆佑、杜景华、胡文彬等。现所长为孙伟科。该所主要研究古典名著《红楼梦》的思想、艺术、版本、作者生平家世、脂砚斋评语、《红楼梦》的翻译与传播及红学史等,并旁及其他中国古典文学艺术。30余年来,该所为推动和发展新时期红学...
张立敏,男,河南镇平人,文学博士,研究员。先后就读于信阳师范学院、吉林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古代文学专业,主要从事中国文化与文学理论研究,为中国近代文学研究会会员、柳亚子与南社研究会会员、中国明代文学会(筹)会员。在《文学遗产》、《中国诗学》、《中国教育报》、《中华读书报》、《中国社会科学报》等报刊上发表论文60多篇,著作5种。参与清史委员会课题《清史·文苑传》以及国家社科重大课题“清代文...
丁维忠(1936―)又名了淦。副研究员。浙江吴兴人。1956年至1957年在上海外语学院俄语系学习,1962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1979年调中国艺术研究红楼梦研究所,中国红楼梦学会、中国美学学会会员。主要成果有:50年代末,开始研究文艺理论与美学,1958年参加了《文艺思想斗争史》的编写,1961年美学论文中提出了“美是人的本质力量胜利状态的感性显现”的观点和创美学――审美学――艺术学美...
吕启祥(1936.10―)研究员。女,汉族,共产党员。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余姚县。196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后留校任教。1980年调中国艺术研究红楼梦研究所,中国红楼梦学会常务理事。1993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60年代,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教学和研究,参加过九年一贯制语文教材的编写。1961年参加了高教部组织的全国文科统一教材的编写工作,师从唐弢、王瑶等文学史家,1975年开始,...
孙玉明(1961.7―),曾为红楼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山东省诸城市人。1979年9月,考入山东大学外文系,专攻日本语言文学。1982年10月,在日本“送书会”举办的“日语作文征文比赛”中,获“优秀奖”。日本的《朝日新闻》、《友好之翼》等报刊,都曾对此作过报道。1983年7月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1983年8月至1986年7月,在西北轻工业学院外语教研室任日语教师。1986年9月,考入南开大学中文...
邓庆佑,笔名邓方,号太平山人。编审。江西省萍乡市人,共产党员。1954年于武汉大学中文系毕业后,曾在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教师研究班中共党史专业肄业。1955年3月以后,先后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北京出版社从事编辑工作。1979年7月调来本院,任红楼梦学刊编辑部主任、副主编和红楼梦研究所副所长。1990年1月退休。系中国韵文学会会员,中国红楼梦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湖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中国古典小说...
杜景华,笔名光之。红楼梦研究员。北京市房山区官道乡刘丈村人,共产党员。1949年毕业于天津南开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1964年7月-1972年12月在中共中央联络部工作;1973年1月-1979年7月在北京语言学院留学生系工作,任讲师,主要从事古代汉语、古代散文教学。1979年7月调到中国艺术研究红楼梦研究所。曾担任过红楼梦研究所副所长、党支部书记及《红楼梦学刊》副主编等。为中国红楼梦学会秘书长...
小说这一文体,在中国古代很长一个时期是被边缘化的,即便唐代文人开始自觉从事小说创作,但很大程度上是带着“征奇话异”的趣味和游戏心态,对文体的纯粹性,即所谓得体问题,似乎并不在意。唐人韩愈创作《毛颖传》等传奇小说,曾招致“驳杂无实”之讥讽[1](P43)。“无实”,谓之虚构;“驳杂”,则可以理解为文体或语体的杂糅。不过,至宋代,关于小说之“驳杂无实”开始获得正面评价。宋人赵彦卫从行卷、温卷角度重新理...
要谈一个人的学术贡献,首先应该看清在他之前的研究状况。俞平伯先生写作《红楼梦辨》之前,红学研究经历了4个时期,即带有浓重个人偏好的评点时期;程甲本印行之后,略微提及版本和本事,或对后四十回作者提出初步质疑的时期;认为书中多数人与事都有所影射的索隐时期;由胡适首次提出作者是曹雪芹、《红楼梦》是自叙传、后四十回作者是高鹗的“新红学”时期。就是在这种作者家世基本上是传闻、版本研究不成系统的背景下,俞先生...
一阿英虽然没有在红学研究上提出过划时代的研究角度和方法,开创红学研究的新局面;也没有推翻或建立某种理论,产生过惊世骇俗的轰动效应。然而,阿英却是扎扎实实地走着另一条路:默默地从事着红学资料的整理、评价及对通俗红学的研究。阿英对红学的兴趣从三十年代中期持续到六十年代中期,跨越了解放前、后两个历史阶段,因而,他的红学研究也就显示了新红学到当代红学转型期的一些特点。阿英研究红楼梦是从整理资料入手的。...
红楼梦》的读者,现在大都已知道此书的后四十回是高鹗所补,由此很想知道曹雪芹原来的故事是怎样的。我在一篇推测这些故事的文中曾说到其中有“狱神庙”的故事。(这是根据脂评所透露的消息。评者提到“狱神庙”在三回书中前后有五次之多。 (一) 第二十回眉批:“茜雪至《狱神庙》方呈正文。” (二) 同上:“余只见有一次誊清时,与《狱神庙慰宝玉》等五、六稿,被借阅者迷失,叹叹...
对《红楼梦研究的几点意见     红楼梦       2008/1/2
一、考证完全必要,反对考证是懒汉思想。考证目的在求真。清人已懂得科学考证,我们不能退步。材料整理要谨严。 同时,要承认《红楼梦》是小说,不是历史。 对作者的考证(如关于爷爷的爷爷)要适可而止(有些材料并不可靠)。 二、版本名称要重新统一,不应再沿用胡适旧称。此问题与各本年代有关,易造成误解。 三、《红楼梦研究...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