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文学 >>> 中国儿童文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库 中国儿童文学 中国儿童文学相关记录15条 . 查询时间(0.258 秒)
“无论是取材于传统民间故事还是基于现实生活,具有深刻内涵的儿童文学作品都可以启迪儿童,甚至是成年人。”第28个世界读书日之际,在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民盟中央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汤汤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说。
中国儿童文学的身体书写具有“体制化”与“反体制化”的多质性。在百年中国文学的整体视域中,新中国儿童文学的身体叙事既受到五四儿童本位观的理论助力,又不曾脱离自左翼儿童文学开创的“革命范式”。从元概念出发,新中国儿童文学存在表征“一体化”思想与确立自身“主体性”的矛盾。一方面,新中国儿童文学利用“体制化”的身体书写传达政治性与革命性的思想意识。另一方面,“反体制化”的身体书写彰显了儿童文学“为儿童”...
“纵剖面”与“横截面”是文学研究的两种基本方法,胡适在论及短篇小说时曾将这两种方法称为最精彩与最经济的手法:“一人的生活,一国的历史,一个社会的变迁,都有一个‘纵剖面’和无数‘横截面’。”无论从纵剖面看去,还是从横截面看去,这两种视角所追求的都是一种透过部分以窥整体的效果,纵剖面诉说了一段完整的历史,横截面则折射出社会的概貌。陈思和在《中国文学整体观》中也曾指出新文学研究的两个方向:一是横向的开...
摘要:百年中国儿童文学发展内含了思想与语言的现代化品质。语言的“道器合一”对中国儿童文学的现代发展衍生了“推力”与“斥力”效应。立足百年中国动态文化语境,自然性/社会性、为儿童/为成人的两歧制导了思想性与语言性的失衡,影响了中国儿童文学语言现代化的实践及演进路向。在对“物”“意”的表述中,中国儿童文学以“浅语”表现“深刻”,生成了切近儿童文学本体的术语、概念和范畴。
中国儿童文学的起步较晚,它的诞生得益于“儿童的发现”与“现代儿童观”的确立。作为一种文类,儿童文学的边界是暧昧模糊的,它的创作特性决定了自己独有的演进逻辑,却又不可避免地在发展历程中与主流文学相互缠绕。作为一种学科门类,儿童文学的定位也颇为尴尬,它有着自己的学科特性,却从始至终与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等其他学科产生交叉重叠。这些问题要求中国儿童文学亟需在确立自己发展框架的同时,开辟出与其他文学现象...
理解儿童文学“元概念”是探究其性别地理议题的原点。“性别地理”是一个融合着“空间”“时间”与“身体”的社会学概念,三者的融合有效介入其贴合“儿童”内核的主体建构,以此超越儿童文学作为“亚文学”的套话认定,并在与儿童文学、成人文学的区隔中开启指向儿童性别地理的现代之旅。秉持“一体化”与“主体性”的辩证观,儿童文学性别地理议题参与了百年中国文学思想与语言现代化进程,并刷新了其内在结构与文学形象。
“重写文学史”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文学界影响最为深远的思潮之一。参与其中的学人通过对“何为文学史”的思考,冲击了旧有的文学观念,也促进了新的文学评价标准的形成。从其影响看,当代中国语境中“文学史”之“重写”不仅关涉“历史”或“过去”,更包含着对当下的思索、判断与积极介入。三十多年过去,当“重写”的热度渐渐减弱,不少研究者开始反思其中的未完善之处,甚至抱怨“几乎所有‘重写文学史’的讨论,都是围绕着...
科幻文学儿童文学之间存在诸多叠合的地方,曾被误认为儿童文学的一部分。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就设有“科幻文学”类别。从接受对象看,科幻文学并不是专门针对儿童来创作的,但因其奇幻的艺术形式而深受少年儿童的喜爱。考虑到接受对象的特殊性,郑文光主张从科幻文学中析离出“儿童文学”部分,科学幻想小说与科学童话是最有代表性的类型。郑文光的区分依据主要是儿童文学的特定文体。
改编是各国儿童文学在初创期的一种常用写作策略,也是儿童文学在不同的时代语境下葆有创作活力的重要途径。晚清以降,中国儿童文学的萌蘖和发生极为倚重对本土传统资源的现代改编,即在对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和歌谣的搜集整理基础上,以现代儿童文学的观念对其进行改造。直至今日,对民间故事、童谣的改编和重述,对传统文化的再解读和阐释,依然是彰显中国儿童文学的民族气质、呈现独特美学品格之不可或缺的方式。
中国儿童文学是在百年中国文学所开创的“现代传统”中发生发展的,也是在世界儿童文学体系中逐渐开启“民族化”的发展道路的。国家社科基金优秀项目“百年中国儿童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一体化研究”(18AZD033)指出,在百年发展历程中,中国儿童文学和现当代文学有着“一体化”发展的特点,同时,其并未丧失主体性。 “一体化”:两种文学的整体贯通
中国儿童文学的语言现代化对于民族母语主体性构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脱胎于新文学儿童文学接榫了语言变革的现代传统,借助语言与思想的“双向发力”,驱动了儿童文学现代化进程。儿童文学的语言变革兼及语言和文章两个层面,集中体现在谁的语言、如何叙述语言两个问题上。在开启民智与重建母语主体性的语境下,先驱者“先器识后文章”的语言观深陷普及与提高的两难境地。突围之策是立足儿童文学本体,融入新文学一体化的序列...
本书提出“整体观”的研究思路,旨在超越纯文学的本质主义与非文学的工具主义,将中国儿童文学与现当代文学的互动共生关系置于现代中国动态文化语境中予以考察。百年中国儿童文学的整体观研究的理论前提是系统把握其发展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寻绎融通传统资源与域外资源的机制,梳理其互动共生关系之于百年中国儿童文学发展的影响,为重构立体化的现代中国文学全息图景提供新的研究路径。
中国儿童文学是一种国家文学,由此具有了鲜明的党性和人民性立场。在此文学体制下,儿童文学在塑造社会主义新人时以苏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为师者资源,强调其教育的方向性。通过评奖、编选和出版的“一体化”运作,确立了这一时期儿童文学经典化的导向及国家文学的导向。以克服自然性为内质的“重述历史”中,儿童文学的成长叙事将儿童的觉悟、教育、转变与政治话语缝合在一起,从而与成人文学共同合奏时代变革的宏大主题。
从分科立学到学科互涉的转向背景中,中国儿童文学的学科化演进衍生了“纯文学”与“非文学”两种截然不同的实践路径。两者都在不同程度上曲解了中国儿童文学学科的知识范畴、思想阈限、研究方法,不利于对学科本体性的理解。究其因,学科本位主义制导了该学科知识化生产及在此基础上的关系认知。学科界分是跨学科实践的原点。中国儿童文学的学科化是从多学科体系中“发现”、在析离中开启学科自主性的过程。
国儿童文学的自觉发生是在“五四”时期,“从社会史方面说,儿童文学的发现已被认作中国进入现代社会的一个因素与标志。”这是王泉根在所著《现代中国儿童文学主潮》(重庆出版社出版)中所作的一个判语。这一判语是全景式的,它高屋建瓴地对现代中国儿童文学问题研究作了整体性的学术定位。这一定位基本上囊括了这一领域在当前学界提出的全部知识背景、科学研究的价值与意义以及研究的方法论、价值取向等。 在21世纪的曙光中...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