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控制科学与技术 >>> 自动控制理论 控制系统仿真技术 机电一体化技术 自动化仪器仪表与装置 机器人控制 自动化技术应用 自动控制技术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控制科学与技术 水下机器人相关记录30条 . 查询时间(0.077 秒)
2022年8月16日至19日,由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主办,哈尔滨工程大学承办的首届世界大学生水下机器人大赛在山东青岛落下帷幕,来自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俄罗斯机器人发展中心、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等11个国家、39所院校的127支参赛队伍,经过3天的激烈角逐,哈尔滨理工大学参赛团队的水下机器人作品---Rob Escort在创意赛道中取得了二等奖。
2022年8月18日-19日,由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主办,哈尔滨工程大学承办的首届世界大学生水下机器人大赛在哈尔滨工程大学青岛创新发展基地举办并圆满闭幕。此次大赛共分为自主式水下机器人、无人遥控水下机器人、创意概念类三个赛道,我院全程参与赛事筹办。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制的“问海1号”6000米级自主遥控水下机器人完成海上试验及科考应用,顺利通过验收并交付用户。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主持研制的“探索4500”自主水下机器人(以下简称“探索4500”)在我国第12次北极科考中,成功完成北极高纬度海冰覆盖区科学考察任务。日前,4名科考人员已随“雪龙2”号科考船返回。这是我国首次利用自主水下机器人在北极高纬度地区开展近海底科考应用,其成功下潜为我国不断深化对北极洋中脊多圈层物质能量交换及地质过程的探索和认知提供了重要数据资料,将为我国深度参与北极环...
近日,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参加中国第36次南极科考的姜志斌、孙波顺利返沈。本次科考,“探索1000”自主水下机器人(以下简称“探索1000”)成功完成了南大洋海洋环境自主水下机器人调查任务,为考察队执行罗斯海多环境要素综合调查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近日,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科研团队提出了一种可提高自主水下机器人续航力的方法,通过采用多孔介质材料作为耐压壳体表层,降低航行阻力,可使自主水下机器人在外形和电池容量不变的情况下“游”得更远,相关成果发表于 Ocean Engineering。目前,大多数自主水下机器人通过自身携带能源供电,受电池能量密度等因素影响,为提高其续航能力,通常会选择低功耗电子设备、高效推进方法和低阻力外形设计。沈阳...
我国自主研发的自治式水下机器人“探索”号,2017年7月24日在南海北部开展首次试验性应用,预计水下作业时间20小时。 24日上午8时,在“科学”号远洋综合科考船的后甲板上,科考队员做好了“探索”号下潜的所有准备工作。“探索”号像一条大黄鱼一样静静停在甲板上,长约3.5米,宽和高约1.5米,四个红色鱼鳍状的螺旋桨装置分别位于它的“鳃”部和靠近尾部的位置。
2017年5月12-16日,浙江大学信电学院与机械学院、海洋学院联合承担的国家863计划“深海移动平台与海底观测网非接触接驳技术”课题在南海进行了水下回坞试验。我院徐元欣副教授负责课题中“水下机器人研制和自主航行回坞的关键技术”研究工作,海试中水下机器人出色完成了预定的任务:水深50米海域10次成功回坞,水深105米海域在比较恶劣海况下也成功回坞,是迄今为止国内成功进行的工作海域最深、回坞成功次数...
近日,河南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大学生代表队代表河南师范大学在2016年中国机器人大赛中获二等奖1项和三等奖2项,获奖数量和质量在全省高校中名列前茅。在2016年世界机器人大会——国际水中机器人大赛中获一等奖2项,获奖级别在全省高校排名第一。2016年10月21日至25日,由国际水中机器人联盟组织的国际水中机器人大赛在北京亦创国际会展中心开幕。由河南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教师刘尚旺博士...
记者2016年3月25日从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获悉,中国自主研发的水下机器人“潜龙二号”日前成功地对西南印度洋脊上的热液活动区开展了试验性应用探测。在这种被称为“海底黑烟囱”的复杂地带,“潜龙二号”获得了热液区的地形地貌数据、发现多处热液异常点,拍摄到硫化物、玄武岩和海洋生物等大量照片,取得大洋热液探测的突破。
尽管2014年并没有带给科学家太多的惊喜,但对于形形色色的机器人而言,它却是一个旗帜年。美国宇航局(NASA)的“好奇”号火星车刚刚在火星上发现了甲烷的踪迹,而欧洲空间局(ESA)则在不久前向一颗彗星释放了一个洗衣机大小的着陆器——菲莱。而在今年7月,研究人员使用一个机器人水下探测器探究了这颗行星上最难以企及的地方之一——极地冰层下的海洋。科学家在12月16日于旧金山市召开的一次美国地球物理学学会...
上海海事大学“水下机器人与智能系统实验室”朱大奇教授科研团队自行研制的一款新型水下机器人——“海事一号”已完成系统集成,并在试验池顺利完成一系列水下作业及测试任务,并拟向全国推广应用,这也是以海事命名的、上海海事大学研发的第一个水下机器人
中国自主研发的首个自主与遥控混合作业模式水下机器人“北极ARV”,日前在北纬84度北冰洋海域成功完成冰下调查,这是中国水下机器人首次在如此高纬度开展冰下调查工作。 “北极ARV”由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等多家科研机构共同研制开发。 它是具有全部自主知识产权的北极冰下自主与遥控海洋环境监测系统,是国家“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的一项重要课题。 据课题组负责人、中科院沈阳自...
流线式外形,鹅黄色“皮肤”……在“雪龙”号船舱底部,“藏匿”着中国第三次北极科考的一名神秘“队员”——“北极ARV”。 “北极ARV”是中国自主研发的首个自主与遥控混合作业模式水下机器人,它将携带多种测量设备,在此次北极科考中开展海洋环境监测活动。 科考队首席科学家张海生说,这是中国自主研发的智能型水下机器人首次“亮相”北极科考。 “北极ARV”由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等国...
开发海洋是人类在二十一世纪面临的重大课题,而探索、考察和有效利用国际海域和海底区域是对我国发展海洋高技术和未来海洋产业提出的挑战。 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是国内外有影响的研究与开发水下机器人并形成产品的科研实体之一,首创我国第一台有缆遥控和无缆自治水下机器人。从某种意义上讲,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的水下机器人各阶段的技术成果代表了我国在这一技术领域的发展水平与过程。作为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先进制造基...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