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临床医学 >>> 临床诊断学 保健医学 理疗学 麻醉学 内科学 外科学 妇产科学 儿科学 眼科学 耳鼻咽喉科学 皮肤病学 神经病学 精神病学 急诊医学 核医学 护理学 临床医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国际动态 临床医学 分子相关记录22条 . 查询时间(0.764 秒)
炎症性肠病 (IBD) 是一种与消化系统相关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分为两种主要疾病类型: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由于病因不清,目前IBD只能以缓解症状作为长期治疗手段。前期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心理压力可诱发加重IBD病程,但是压力应激加重IBD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认知障碍相关重大疾病发生率的不断提高,寻求改善大脑认知水平的方法成了当前研究热点。既往一些研究显示,运动可促进机体认知功能提升,但人们对介导这些变化的具体作用机制始终未能阐明。
据《印度教徒报》消息,印度理工学院(甘地纳格尔)的研究人员利用吲哚(Indole)设计了一种新化合物,可以靶向抑制幽门螺旋杆菌。该研究成果发表在2019年《Scientific Reports》第9卷第1期。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级致癌物。研究者合成了25种化合物,其中发现这种基于吲哚的化合物能够靶向作用于细菌繁殖所必须的次黄嘌呤磷酸脱氢酶(IMPDH),抑制其功能发挥。该研究团队正在建立小分子数据库,...
新华社华盛顿4月30日电,肥胖已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大量证据显示肥胖人群有更高罹患结肠癌的风险,而结肠组织炎症是结肠癌的主要风险因素。30日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揭示了肥胖增加结肠组织炎症的新分子机制。
抑郁症在全球范围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已位列世界前十大致残或使人失去劳动能力的主要疾病。英国《自然》杂志在线版2016年4月6日公开的一篇结构生物学论文中,科学家们发布了人类5-羟色胺转运体(SERT)的分子结构。人类5-羟色胺转运体正是很多抗抑郁药物的作用靶点。这项新研究描述了两种被广泛使用的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的作用机理。
青光眼(Glaucoma)作为典型的视觉神经退化性疾病之一,主要体现在视神经轴突(ONAs)和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的退化性持续衰竭,是全球导致眼睛失明的第二大原因。欧盟第七研发框架计划(FP7)健康主题提供570万欧元资助,总研发投入740万欧元,由欧盟3个成员国及联系国以色列(总协调)、德国和西班牙,5家生物医学科研机构参与组成的欧洲VISION研发团队,长期从事青光眼生物分子疗法的研究...
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日前发表研究公报说,一种名为miR-7的小核糖核酸分子是控制胰岛素分泌的“重要开关”,这一发现有望帮助研发治疗Ⅱ型糖尿病的新方法。身体细胞对胰岛素抵抗是Ⅱ型糖尿病患者面临的主要问题。患者的机体不但无法利用自身分泌的胰岛素,而且由于血糖升高,体内的胰腺β细胞会“努力”分泌更多的胰岛素,造成胰岛素代谢失调,最终导致胰腺β细胞因衰竭而丧失分泌胰岛素的功能。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2013年10月29日报道,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分子开关,关闭这个开关后,能够在保证凝血和伤口愈合的情况下,防止血栓的形成,为心血管类疾病患者和术后人员带来了福音。相关论文在线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德国柏林营养遗传学专家发现了一组新天然化合物分子,有助于如糖尿病或肥胖综合症等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这种被称为“Amorfrutine”的分子物质提取自甘草,具有降血糖、抗炎症的功效,还具有很好的耐受性。研究人员已经在实验鼠体内证实了该物质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性,相关研究成果发布在《美国科学院院刊》上。
据每日科学2010年12月9日报道,一个美德联合科研小组发现,大脑中有一种分子不仅能连接脑细胞,还能改变人们的学习方式。该研究由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和一家慈善组织资助,研究成果发表在2010年12月9日出版的《神经元》杂志上,有助于研究人员找到提高记忆的方法,并用于治疗神经错乱。
法国国家农艺研究所2009年11月25日发表公报说,他们与美国克莱蒙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共同研究发现,肠细胞中一种分子的异常表达会导致人患上克罗恩氏病,这一成果将有助于开发防治这种疾病的新方法。
法国技术人员日前开发出一种分子诊断检测技术,该技术可通过检测人乳头瘤病毒来预防宫颈癌。 宫颈癌是发展中国家妇女因癌症而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全球女性面临的第二常见癌症。全世界每年因宫颈癌而死亡的人数达到25万人。99.7%的宫颈癌是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导致的。研究表明,在全球由人乳头瘤病毒所导致的宫颈癌当中,70%是由该病毒基因型16和18所引起的。
据新华社洛杉矶5月26日电(记者 陈勇) 美国研究人员26日说,他们发现一种用于扩张气管的天然有机分子———亚硝基谷光甘肽,可以抑制哮喘症状。这一发现,可望为全球数以百万计的哮喘患者带来新的治疗方法。   由杜克大学医学中心和美国环保局专家组成的研究小组,在当天出版的新一期《科学》杂志网络版上发布了新成果。研究人员说,这一成果还揭示,哮喘发病的主要原因可能不是传...
2007年7月5日至6日,“中法心血管分子医学论坛(China-France Forum on Cardiovascular Research)”在北京大学召开。本次论坛共设8个专题,22个报告,内容涵盖心血管疾病的分子遗传机制、microRNA与心血管疾病、离子通道与心血管疾病、受体信号转导与心血管疾病、细胞第二信使与心血管疾病、线粒体与心血管疾病、血管生物学及心脏保护机制等热点课题。
中国科技信息网2007年3月26日报道 炎症性肠炎,比如大肠溃疡炎症,严重影响了全世界超过400万人的生活,而有效的治疗这些疾病需要从分子机理研究入手。最近,来自德国科隆大学和美因兹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意大利的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破译了引发慢性肠道炎症的分子学密码。这项研究已经发表在最近的《自然》杂志网络版,揭示了一个在老鼠身上测试的单独分子引发肠道炎症的一些分子机理,它可以作为研究人类炎症性肠病...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