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生物医学工程 >>> 生物医学工程学其他学科 >>>
搜索结果: 76-90 共查到知识库 生物医学工程学其他学科相关记录744条 . 查询时间(0.771 秒)
研究双修饰壳聚糖载丝裂霉素C纳米粒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 2组大鼠分别静脉注射4 mg·kg-1丝裂霉素C纳米粒和丝裂霉素C注射剂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点血浆中丝裂霉素C的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 丝裂霉素C的线性范围20~1 000 μg·L-1,最低定量限为20 μg·L-1,提取回收率均>95%,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15%。双修...
运动诱导的线粒体适应与用药     线粒体       2013/8/30
通过体育运动能够预防和治疗慢性疾病,但慢性疾病患者常需使用大量药物来减轻疾病症状或降低疾病的进一步恶化。然而这些患者常被建议进行日常体育锻炼,因此患者可能会不经意地忽略适应锻炼存在的潜在负面影响。
建立阿尔茨海默病和轻度认知损伤的诊断模型。 方法 用ROC曲线进行指标筛选,再用判别分析进行诊断模拟,最后选出正确率最高的判别函数。 结果 ROC曲线筛选出4项指标。在包括正常人、阿尔茨海默患者以及轻度认知损伤患者的研究对象中,经过100次随机抽样诊断模拟,线性判别分析诊断的平均正确率达71.42%,非线性判别的平均正确率达74.75%,最高正确率为8...
基于微尺度(微/纳米)功能生物界面的成像与表征, 集成并发展了以原子力显微镜、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等纳米源头技术为主导的, 具有相互协同、验证、补充的多信息、多层次联合成像、表征及微加工设备功能群, 实现了活体生物界面微尺度成像与表征方法学上的突破. 进而, 强调“医学功能界面”的概念, 针对血管、骨和肿瘤相关医学功能界面, 深入开展“微尺度构建-功能-力学耦合机制”研究. 在此基础上, 受血管内皮...
目的 对青海省平安县三合镇人群土源性线虫病进行监测,分析该省人体土源性线虫病流行趋势和特征,为进一步制订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06—2010年,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查三合镇三合村3周岁以上常住居民土源性线虫感染情况;3~12周岁儿童加做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蛲虫。用改良饱和硝酸钠漂浮法检查10户居民的菜园、厕所周边、庭院和厨房四类地点的土壤中人蛔虫卵污染情况。 结果 2006—20...
目的 对10种弓形虫IgG抗体检测试剂盒(酶联免疫法)进行质量评价。 方法 弓形虫IgG抗体检测试剂用参考血清国家参考品24份,其中9份为阳性参考品,15份为阴性参考品。10种弓形虫IgG抗体检测试剂盒中,5种为国产试剂盒,5种为进口试剂盒。用国家参考品对弓形虫IgG抗体检测试剂盒进行检测,检验项目包括阳性参考品符合率、阴性参考品符合率和最低检出量。 结果 10种试剂盒中,7种符合弓形虫IgG抗体...
目的 掌握我国传染病网络直报以来洛阳市疟疾的流行特征,为洛阳市实现消除疟疾目标提供防控依据。 方法 根据我国传染病疫情网络数据,对2004—2012年洛阳市的疟疾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2004—2012年,洛阳市累计报告疟疾病例147例,间日疟71例,恶性疟62例,卵型疟1例,未分型病例13例,年发病率为0.079/10万 ~ 0.443/10万,死亡2例。男女性别比6.74 ∶...
目的 了解广西三江县华支睾吸虫病流行状况,为该县防治华支睾吸虫病提供参考。 方法 在三江县选择曾经有食用鱼生习惯的同乐乡,收集不同民族居民粪便样品,采用水洗沉淀法或醛醚集法后,镜检华支睾吸虫虫卵,计算感染率、感染度。 结果 同乐乡有侗族、苗族和瑶族居住的3个屯总人口数为3 287,样品采集率为25.13%(826/3 287),华支睾吸虫虫卵阳性率为77.85%(643/826);各年龄组男女均有...
疟原虫入侵宿主肝细胞并在其中发育增殖是建立疟疾感染的关键环节,因此该阶段也成为抗疟药物和疫苗研发针对的重要靶标。肝期原虫的入侵和发育涉及多种宿主肝细胞来源分子与疟原虫来源分子的相互作用。近年来的研究陆续发现了一些疟原虫与宿主相互作用中发挥重要功能的宿主肝细胞来源分子。该文就影响子孢子入侵、疟原虫肝细胞内生长发育和营养代谢、宿主对疟原虫免疫反应的肝细胞来源分子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广州管圆线虫病由广州管圆线虫感染所致,2003年卫生部将其列为新发传染病,临床以查到病原体为确诊依据。参考广州管圆线虫自然疫源地调查、病例报道和实验室生活史构建等方面的文献,该文综述了广州管圆线虫在螺类、鼠类及人等各种宿主体内发育的形态特征,简要回顾了虫卵及幼虫的体外培养研究进展,并引入了部分图片进行补充。
白细胞介素33(interleukin-33,IL-33)作为IL-1细胞因子家族的一个新成员,可以通过作用肥大细胞或Th2型细胞而发挥生物学功能。IL-33能诱导T细胞向Th2方向分化,激活肥大细胞、树突状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增加相应细胞因子的表达,从而在机体的炎症性疾病和寄生虫感染造成的病理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该文对IL-33作用的靶细胞及其在寄生虫感染免疫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血吸虫病是一种人兽共患、流行广泛的寄生虫病, 严重影响着人群的健康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血吸虫在整个生活史过程中,呈现显著的生物学和形态学变化,这种不同发育阶段虫体在形态学和生物学上的变化可能与不同发育阶段虫体蛋白、基因差异表达及独特的代谢和发育过程相关。分析比较不同发育阶段、不同性别之间的差异表达蛋白及基因,鉴定可能与血吸虫生长发育、致病等相关的分子,可为阐明日本血吸虫的生长发育机制,进而为筛选疫苗...
华支睾吸虫寄生于终宿主的肝胆管内,可引起以肝胆病变为主的华支睾吸虫病。目前用于治疗该病的药物仅有吡喹酮与阿苯达唑。动物实验结果表明,甲苯达唑、蒿甲醚、青蒿琥酯和三苯双脒对感染华支睾吸虫的大鼠均有良好的疗效。小规模临床试验显示,三苯双脒抗虫作用好、不良反应少,有望成为新的抗华支睾吸虫药物。该文就抗华支睾吸虫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酒渣鼻是面部常见的皮肤病,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可能的诱因较多。蠕形螨感染是诱发酒渣鼻的重要因素,其引起皮肤损害的可能机制包括:机械地阻塞毛囊,导致毛囊扩展,引起过度角化;螨的几丁质外骨骼有助于肉芽肿的形成;蠕形螨的排泄物可能会激活免疫系统出现迟发型超敏反应等。该文就蠕形螨诱导并维持酒渣鼻的机制进行综述,旨在探究更合适的治疗方法。
弓形虫棒状体颈部蛋白(rhoptry neck proteins,RONs)是由棒状体分泌的,构成运动结合体(moving junction,MJ)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于MJ在虫体入侵宿主细胞过程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RONs蛋白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刚地弓形虫的致病机制,探寻预防和治疗弓形虫病的有效方法。该文就弓形虫棒状体颈部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加以综述,并对该领域今后可能的研究方向进行展...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