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文学 >>> 中国近代文学史 >>>
搜索结果: 136-150 共查到知识库 中国近代文学史相关记录212条 . 查询时间(3.454 秒)
山东大学文学院郭延礼教授承担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世纪中国近代文学研究学术史”,于2000年立项,2003年3月结项。其最终成果为专著《20世纪中国近代文学研究学术史》。课题组主要成员有:李开军、黄丽珍。 该成果比较系统地总结了20世纪中国近代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和主要得失,展现了20世纪近代文学研究的总体风貌,以及学术论争的热点和成就。 ...
父亲的眼要看真理          2007/12/28
1966年8月24日,我国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在北京逝世,享年67岁。老舍辞世后,病中的巴金曾托人到老舍墓前默哀。“我不相信鬼,我也不相信神,但是我却希望真有一个所谓的‘阴间’,在那里我可以看到许多我所爱的人。倘使我有一天真的见到了老舍,他约我去吃小馆,向我问起一些情况,我怎么回答他呢?”后来,巴金在《怀念老舍同志》一文中写道,“我想起了他那句‘遗言’:‘我爱咱们的国呀,可是谁来爱我呢?’我会...
《柳如是别传》和陈寅恪晚年心境          2007/12/24
陈寅恪先生自中年起举手投足之间取得的杰出成就,对中国文史学多具经典意义。因此,在常人看来,四九年后寅恪先生在南北史和隋唐史方面进一步作集大成的总结,才是“顺理成章”的。然而,正像他自况的“著书唯剩颂红妆”那样,寅恪先生晚年倾大力研究的却是两位昔时女子,尤其是对钱柳因缘的释证,竞费时十年。于是乎,《论再生缘》、特别是《柳如是别传》的写作动机,就成了聚讼至今仍未结案的一个悬疑。
[提 要] 陈立夫的一生可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阶段:前半生,他追随蒋介石,与共产党为敌,在旧中国政治舞台上扮演了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后半生,他远离政治中枢,潜心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著书立说,遂成为台湾儒学文化的扛鼎之士。在这段时间里,尤值称道的是,他始终致力于中华民族的统一大业,呼吁以中国文化统一中国。这些主张,可视为其晚年生涯的一大亮点。
我认为《生死场》主要不在于写抗战,其三分之二的内容与抗战毫无关系,而更多关注的是“九一八”之前的十来年,约1921年前后,这个时期东北两个村庄的老百姓是怎么样过日子的,怎么样地生病,怎么样病了没钱看医生,怎么样地死亡,怎么样贫穷得养不起孩子只能把孩子摔死……全是写的这种东西。简单来说,就是写生民的生、老、病、死,这体现了萧红最深切的人生感触。
如果有人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鲁迅小说《故乡》中到底是谁——闰土还是杨二嫂——在草灰里埋藏了碗碟?研究者中的答案可能很不一样。据尾崎文昭《“故乡”的二重性及“希望”的二重性》、藤井省三《鲁迅<故乡>的阅读史与中华民国公共圈的成熟》二文(注:这两篇都是扎实的有分量的论文。尾崎文昭的《“故乡”的二重性及“希望”的二重性》中译文刊载于《鲁迅研究月刊》1990年第6期、第7期上。藤井省三的《鲁迅<故乡>的阅读...
学术史的另一种写法          2007/12/14
这一百年的中国史是非常有趣的。   当政治意识形态的迷雾逐渐散去之后,百年中国的学术才逐渐露出真正的面目。但是这种面目并不是自然而然地显露,需要素心人进行细致的梳理,合理的解释,同情地了解,温情的敬意。   在中国文化由传统向现代的变迁中,几代知识分子做出了令人难以忘怀的贡献。本人在《百年中国文化史回眸》一文中,曾对百年中国史上的五代学人有所讨论。蔡元培、严复、康有为、梁启超、章太炎、王国维先...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      宋元戏曲史       2007/11/29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 东方出版社,1996年3月。 【本书目录】: 自序 第一章 上古至五代之戏剧 第二章 宋之滑稽戏 第三章 宋之小说杂戏 第四章 宋之乐曲 第五章 宋官本杂剧段数 第六章 金院本名目 第七章 古剧之结构 第八章 元杂剧之渊源 第九章 元剧之时地 第十章 元剧之存亡 第十一章 元剧之结构 第十二章 元剧之文章 第十三章 ...
朱自清是中国新文学史编纂的开创者之一,他将章节体的现代型文学史体例,结合实事求是的汉学治学作风、方法,创立了现代文学史编纂的新传统。经过“三代两传”,至今余脉未绝。新文学史编纂中还有一种传统,重在理论阐释,史实随着理论行走。本文描述这两种传统,论述殊途同归的可能。
《王道祭杨筠文》自1958年公之于世,即受到海内外王梵志诗研究者的高度重视。许多学者均肯定它是辨明王梵志信有其人的珍贵资料,对弄清诗人之生平与时代具有极高的价值。本文在爬梳中国古代俳谐文的源流和演进轨辙的基础上,明确指出《王道祭杨筠文》为一拟体俳谐文,它在摹袭祭文的体制形式同时,又赋予作品同文体要求毫不相干的滑稽嘲讽内容,遂而与所拟文体之应用目的实现了完全的隔离。故它绝不是一条史实材料,若拿来考订...
文学接受是影响文学创作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老舍小说题材的选择深受英国现实主义大师狄更斯的影响。狄更斯和老舍分别把创作定格在自己所熟悉的城市——伦敦和北京,并把下层市民作为自己的创作对象,反映现实黑暗,揭露社会问题,并加以批判、抨击
百年中国 文化传统的流失与重建 刘梦溪 文化传统的更新与重建,是民族文化血脉的沟通,如同给心脏病患者做搭桥手术,那是要慎之又慎的。如果我们能够做到,不是只把传统视作时髦的“怀旧情绪”,而是当作“生存的必要”,传统就能够活在我们中间,使我们每个人既是现代的又是传统的,它的优秀者必成为涵蕴传统意味的现代人。 我所说的百年,是指清朝末年、民国初年,也就是清末民初,一直到今天这一历史段落,大体上相当于二...
《〈野草〉题辞》诠释             2007/11/5
这篇《题辞》,全文充满冷酷,严峻而又有着热烈的火一般的激情,是愤激之至的对现实的抗议,它是这一时期鲁迅先生精神苦闷与激越情绪的纪录,是《野草》全书思想内容的凝缩与高度的集中。要是读不懂或读不透这一篇题辞,这就无法理解作者这时的思想情绪,也无法读懂《野草》全书所包含的丰富的思想内容,更无法体会它那隐晦曲折的潜在精神。这是在“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的时候,“在明与暗,生与死,过去与未来之际”写成的,正...
曾朴的小说《孽海花》,当一九○五年初版问世时,曾轰动一时,一二年内,竟“再版至十五次,行消不下五万部。”被时人誉为当时小说中的“巨擘。”对此,连作者也深感意外,禁不住得意地惊呼:“这书实在是个幸运儿”!其后,《孽海花》的评论者,也大多肯定作品积极的思想倾向,强调小说反映了民主主义思想,指出它“不仅昭示了清社崩溃的必然,也是革命必然成功的信号。”但也有少数评论者针锋相对地指出:“作品主要还是带着改良...
鲁迅和《毁灭》             2007/11/5
毛泽东同志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一文中,曾高度评价鲁迅亲自译印的《毁灭》:“只写了一支很小的游击队,它并没有想去投合旧世界读者的口味,但是却产生了全世界的影响,至少在中国,象大家所知道的,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那末,鲁迅是怎样译印《毁灭》的?《毁灭》对中国革命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如所周知,《毁灭》这部长篇小说是苏联著名的无产阶级作家法捷耶夫(1901—1956)的代表作之一,写于一九二六...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