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文学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隋唐五代文学 >>>
搜索结果: 61-75 共查到知识库 隋唐五代文学相关记录201条 . 查询时间(1.052 秒)
鲍照的唯美倾向     唯美倾向  鲍照       2008/11/27
齐梁诗歌艺术表现上最显著的一个特点,是讲究藻彩,追求新奇,以雕琢章句来争胜。李谔在《上隋高祖革文华书》中就正确地指出过,齐梁时代的一般词风就是“竞一字之奇,争一句之巧。”这种浮艳雕琢的风气,也可以追溯到鲍照的刘宋时代。刘勰《文心雕龙·明诗篇》在评论刘宋一般诗人的趋向时就说过:“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此近世之所竞也。”可见齐梁诗人的“竞奇”“争巧”正是从刘宋诗人...
李白崇尚孟浩然的缘由     孟浩然  李白       2008/11/25
李白《赠孟浩然》诗云:“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诗中扬溢着对孟浩然崇拜敬仰的感情。性格傲岸、才气横溢的诗人李白,自视甚高,从不轻易许人。他的前辈如李邕、苏颋,同辈友人如王昌龄、高适、杜甫、贾至等,虽交往至密,然不见对诗才有所称赞,甚至对德高望重誉他为“谪仙人”的老
李贺二题     李贺       2008/11/25
讽谕之义安在一般的李贺研究者对李贺诗歌的高度评价,主要是立足在他的作品富于讽谕比兴的思想性这一点上的。那些被认定为具有讽谕比兴之义的诗歌,都被当作他诗歌中的精华而受到反复颂扬,以至于和屈骚相比,而那些专写侧艳之情的诗歌,则以为缺乏讽谕之义而被判为糟粕,因而不屑一顾了。
“文贵清省”是陆云《与兄平原书》中提出的关于创作与鉴赏的思想主张。文章重点讨论陆云“清省”说的思想内涵,分析“清省”与重“情”的联系,同时,深入剖析陆云“清省”说之所以产生的关于个人性格气质与社会文化思潮方面的种种复杂原因。
李贺与印象派     印象派  李贺       2008/11/25
欧洲十九世纪文艺思潮中有所谓印象主义的一派,它主要反映在绘画上,同时波及于文学领域。诗歌创作方面,象法国的波德莱尔、马拉美、魏尔伦、兰波等,都是体现印象主义作风的代表人物。他们在艺术表现上的共同实践和
李太白与贺知章     贺知章  李太白       2008/11/25
唐代诗人中,李白与贺知章的友谊历来成为人们的美谈,他们常常在一起喝酒赋诗,互相唱和。“金龟换酒”这段文坛佳话更是人们所熟悉的。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把他们说成饮中之仙。世人也认为他们是诗酒之交。我有不同的看法。我认为李白与贺知章的关系非一般诗洒之交。我虽然没有置身酒楼的帘儿底下,窃听过他们的谈话,但据我个人分析,他们的友谊除诗酒之外还有更深的思想基
论萧统     萧统  《文选》  文学观念       2008/11/24
萧统应该成为世界文化名人,因为他编纂了《文选》,并在世界范围内形成“选学”。《文选》不仅是李白、杜甫、陆游幼年识字就要读的启蒙读物,也是人生的入门书,是子子孙孙都要学下去的重要典籍。不仅影响唐诗、宋诗和历代人的思想,还影响汉字文化圈和周边文化;世界编纂史上亦无第二个可以媲美的例子。而作为《文选》指导思想的萧统的文学观和诗学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文学发展进化论;(二)是文学价值论;(三)是文...
[隋唐]唐诗中的鉴真     唐诗  鉴真       2008/11/20
[隋唐]唐诗中的鉴真。
谈杜牧七言绝句的特色     特色  七言绝句  杜牧       2008/11/19
杜牧用毕生的精力写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其中绝句不但占有相当数量,而且艺术成就最高,也最为后人所欣赏。清人吴乔说:“杜牧诗,惟绝句最多风调,余不能。”(《围炉诗话》)一些有影响的唐诗选本,如沈德潜的《唐诗别裁集》),蘅塘退士的《唐诗三百首》等所选杜牧诗,也都以其七绝为主。绝句发展到唐代已完全成熟,创作上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许多杰出的诗人都是这方面的名手。他们在题材、风格方面各有特色。可是,就各个...
题录刘禹锡陋室铭     陋室铭  刘禹锡       2008/11/19
题录刘禹锡陋室铭。
为李白七律少一辩     七律  李白       2008/11/19
李白的七律少,这是客观事实。对其创作七律少的原因,则众说纷纭,各执一词。概而言之,大致有三: 其一,认为李白不善七律。过去讲格调者,多持此说。“李太白不作七言律,……古人立名之意甚坚,每不肯以其拙示人。”(贺贻考《诗笺》)“李白不长于七律,故集中厥体遂少。”(《柴虎臣家诫》) 其二,认为李白不愿作七律。今人讲李白诗,多持此说。“他所以只有很少几首律诗
[隋唐]唐诗中的鉴真     鉴真  遣唐使  皇甫曾  郑谷  灵一  灵祐  唐诗       2008/11/18
鉴真作为唐代中日友好交往的象征,近年备受中日两国学术界关注,但是研究者多侧重于宗教、历史以及艺术、医学等,运用文学资料独辟蹊径者寥寥无几。日本学者藏中进较早注意到唐诗与鉴真的关系,指出唐人皇甫曾《赠鉴上人》实系送别鉴真之诗。这一独创性阐释,不仅对传统的鉴真研究形成冲击,而且也为古代中日文化交流史增添佳话。 本文在吸收和扬弃藏中进成果的基础上,对《赠鉴上人》文本进行更深入的探讨,认为《全唐诗》...
唐肃宗至德二载(757)   四十六岁。春,从大云寺(位于长安怀远坊)赞公游。作《大云寺赞公房四首》诗。   四月,自金光门(位于怀远坊西北)出,间道奔赴凤翔行在(今陕西凤翔)。      唐长安城概述   唐长安城为东西略长,南北略窄的长方形。根据考古实测,从东墙春明门到西墙金光门之间,东西宽为9721米(包括两城墙厚度)。从南墙明德门到北墙玄武门偏东处之间,南北长为8651米(包括两...
张若虚     吴中四士  张若虚  诗歌       2008/5/5
张若虚,唐代诗人。扬州(今属江苏)人。曾任兖州兵曹。生卒年、字号均不详。中宗神龙(705~707)中,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玄宗开元时尚在世。张若虚的诗仅存二首于《全唐诗》中。其中《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陈隋乐府旧题,抒写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宛转悠扬,洗去了宫体诗的...
唐代判文文体及源流研究      源流研究  判文  唐代       2008/4/10
唐代文学研究中对判文的研究几乎是空白(注:相比而言,海内外史学界对于判的研究较为重视。参考向群《唐判论略》,《华学》杂志第2期,中山大学出版社1996年12月。)。究其原因,大概因为学术界对于古代文体本身的研究就比较少,判文本身也不是一种纯文学性的文体。不过从更为开阔的研究角度看,它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文体,尤其在唐代,判文是兼应用性与文学性于一身的特殊文体,颇受朝廷、士人与民间社会重视,它不但对唐代...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