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文学 >>> 文学理论 文艺美学 文学批评 比较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国近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 南阳作家群研究 中国各体文学 中国民间文学 中国儿童文学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 世界文学史 东方文学 俄国文学 英国文学 法国文学 德国文学 意大利文学 美国文学 北欧文学 东欧文学 拉美文学 非洲文学 大洋洲文学 文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31-45 共查到知识库 文学 史诗相关记录146条 . 查询时间(0.41 秒)
铁穆尔的《星光下的乌拉金》让人体验了生命本初的欢乐以及固有的优雅感伤。书中每篇文章都是激情地喷涌,每段文字都燃烧着真情和对家乡乃至北方草原热爱的赤子之心。心灵深处被掩埋已久的本具有柔软温馨的岁月及远去了的感动,一一被唤醒复苏。
在中国,“epic”一词的汉文对应词分别有“诗史”、“史诗”、“故事诗”等。早期的中国现代启蒙主义者,在接受西方的史诗观念时,主要还是取例西方,同时又赋予了很强的历史观念和意识形态色彩。清末民初以来,在与西方列强的对抗过程中,中华民族作为“国族”(nation state)的观念在一部分知识分子当中开始蔓延,浪漫主义式的民族主义日益高涨。一些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作家,对照域外史诗传统,希望通过神...
英雄史诗是法国最古老的文学。在11世纪之前,诸侯混战,民不聊生,人民渴望和平与安宁,所以从11世纪末开始,在行吟诗人口头传诵的基础上,产生了由圣职人员修改定稿的英雄史诗。主要描写历史上的战争和重大事件,歌颂为统一国家而战的帝王和英雄。其中的帝王深谋远虑、平定叛乱,骑士则忠君爱国、建立功勋,他们的高贵品质往往高不可攀,实际上是一种理想的形象。   英雄史诗主要分为帝王系、纪尧姆·德·奥朗日系和敦·...
印度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   《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并称印度两大史诗,是印度列国纷争时代的艺术反映。依据现在抄本,《摩诃婆罗多》约有十万颂(现代精校本近八万颂),《罗摩衍那》约24000颂(现代精校本近二万颂),其篇幅之长,在世界各民族古代史诗中也是不多的。在古代印度,它们以口头吟诵的方式创作和流传。因而,它们的文本是...
贝奥武甫(节选) 英国8-10世纪史诗 塞西尔特的海葬 格兰道尔的巢穴 贝奥武甫的遗言 -------------------------------------------------------------------------------- 塞西尔特的海葬(26-52行) 勇敢的塞西尔特气数已尽, 从这尘世投入主的庇护所。 活着时他是塞西尔丁人的朋友而受尊敬 ...
本文试图从史诗演述者的演述环境和创编功能这一角度入手,来探讨史诗情节可持续发展的结构机制,并以此来理解史诗传承中的许多令人难以理解的演述现象。通过对中国现存史诗的演述状况的功能分析,本文假定,史诗是以单元叠加的形式来不断增广的,每一单元的结构是一个有条件的、自足的、封闭的体系,叠加单元的结束,以回到该单元的初始状态为标志。根据以上假说,本文以季译《罗摩衍那·战斗篇》作为示范性个案展开分析,在一定的...
近两年的长篇创作被认为呈丰收景象,一些著名作家纷纷推出重要作品,如贾平凹的《秦腔》、刘醒龙的《圣天门口》、莫言的《生死疲劳》、余华的《兄弟》、铁凝的《笨花》、严歌苓的《第九个寡妇》、阎连科的《受活》《丁庄梦》、东西的《后悔录》、阿来的《空山》、范稳的《水乳大地》《悲悯大地》、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毕飞宇的《平原》,等等。这些长篇不但相对集中地出版,而且有一个明显的共同倾向,就是绝大部分作...
美国学者艾伯特·洛德(Albert B. Lord)的著作《故事歌手》(The Singer of Tales,1960)是口头传统研究领域中的开山之作,它不仅使“口头程式理论”成为一种方法论,而且逐渐成为一门学科。可以说,口头理论的方法,由于《故事歌手》的出版已经影响了散布于五大洲的、超过了150种彼此独立的语言传统的研究,并在认识论的意义上决定性地改变了对所有这些语言传统的理解和阐释。因而,《...
近二百年来,民俗学的发展推动了史诗研究。19世纪浪漫主义者和格林兄弟开辟了当时尚未开拓的民间诗歌和民间故事的领域,随后出现了民族学者、民俗学者以及比较文学学者,他们大大推动了口传史诗的研究。近半个世纪以来,人们在当代世界形形色色的社会中又发现了大量活形态的口传史诗。20世纪中叶,英国古典学家鲍勒(C.M.Bowra)将原创的或口传的史诗与拟制之作或书面文学的史诗作品进行对比研究,建立了史诗研究的类...
以各种方法记录下来的史诗文本的类型各有其特点与作用。通过研究彝族史诗《梅葛》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文本的异同及文本回流的影响,比较口头流传的史诗与以书面文本流传的文本化史诗的功能的异同,进而指出在史诗展演与流传的口头程式中,是内在文法,而非书面文本的规范性在起决定作用;考察各时期各类型的史诗文本应与其当下的文化生态系统联系起来。
史诗传统的田野研究     史诗传统  彝族  田野研究       2008/3/3
2007年9月9日下午,民族文学研究所彝族青年学者巴莫曲布嫫在本所“新世纪学术前沿十讲”的系列报告会上,以图文和音频的方式介绍了自己十二年来的田野研究,“口头传统研究的普遍性意义在于探寻人类的表达文化之根。史诗传统的解读不同于书面诗歌的阐释之处,就在于它需要主体去主动建构一种动态的观察和全方位的研究,而建构即选择,也是某种程度的演绎和阐...
  经过翻译人员10年的努力,柯尔克孜族英雄史诗《玛纳斯》的整体汉文翻译初稿终于完成。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民族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这几日正在乌鲁木齐市对已完成文学润色的第一部翻译稿进行评审,以期尽快出版。   被誉为中国的“荷马史诗”的《玛纳斯》长诗,千百年来一直以口传心授的方式流传于...
在上一世纪80~90年代还健在的艺人中,我所研究员杨恩洪访问了其中的40余位艺人,并根据他们的说唱特点概括地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1)神授艺人  他们自称童年时做过奇怪的梦,梦醒后不学自会,便开始说唱《格萨尔王传》。由于他们没有文化,不识藏文,尚无法理解做梦这一复杂的生理现象,于是把梦中得到故事归结为神赐予的,是神命令他们说唱的,遂自称为神授艺人。   神授艺人记忆力超群,他们每人都可以流利...
蒙古族英雄史诗是蒙古族远古文学的经典。在蒙古语族人民的英雄史诗中,除举世闻名的长篇史诗《江格尔》和《格斯尔》外,有记录的其他中小型英雄史诗及异文有550部以上。虽英雄史诗的宏观研究方面起步较晚一些,但是研究成果比较突出。20世纪80年代开始,蒙古族英雄史诗的宏观研究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其中《蒙古英雄史诗源流》和《蒙古英雄史诗的诗学》等两部学术著作,可谓是我国蒙古族英雄史诗宏观研究中具有代表性的学术力...
书  名:《蒙古英雄史诗大系》作 者: 仁钦道尔吉 朝戈金 旦布尔加甫 斯钦巴图 出...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