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 >>> 心理学 >>> 心理学史 普通心理学 生理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 个性心理学 缺陷心理学 比较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 应用心理学 心理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81-19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心理学相关记录881条 . 查询时间(3.85 秒)
外貌忧虑的程度在人群中有轻有重,是一个连续体。严重程度比较高的个体对真实或者想象中外貌小瑕疵高度不满,常常花时间照镜子观察这些“缺陷”,拿自己没有吸引力的部位与他人比较,耗费财力和精力来试图掩盖或者改变这些“缺陷”,并可能会因此拒绝参加社交活动等。这种对于自己的外貌的忧虑是“体像困扰”的具体表现,和进食障碍、躯体变形障碍和社交焦虑等精神疾患紧密相关。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员王葵等人和上海精卫中...
近日,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制定《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章程》,并据此遴选出第一届专家委员。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韩布新当选全国老龄委第一届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是本届专家委员会中唯一的心理学领域专家。全国老龄委专家委员会是全国老龄委为健全老龄领域重大决策专家咨询论证制度,进一步提高老龄工作决策的民主化、专业化、科学化水平而设立的决策咨询机构。专委会委员实行聘任制,每届任期3年,主要职责是参与...
2020年7月1日,《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发表了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麦戈文脑科学研究所、生命科学联合中心方方教授课题组和华南师范大学莫测博士合作的论文“Dissociated deficits in attentional networks in soci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该研究使用注意网络任务(ANT-R)来探究高社交...
人际互动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它涉及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面临的许多决策都具有社会性。决策者不仅关注自己的绝对收益所带来的决策效用,也同时会将利益相关他人的收益纳入考量,这具体表现为他人的收益会增加或者减少决策者的决策效用。具有这类决策模式的个体被认为是社会倾向(social preference)的。这种考量的动机可能出于决策者对群体长远利益的追求或者决策者存粹的利他行为。同时,...
根据《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9〕8号)精神和有关通知要求,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高等学校申报推荐,并经专家评议与公示,认定5118门课程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其中,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毛利华副教授基于智慧树网络平台开授的在线课程《探索心理学的奥秘》,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帮助初步了解心理学的学生培养了科学的心理学思维模式,获得了广...
日常生活中,人们在面临关乎金钱、事业、健康和配偶等选择上,会对发生在未来的(延迟出现的)结果的价值打折扣,因此,会更倾向于选择短期内能实现的较小的回报(smaller-sooner reward)而不选择在未来能获得的更大的回报(a larger-later reward),这种现象被称为延迟折扣。隐藏的零效应能有效降低延迟折扣的程度(Magen et al., 2008),即在传统的延迟折扣选择...
近期,我院王振宏教授课题组在儿童社会行为发展及其家庭环境与神经生物因素对儿童社会行为发展的交互影响研究领域,取得了突破性成果。一方面,课题组对儿童青少年亲社会行为发展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系列研究,研究结果进一步确证基线迷走神经张力和儿童亲社会行为的非线性关系,并首次揭示了移情在其中的中介作用和抑制控制的调节作用(Zhang, R., & Wang, Z*. (2020). Inhibitory co...
日前,教育部官网公布了《教育部关于公布首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的通知》。在公布的“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名单”中,我院师保国教授主持建设的《人格心理学》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抑郁症状是精神分裂症的核心症状之一,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占比高达25%-50%(Herniman et al., 2019; Dai et al., 2018),与心理社会功能受损、自杀风险以及高复发率均有较为密切的关系。目前,尚无明确证据阐明伴发抑郁患者具有特异性行为和脑形态学特征。因此,将抑郁症状作为独立的精神分裂症诊断依据始终饱受争议。对精神分裂症伴发抑郁患者的大脑形态学特征的探索将有助...
应用心理学领域国际顶级期刊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2020年第3期刊发了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陆昌勤课题组与合作者的研究论文:“Abusive supervision, thwarted belongingness, and workplace safety: A group engagement perspective”,揭示了工作场所中不安全行为产生的...
认知缺陷是精神分裂症的核心症状之一,多巴胺和炎症系统已被证明在精神分裂症的认知缺陷中起重要作用,并且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这两个系统存在相互作用。一方面大多数免疫细胞都表达出多巴胺受体,这意味着多巴胺可以影响几乎所有的免疫细胞,并促进细胞炎性因子的分泌。另一方面,细胞因子也可以影响多巴胺的合成、包装以及释放等多个方面,调节机体的多巴胺水平。但对于这两个系统的交互作用的研究仍然十分有限。
2020年11月29日上午,关于疫情后时代如何开启幸福生活的大众心理学专著《够得着的幸福》首发式在青岛国信体育馆如是书店举行。活动由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成长心理研究院联合主办,如是书店和玫瑰联盟协办。中国海洋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张静,青岛市政协专职常委林志伟等出席活动。
抑郁症是目前最常见的精神疾病。伴有焦虑及认知损伤的抑郁症患者与单纯的抑郁症患者相比,在症状表现、病理生理过程和抗抑郁药物疗效方面存在差异,但其潜在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有待阐明。以往研究表明,儿童青少期不良经历会增加成年后多种精神障碍的共病风险,包括抑郁、焦虑等多种形式的情感障碍以及认知损伤等。利用拟人类同伴欺侮的青少期社会挫败应激(adolescent social defeat stress, AS...
2020年11月23日,清华大学生命学院姚骏联合中国医学科学院许琪和美国索尔克研究所(Salk Institute)弗雷德•盖奇(Fred Gage)的课题组报道了合作研究成果,阐述了双相情感障碍(又称“躁狂抑郁症”)躁狂情绪产生的机理研究进展。躁郁症发病机理的研究进展严重落后于其它主要的精神疾病,例如精神分裂症、自闭症等,是神经精神疾病领域的重大科学难题。姚骏课题组在前期工作中,发现...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个人的防护行为(如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对疫情的控制和个人的生命安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尽管面临的疫情威胁等级相近,不同人群之间的防疫行为表现仍然存在差异。已有研究探索了风险感知、恐惧等心理因素对防疫行为的影响,但这些心理因素特异性不强,并没有针对某种特定的情景和突发状况。行为免疫系统(Behavioral Immune System,BIS)是旨在避免感染的心理动机系统。作为...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