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心理学”相关记录8934条 . 查询时间(2.413 秒)

抑郁症状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常见的伴发症状,伴发率约50%,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利培酮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第二代主要药物,对精神分裂症阳性和阴性症状有显著的改善作用,但对抑郁症状的影响尚不清楚,且利培酮的潜在作用机理也未获得明确解答。

中国科学院心理所发现语言产生中语义与语音加工共享相同的认知机制(图)
心理所 语言 认知
2023/2/1
人们对当前信息的加工受到以往经验的影响,语言加工也不例外。研究表明,语义或语音相似信息的加工促进或抑制当前的语言产生。当语义相关的图片相邻呈现时,图片的命名速度会加快,而当语义相关的图片间隔多个无关图片时,图片的命名速度会减慢,这表明语义促进效应只能持续较短时间,而语义抑制效应可维持较长时间。学界一般认为,短时程的促进效应源于语言加工的激活扩散机制,即在语言加工中,目标项被激活,其语义相似或语音相...

山东大学法学院(威海)马春霞副教授(图)
马春霞 山东大学法学院(威海) 副教授 应用心理学
2022/12/22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通过自我决定理论解释自然如何增强心理幸福感(图)
理论 解释自然 心理养料
2022/12/11
大自然不仅能够为人类提供生存发展所需的物质基础,还能为人们的精神幸福提供心理养料。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生态环境不断遭到破坏,人与自然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疏离。因此,不少学者呼吁“重启”人与自然的联结,进而改善人们的身心健康。大量研究发现,与自然的接触或互动能够改善人们的身心健康状况,增强幸福感。

中山大学徐琳、郑家强等揭示睡眠时型与认知功能的相互关系(图)
徐琳 郑家强 睡眠时型 认知功能
2022/11/29
人的一生中几乎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睡眠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精神状况至关重要。睡眠昼夜节律是指睡眠-觉醒模式以24小时左右为周期的变动,又被称为睡眠时型(chronotype),可分为早睡早起的“清晨型”(morning-type)与晚睡晚起的“夜晚型”(evening-type)。他们也被形象地叫做“百灵鸟型”(“larks”)和“猫头鹰型”(“owls”),而处于中间的则被称为“中间...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现群体生物运动行走方向可诱发情境吸引效应(图)
群体生物 运动行走方向 情境吸引效应
2022/8/31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创建中文阅读眼动数据库(图)
中文阅读 眼动数据库 心理学
2022/9/7


研究发现阴性分裂型特质预测付出-回报失衡情境中的奖赏动机缺损(图)
阴性分裂型 付出-回报失衡 付出-回报失衡
2022/9/15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生导师陈爽助理教授(图)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博士生导师 助理教授 网络心理学
2022/6/7


中科院上海分院脑智卓越中心发表猕猴在吃豆人游戏中体现高级认知能力的研究成果(图)
猕猴 吃豆人游戏 认知能力
2022/12/21
2022年3月14日,《eLife》在线发表了题为《猕猴在吃豆人游戏中的分层组合策略》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灵长类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杨天明研究组完成。该研究设计了一种新颖有趣的实验范式——吃豆人游戏,并且训练猕猴学会使用摇杆完成该游戏范式的主要任务。该研究将复杂的行为范式和人工智能建模结合,定量研究了猕猴解决复杂问题的启发式行为策略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