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临床医学 >>> 内科学 >>> 心血管病学 呼吸病学 结核病学 胃肠病学 血液病学 肾脏病学 内分泌学 风湿病学与自体免疫病学 变态反应学 感染性疾病学 内科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31-45 共查到内科学 缺血相关记录265条 . 查询时间(0.159 秒)
观察不同剂量叶酸联合普伐他汀对老年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病人同型半胱氨酸(Hcy)、颈动脉硬化及脑缺血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34例老年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67例。A组给予小剂量叶酸(0.8 mg/d)联合普伐他汀(20 mg/d)治疗,B组给予大剂量叶酸(5 mg/d)联合普伐他汀(20 mg/d)治疗。比较两组Hcy水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舒张...
探讨三七皂苷Rg1(NRg1)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RIRI)的保护作用及其对氧化应激水平和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 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NRg1 2.5、5.0、10.0 mg/kg组,每组12只;建立RIRI模型再灌注后24 h后处死大鼠,检测尿蛋白及血清肌酐和尿素氮含量,苏木精 – 伊红(HE)染色和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
探讨东莨菪碱和无创肢体缺血后处理(NILIPostC)联合应用对老年脑梗死病人的心脏保护作用。方法将40例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术的老年脑梗死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所有病人术前静脉注射东莨菪碱,观察组在搭桥成功后立即进行NILIPostC处理;对照组不施加肢体缺血处理。记录两组病人,术后2 h心电图缺血性改变和动脉再通后6 h、12 h、24 h、72 h 心肌损伤标记物浓度。
缺血预处理(IPC)神经保护作用的神经化学基础较复杂,其过程包括:早期干预(磷酸化靶点、转运蛋白调节、干扰RNA)和晚期基因调控(低氧诱导转录因子、促红细胞生成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靶基因的调节)等。综述晚期基因管理机制的研究进展,深入了解其机制和开展新的研究,对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治疗等方面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和临床价值。
心血管疾病常年处于人类致死疾病的首位,尤其是心肌梗死,具有高死亡率和心衰发生风险,其关键病理因素之一是心肌梗死患者在血运重建治疗中伴随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调控机制目前仍不清楚,尚无相应的治疗药物,是世界心血管领域学术研究与药物发现的焦点。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王淼教授课题组发现,体内的一种前列腺素E2(PGE2)活性脂类小分子及下游信号通路可以减少缺血再灌注对心肌的损伤,在心梗患...
探讨远端缺血预处理(RIPC)对心脏瓣膜术患者心、肾功能和预后的影响,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筛选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河南省胸科医院住院治疗的心脏瓣膜术患者113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RIPC组(56例)和对照组(57例)。麻醉诱导后,RIPC组患者行3轮无创左下肢RIPC。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的血流动力学、心、肾功能。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的不良心肾事件。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
观察左西孟旦在重症瓣膜病术中缺血预处理中的应用。方法 重症心脏瓣膜病病人30例,采用随机方法分为两组,预处理组 15例,于麻醉开始即静脉泵入左西孟旦,剂量为每分钟0.1~0.2μg/kg,维持用药24小时;对照组15例,未使用左西孟旦。 观察两组病人手术中麻醉情况、体外循环(CBP)停机过程和ICU恢复情况。
观察调脾护心方对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大鼠心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AGTR1)蛋白和血管紧张素原(AGT)、AGTR1、内皮缩血管肽1(ET-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腹腔注射异丙肾上腺素[5 mg/(kg·d)]连续5天,制备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将64只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大鼠随机分为调脾护心方低剂量组[低剂量组,生药5.85 mg/(kg·d...
探讨鹿茸蛋白对缺血缺氧诱导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SD大鼠心肌细胞适应性培养后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鹿茸蛋白低剂量组(0.25 mg/mL)、中剂量组(0.5 mg/mL)、高剂量组(1 mg/mL)和鹿茸蛋白高剂量+LY294002[PI3K抑制剂(10 μmol/L)]组并置于相应培养基培养 36 h,模型组和用药组进行缺氧处理。采用Annexin Ⅴ-fluorescein Isot...
探讨红景天苷预处理对移植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 建立近交系雄性SD大鼠同基因肾移植模型。共设3个组,假手术组、红景天苷预处理组、移植缺血再灌注模型组,每组24只。观察红景天苷预处理对大鼠移植肾缺血再灌注过程中血清尿素氮(BUN)、肌酐(SCr)、过氧化物歧化酶(SOD)、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水平变化的影响;取移植肾组织HE染色后光镜观察肾组织病理学改变;荧光探针DCFH-DA检...
比较股动脉切开取栓和导管接触溶栓(CDT)治疗急性下肢缺血(ALL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采用切开取栓或CDT治疗的ALLI患者临床资料。评估术后30 d内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再干预率及截肢率。Cooley疗效标准评估美国血管外科协会(SVS)/国际心血管外科学会(ISCVS)急性肢体缺血分级为Ⅱ级患者临床效果。
探究12导联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对老年冠心病病人无症状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昆山市第四人民医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病人86例,均给予常规心电图及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种诊断方式检测无症状心肌缺血及各类型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并观察心肌缺血发作时间分布情况。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心肌短时间缺血后由于快速恢复供血导致的心肌二次损伤事件。论述该病与胸痹心痛病的不同,认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更符合厥阴病的病因病机范畴,同时依据厥阴病的病机理论,从方药及经穴上论治该病。
评估Rotarex经皮机械性清除血栓(PMT)治疗下肢动脉闭塞所致急性下肢缺血的近中期效果,分析不同病因急性下肢缺血对保肢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7年6月两医学中心采用Rotarex PMT术治疗的89例(96条患肢)急性下肢缺血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51例(56肢),女38例(40肢),平均年龄(64.3±7.2)(37~96)岁。96条患肢中急性动脉栓塞31肢,急性动脉...
再灌注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方法,对于减少心肌梗死面积、降低病死率有重要意义。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再灌注治疗也会导致心肌梗死面积增大、心律失常等,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缺血后适应(IPost C)是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有效措施,通过对病变血管、远隔血管床或药物进行短暂的缺血再灌注治疗,从而降低再灌注损伤,根据作用的部位分为原位IPost C、远隔IPost C以及药物IPost C。大量...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