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艺术学 >>> 艺术心理学 音乐 戏剧 戏曲 舞蹈 舞台艺术 电影 广播电视文艺 传媒艺术 美术 工艺美术 书法 摄影 动画学 数字媒体艺术 游戏 艺术与科学 艺术传播 艺术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76-90 共查到艺术学 元相关记录227条 . 查询时间(0.32 秒)
李元,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副教授。他的研究课题:英国、爱尔兰当代戏剧。科研项目:2010年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20世纪爱尔兰戏剧史》,项目负责人,进行中。2006年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重点项目《当代外国文学纪事丛书:1980-2000》,项目参与人,负责英国戏剧部分,已完成。
胡元翎 出生时间:1965年,女, 民族:汉族, 籍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主要学术兼职:中国词学会常务理事。
陆元贵:江苏省苏州昆剧院国家二级演奏员。1978年考入江苏省戏剧学校学习打击乐专业,1981年毕业留校任教。2001年调入苏州昆剧院担任大锣、编钟及其他打击乐器和中阮的演奏。曾出访美国、英国、希腊、新加坡、日本、台湾、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
他的研究方向:美学,美术理论,书画创作。他的主要奖项:1997年国画作品《大楚兴·陈胜王》获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世界华人书画展”铜奖。2004年国画作品《天籁神曲》获文化部侨联主办的“全国书画大展”银奖。2007年著作《象外之意——周易意象学与中国书画美学》获第十届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杜凤元,男,1951年生于北京,为名琴师杜奎三先生之子。九三学社社员,中国戏曲学院京剧系京胡教授(京剧界第一位京胡专业“教授”职称获得者)、国家一级琴师、京剧器乐硕士研究生导师、艺术硕士(MFA)导师、京剧系京剧器乐教研室主任。首都京胡艺术研究会理事。2010年,为批准为北京市级特色专业点建设项目——京剧音乐表演项目负责人,被学院通报奖励。2009年,获得学院“质量工程项目”优秀奖;2008年,本...
杜凤元,男,1951年生于北京,为名琴师杜奎三先生之子。九三学社社员,中国戏曲学院京剧系京胡教授(京剧界第一位京胡专业“教授”职称获得者)、国家一级琴师、京剧器乐硕士研究生导师、艺术硕士(MFA)导师、京剧系京剧器乐教研室主任。首都京胡艺术研究会理事。 所授课程:京剧音乐理论、京剧器乐演奏、京胡专业教学。研究方向:京胡教学、舞台实践和论文指导。
中国山水画艺术发展到元代又一大变,是山水画的文人化、人格化。山水画的文人化、人格化,除表现文人士大夫遁世的情怀、抗俗的人格气节之外,在艺术表现形式上也有独到的创新与创造,那就是他们擅长干笔效擦,水墨渲染,逸笔草草,悠率写意,这是元代文人写意山水画大变的重要风格形式特征。而风格形式之变的一个关键因素,是绘画材质的变化引起文人水墨写意山水画在观念和技术上的巨变。综观元代文人写意山水画名作,从元初赵孟顺...
2011年12月13日,河北邱县青蛙漫画博物馆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她就是著名漫画家华君武先生儿媳露阳的姐姐王海琦女士。王海琦女士在为邱县青蛙漫画组带去精神鼓舞的同时,感动中还为漫画组带去了10万元的捐款,帮助青蛙漫画发展壮大。
“朝元”即返始,五调朝元、三十五调朝元是民间音乐中重要的转调及变奏手法,但是由于目前学术界对这个问题存在错误认知,将逐步导致此种手法无法实践。本文以实践为依据,通过对《花池》进行记谱分析并进行必要的测音,还“朝元”以真实面目,以便通过理论总结可以使这种手法继续为音乐实践服务。对三十五调朝元的正确认知也对历史上一直有争议的二十八调理论也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四川画坛一日之内痛失两位大师。2010年2月10日凌晨5时26分,川内最后一位张大千弟子、97岁的著名画家龙国屏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去世;当晚7点47分,与张大千从小同学同玩,与张大千、张善子并称“两张一晏”的国画大师晏济元在同一家医院仙逝。令人叹息的是,10日上午,晏济元还托人给龙国屏送去了悼念的花圈,而14个小时后,他自己也驾鹤而去。
赵元任,其实每个试着去分析他音乐的人都显得有些无能为力。他的作品中不仅有音乐,有情怀,还有一样东西,那就是博学。他是一个语言学大师,音乐家,物理教授,哲学家,心理学家,你只要能想到的“家”,他都可能是这个行列里的大师。所以,这篇小文算是对大师的一种敬仰和歌赞吧。因为,要对他进行分析,我是望尘莫及的。
金丹元 男,1949年7月生,现为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教授,上海大学电视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上海市学位委员会学科组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美学学会会员、中国教育家学会理事、上海市比较文学学会理事。主要研究领域:影视美学、文艺美学、比较文化学。
戴元光,男,1952年11月20日生。先后在兰州大学(1974-1977)、复旦大学(1985-1987)、美国夏威夷大学(1989-1991)学习,美国EWC访问学者,现为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副院长,上海市重点学科带头人,博士研究生导师,教育部新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传播学会副会长,主要研究领域:传播学理论、传播思想史、传播学研究方法、文化传播等。
从元刊杂剧三十种及《元曲选》等明本杂剧看,元剧脚色的使用主要有旦、末、净三类,旦类名目有“正旦”、“外旦”、“贴旦”、“副旦”、“老旦”、“小旦”、“搽旦”等,末类名目有“正末”、“外(末)”、“冲末”、“副末”、“小末”等,净类名目有“净”、“外净”、“贴净”、“丑”等。从主次地位而言,“正旦”、“正末”的地位最为重要。理解“正旦”、“正末”,是理解元剧结构和元剧演出的关键。本文有关“正旦”、“...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是中国戏剧研究的开山之作,功绩之高,世所共知。本文主要从二十世纪学术史的立场出发,对《宋元戏曲史》这部学术经典逐章研读,论析王国维在戏剧起源、宋金杂剧、元杂剧、南戏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后来人对王国维的超越或者从他曾经达到的学术水准向下跌落;又从民族戏剧的研究立场和方法着眼,分析《宋元戏曲史》“外来之观念”、“史学家之家法”、“文学家之眼光”等三种思维路径对后来人产生的正反两方...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