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文学 >>> 文学理论 文艺美学 文学批评 比较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国近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 南阳作家群研究 中国各体文学 中国民间文学 中国儿童文学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 世界文学史 东方文学 俄国文学 英国文学 法国文学 德国文学 意大利文学 美国文学 北欧文学 东欧文学 拉美文学 非洲文学 大洋洲文学 文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241-255 共查到文学 诗学相关记录303条 . 查询时间(0.032 秒)
从《诗品》看中国诗学形态的形成                2007/11/2
南朝时成书的文学批评巨著,除了刘勰的《文心雕龙》之外,另一部便是钟嵘的《诗品》。《诗品》专论诗歌,并不像《文心雕龙》那样,系统地论述文学创作方方面面,但作为诗学批评自成体系的专书,对于后世诗歌理论以及诗学形态的形成,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柏拉图的诗学思想是建立在他的“理式”论基础之上的,而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思想则是建立在他的“四因”说(特别是其中的“形式”因)基础之上的。本文比较深入地分析了柏拉图“理式”论的来源及其在诗学思想方面的矛盾性,阐释了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在其希腊艺术理论中的具体运用,辨识了理式论与四因说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新的抒情”是穆旦在20世纪40年代自觉的诗学实践。他通过引入叙事性文类的叙事技巧,以小说化的人物视角、抒情主体的旁知眼光、戏剧性处境的营造等叙事手段,创造了一条非同寻常的抒情道路,使现代诗写作呈展现局面。其诗学意义在于,突破传统抒情境界的限制,拓展现代诗视域,穆旦使诗既成为时代的诗同时也是个人的诗。
“模仿”与“灵感”是西方元典诗学中两个极为重要的概念。在古希腊,它们共同被用来说明诗的创作现象,其间并无障碍。可是在我国,人们长期以来习惯于把希腊诗学中的“模仿”说与“灵感”说视为不同范畴的问题,认为柏拉图关于诗的言说充满了矛盾,因而忽视或放弃了对这组概念之间关系的进一步探究。本文从概念的古代真义和历史沿革以及柏拉图思想自身的复杂性等角度,对两者之间互有关联的、悬而未决的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思考和...
本文认为纪实才是小说叙事的本质属性之一。文章吸取了新历史主义理论的精华,一方面解构了所谓的历史真实,传统的历史叙事都是文章所说的一切叙事皆是纪实的纪实范畴,把司马迁的史记与西方的历史都划入了纪实;一方面文章恢复了小说真实的本义,将普遍定论的小说就是虚构的伪命题,进行了重新阐释与建构,恢复了小说叙事的纪实的本质属性。换句话说,文章提出纪实是小说的本质属性的论点,就是对现代小说理论界存在的"扬虚构贬真...
1927 年夏天, 刚写成《雨巷》一诗不久的戴望舒一改诗风, 写出《我底记忆》一诗并自诩为“杰作”。在这位天才诗人的写作道路上, 这是一次意义重大且深远的转变。是年, 生于1905 年的戴望舒年仅22 岁。此前一年的3 月, 他与中学好友施蛰存、杜衡等人创办同人刊物《璎珞》, 首次使用“望舒”笔名, 并在《璎珞》、《新上海》等刊物上发表《夜坐》、《凝泪出门》和《可知》古诗词意境浓厚的新诗作品三首。...
20年代末的一次国际屈原学术研讨会上,我曾宣读了一篇题为《屈原--东方的奈煞西施》的论文。此文以精神分析的方法解析了屈原的自恋倾向,重点分析了其政治上的失败、服饰上的异装倾向、怪异的求女过程、爱国的意识与潜意识之辨以及"水死"方式等的深层心理动因。当时曾引起广泛的讨论。但有关屈原生平的可信材料实在太少,很难考证出历史上的那个屈原到底是什么样子,也正因如此,历史上有关屈原的质疑才会延续...
[摘要]《诗经》是文化板块的复合体,而人们往往采用非此即彼的单向度思维方式,缺乏一种整体性现象学的研究方法,从而造成与原典诗缘话语构建的缺失。本文从《诗经》的鸟兽草木图像解读中发现“龙凤”是中国人的“生”,而“草木”则是中国人的“存”,二而为一才是中国人的完整生存。而这种生态宇宙观又在“规训”的机制运作下将其传承,从而形成了中国独具魅力的诗学精神。 [关键词] 《诗经》;图...
摘要:作为苏共中央在美学方面当之无愧的理论权威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掌控人,卢那察尔斯基的影响是重大和多方面的。卢那察尔斯基的艺术社会学是高度政治化了的艺术社会学,他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高度简约化的文艺思想进行了大幅度的填充。艺术的阶级属性,是其文艺思想的核心内容。卢那察尔斯基极为关注在激烈的阶级斗争中文艺的领导权的争夺和控制,为十月革命后动荡不安的苏联文艺界确立苏共的绝对领导地...
【内容提要】中国现代主义诗学是在西方现代主义诗学与中国古典诗学的双重文化背景下生成的,是本世纪中西文化交流和诗学融会的产物,它的成熟构成了对古典诗歌美学传统的“二次革命”。在这一生成过程中,西方现代主义诗学/中国古典诗学、现代化/民族化呈现出互相消长、对立、融合的态势。中国现代主义诗学在中国古典诗学的纵向制约与西方现代主义诗学的横向影响的双重作用下,在诗歌观念、诗思方式、诗学策略等方面产生了从古典...
内容提要:以往论者大都以“言志”与“缘情”二说为中国古代诗学本体论之基本观念。认为“志”即是指“思想”、“志向”, “情”是指“情绪”、“情感”,也有人指出“志”与“情”原本相通。总之是认为在中国古代诗学观念中,诗的本体或者是“志”,或者是“情”, 最多再加上“志”与“情”相混合。这种根深蒂固的观点其实是很不确切的。在这里我们试图通过对“吟咏情性”( “情性”不等于“情感”、“情绪”)与“以意为主...
“自得”在宋学中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同时在宋代乃至宋代以后的诗学中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人们用这同样一个语词来标示两个属于不同系统的范畴,这并非偶然的巧合一一它正表明了这两个不同系统的范畴之间的紧密联系,而这种紧密联系又恰恰反映了宋学对宋代诗学的某种重要影响 一“自得”诸义 自得一词之所以在宋学中获得重要意义,无论从语源学上还是从思想史上说,都是由于孟子的一段话: 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
摘要:宋代的文学观念主要有本体论、功能论、形式论三大类。整个宋代文学观念的发展可以说就是这三类观念的相互交织与彼消此长。但是由于以道学为主体的宋学精神是彼时意识形态之强势话语,故而即使诗学观念这种独特话语形式也深受其影响。南宋时期是宋学,特别是道学成熟发展的时期,同时也是诗学观念渐渐自觉拒斥宋学精神的时期。在此过程中杨万里与严沧浪发挥着关键性作用。不同的诗学观念隐含着不同的文化底蕴,代表了不同的诗...
本文试图对中国古代诗学研究的一个前题性问题,即诗学观念生成的主体心理依据以及价值论基础发表一点见解,探讨中国古代文化主体的心理状态、人学观念、人格理想是如何显现为诗学观念的。这就首先要从文化学术上经常处于主体地位的士人阶层谈起。 上篇:士人的社会角色与两大诗学系统 1 、士人社会角色的基本维度 中国古代的士人阶层是精神文化的主要传承者和建构者。他们的特定社会境遇和心理倾向,对于一个时期的精神文化风...
小引 如何运用具有现代学术品格的合理方法与视角来阐释中国古代诗学范畴的意义与价值,这已是学术界屡屡提起的话题了。有些论者提出要依据中国古代诗学范畴与话语的独特性、复杂性来确立相应的阐释方法与视角,以便使阐释活动能够有效地切近对象本身,这是极有见地的主张。 由于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独特性,中国古代诗学范畴、概念以及负载它们的话语形式常常表现出某种不规范、多义项、随机性等特征。这自然会增加阐释活动的难度...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