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文学 >>> 中国各体文学 >>> 中国诗歌文学 中国戏剧文学 中国小说文学 中国散文文学 中国各体文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61-75 共查到知识库 中国各体文学相关记录2461条 . 查询时间(6.093 秒)
苏童长篇小说《河岸》以一条河流为切入点,讲述了"文革”时期河上与岸上各类人物的生存状态。与其前期创作的先锋小说相比,苏童有意把历史对人的摧残和挤压呈现到读者面前,直接揭示历史对人物成长的影响;在其它作品中反复出现的那条河流在这部小说中也构成了其潜在性象征:作品中少年成长的处事方式被注入了更多的理性因素:同时,作者把历史融入了人物的生活,给河流和人性注入了新的元素,人物命运得到了成功的救赎。《河岸》...
莫言长篇小说《生死疲劳》之所以引起读者的广泛关注,主要来自这部小说题材的独特性。莫言总是把目光聚焦在他熟悉的乡村土地上,以土地为依托并从中体现出高度扩张的历史记忆和文学叙事能力。《生死疲劳》注重书写土改给人们带来精神创伤的同时,也凸显了土地对人类精神力量的支撑,表现出农民对土地的认同与超越,也是莫言试图通过对民间文化的重建,来重新审视农民与土地的隐秘关系,展露具有普遍意义上的人类生存图景。
《古炉》是贾平凹重要的一部署作。正视这部小说中少年儿童狗尿苔的存在和生命意义,是非常必要的。从狗尿苍身上,作家至少让我们了解到了这样几个层:章年记忆与作家创作的关系:身份对狗尿苔的生命意义·身体思考与文化意义:狗尿苔生命中的时间观。这几个方面不仅从少儿的角度作出了对历史本身的思考,而且体现出少年儿童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存在的价值与生命的本质意义。
冉正万的《银鱼来》是一部具有启发性的长篇小说。这部小说以系列历史政治事件为背景,叙述了近百年来黔北地区各类人物的重重纠葛,展现出作家敏锐的历史穿透力和艺术挖掘力。同时,作家将百年的历史搁置在边地语境中,激活了乡村民俗文化猫票出人物的生存本相,还原了历史的本源,使得小说充溢着独特的边地文化气息,掩藏着叙述者优美的语言和冷静的人性思考,以及对人生命运和苦难的深刻体察与洞见。
厦门城市大学中文系教授陈仲义的新著《中国前沿诗歌聚焦》在中国新诗研究上打开了一个新的研究局面。他以个人的眼光,前沿的视域,严谨的问题意识,野性的思维在近20年的诗歌场域里的前沿地带探索出一种优质的诗学资源,注入鲜活的诗学理论,拟定出一套全新的诗学话语建构体系。
《纪昀文学思想研究》的核心是注重传统诗教的,但是他对文学的艺术审美特性又是非常懂得的。因此决不可因为他强调“发乎情,止乎礼义”,就把他当作一个封建保守派的文学批评家,而应该更多地看到他对文学的艺术审美特性的深刻理解和认识。同时,他对中国古代文学思想发展中的主线又有十分清醒的认识,特别是他在《云林诗钞序》中对古代文学思想发展中的对立和斗争,作了非常精确的概括,并且展示了他在提倡“发乎情,止乎礼义”的...
《民国诗学》,潘静如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7年版。全书以人为目,以书为纲,以民国诗学著作为窗口,即小见大,沿波讨源,联结、回顾中国古代诗学思想的关键议题,探寻、反思近代诗学史叙事范式的生成。陈衍、汪辟疆、钱仲联、钱锺书、吴宓、杨钟羲、孙雄、章太炎、刘咸炘、徐世昌、郭则沄、连横等民国诗学人物,同光体、选体、西昆体、晚唐体等民国诗学流派,都一一涉及,全面展现了民国诗学的梗概、精神与演变。
“四大奇书”是小说领域中的一个常识性话题,指的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它们是长篇通俗小说的代表性著作。从当下读者和学界的认知来看,大多持王世贞首先提出了“四大奇书”之说,这主要源自李渔之论,他曾说道:“昔弇州先生有宇宙四大奇书之目,曰《史记》也,《南华》也,《水浒》与《西厢》也。冯犹龙亦有四大奇书之目,曰《三国》也,《水浒》也,《西游》与《金瓶梅》也。两人之论各异。愚谓书之奇...
《预言》(图)     《预言》  何其芳  诗歌自选集       2024/4/15
何其芳的第一本诗歌自选集,1945年2月作为“文季丛书之十九”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收入作者创作于1931年至1937年的主要诗歌作品,共包括《预言》《季候病》《脚步》《慨叹》《欢乐》《雨天》等34首,反映了何其芳抗战之前诗歌创作的主体面貌。这些奔赴延安以前的作品,“什么也不为,只是为了抒写自己,抒写自己的幻想、感觉、情感”。内容表现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步履艰难地走向进步与光明的心灵历程,刻画了一...
《画梦录》(图)     《画梦录》  何其芳  散文       2024/4/15
何其芳的代表性散文集,出版于1936年,共收录《墓》《哀歌》《货郎》《雨前》《独语》等早期散文作品17篇,该散文集的主题是“青春的寂寞和纯洁的人生体验”。在艺术手法与技巧上,由于结合了作者诗歌创作中象征、比喻、独白、通感等手法,使得散文文字优美,意境富于想象,充满诗情画意。出版时即被朱自清、朱光潜、叶圣陶、巴金、沈从文等组成的评选委员会评价为“超达深渊”。
《杜诗别解》此书为邓绍基先生品读杜甫诗歌的笔记合集,书中的文章自1978年起陆续在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1987年由中华书局结集出版。作者在钱谦益、仇兆鳌、浦起龙、杨伦几家注本的意见中引出歧义,经过较为细致的训诂和考据,征引材料,断以己意,对杜诗的许多篇目都做了别具一格的分析。
《宋词研究之路》,19万字,天津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本书全面梳理宋代至当时的宋词研究状况,对重要学术观点和研究成果作出评价,明确指出“这个学科已经有了些什么,还缺些什么,以及在什么基础上,从何处开始迈新步”(《宋词研究之路·引言》),为当时的宋词研究指明前进方向。
香港三联出版社,2019年。《报刊香港》是目前第一部系统梳理香港文艺期刊的著作。香港文学史已经面世不少,然而这一学科却缺少一个报刊史料的实证基础。为找资料,作者超越了多地包括内地、香港、台湾及海外的多处图书馆,并基于史料纠正了许多关于香港文学习焉不察的说法。
杨义《中国叙事学》,杨义著,人民出版社2009年出版。本书以中国文学的经验和智慧为本,参照西方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的叙事学理论而形成的具有现代中国特色的学理体系。它的原创性和学术功力在海内外深得好评。在中国大陆和台湾先后出版之后,被一些重要的文学理论专家认为是第一次探索中国叙事学理论体系的力作。此书曾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优秀科研成果奖,以及“中国文学研究奖”。
杨义《中国现代小说史》(三卷,150万字),杨义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1991年。本书为作者“十年磨一剑”的力作,开了个人独立写多卷文学史的风气。作者为此书读过2000多种原版书刊,论述的作家600人以上,流派30个以上。此书各卷陆续出版,受到海内外好评。此书列为高校文科教材,已出十几版。同时,被中国社会科学文学研究所列为建所四十周年最有影响的十部著作之一,并荣获中国社会科学院首届(19...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