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 >>> 法学 >>> 理论法学 法律史学 部门法学 国际法学 法律法规 判决文书 法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法学 伦理相关记录34条 . 查询时间(0.126 秒)
与抢劫、“故杀”一样,盗窃可以算是人类最古老的犯罪之一。
黑格尔伦理架构的要害在于市民社会论述中揭示出的设定性特质和封闭性困境,而国家也只有在以更高伦理层面克服市民社会弊端的意义上,方可充当市民社会的出路。我们先从黑格尔法哲学思想发展史着眼,确定市民社会论述对于黑格尔成熟时期法哲学至关重要,再从市民社会中的司法问题切入,由此获得对市民社会自我巩固方式的初步观察,最后由此扩大到对整个伦理层面困境与出路的思考,以期达到对“伦理”篇内部各章要义的把握。
2022年12月31日,2022年的最后一天,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法律职业伦理研究所、中国政法大学律师学研究中心、中国政法大学法学教育研究与评估中心、法律职业伦理教育联盟联合举办了线上法律职业伦理教育完善研讨会暨2022年年会,来自中国政法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甘肃政法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吉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大连海洋大学、西北政法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北大学、山东科技大学、中国人...
2021年10月29日,“生命伦理学与法律”在线研讨会顺利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人类胚胎基因编辑立法研究课题组主办,华中科技大学生命伦理学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生命伦理学研究所协办。会议采取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方式,来自全国范围内的两百余名专家、学者、行业代表参与了此次会议。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
2021年4月7日,由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司法部“人类胚胎基因编辑立法研究”课题组共同组织的“涉及人的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伦理审查新规研讨会”顺利举行。本次会议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本次研讨会针对国家卫健委2021年3月发布的《涉及人的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简称《办法》(意见稿))进行深入的跨学科探讨,以期提升规章草案的立法质量,建立起一套符合国...
人工智能政策与伦理团队组建于2018年,旨在回应《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关于建立并持续完善人工智能法律法规、伦理规范和政策体系,满足形成人工智能安全评估体系和管控能力的战略需求。团队致力于人工智能政策与伦理辩证关系的理论证成、伦理风险规制与政策目标定位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研究。探究在规避人工智能伦理风险、消除人工智能创新障碍的基础上,保障人工智能政策持续引导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助力于最大...
2015年4月26日,由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法律职业伦理教研室主办的法律职业伦理科研及教学研讨会在中国政法大学科研楼A913会议室召开。会议由中国政法大学法律职业伦理教研室主任刘晓兵副教授主持,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主任助理、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 “司法文明文献与信息化建设创新团队”专职研究人员刘雪斌副教授应邀参加了此次研讨会。参加本研讨会的还有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许身健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
实质刑法观作为行为功利主义伦理学在刑法理论中的应用,它正视立法和司法事实,有助于人们理解刑法的目的,是对只抽象谈论刑法的道义论刑法观的超越。但实质刑法观自身存在一定局限性:由于没有区分直觉思维层面和批判思维层面,进而混淆了立法者和司法者的角色;只考虑到对刑法规范便宜行事,没有顾及遵守刑法规范所能带来的长远效果,违反了罪行法定原则,最终背离了功利主义宗旨;过分注重结果,忽视正义,具有非正义性。
国际法性质的认定对于探究国际法理论与实践操作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奥斯丁认为国际法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法”而仅是“实证道德”的观点引起了长期的争论,这恰恰揭示了问题界定本身的不正确性,正确的问题应当是“国际法是什么法”。为了解国际法的性质,有必要分析国际法规范的具体运行。在这一问题上,自然法学派、实证法学派、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的国际关系理论给出了不同的解读。同时,观察和比较国际法与国际政治、...
2012年12月30日下午,第二期重大事件法律聚焦圆桌沙龙——“人工代孕的社会、伦理与法律问题研究”研讨会在明法616会议室举办,法学院院长韩大元教授、副院长胡锦光教授、黄京平教授、史彤彪教授、冯玉军教授、孙若军副教授、王贵松副教授出席研讨会,研讨会由姚海放副教授主持。
环境伦理与环境刑法的发展具有互动性。环境刑法必须遵循环境伦理的导向性指引,同时环境刑法对环境伦理具有能动作用。随着环境伦理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步认识到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观的局限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观的困境,折中的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成为环境刑法之伦理基础。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影响着环境刑法的新发展,这主要表现在环境法益的扩容和环境犯罪设置向刑事犯的逐步转化方面。
伦理豁免纵贯中华伦理、中华法系,横通“作证豁免权”等现代法律制度,会通伦理和法律关系、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渊源深、土壤厚、生命力强。因此在功能意义上,它从消极防御、积极建设两方面直接敦睦伦理,最终从根本上调谐社会秩序,为法治中国培育积极因子。对每个人及其家庭而言,伦理豁免是有权敦睦伦理的优先权,是人道而公道的;在民间,伦理豁免经由家族自治、乡村绅士自治、行业自治等一步步发育出基层自治,由内而外、自...
西方理论阐述宪法上的劳动权属性,多采自由权与社会权两端。然而,理解我国现行《宪法》的劳动权性质及其内涵,则不能简单套用西方既有学说,需要从宪法文本的规范体系出发、运用宪法解释学的方法才能清楚获得。同时,要真切理解劳动权在我国宪法上的性质,还必须具有宪法的“历史意识”,仔细分析劳动权在不同阶段文本中的功能流变。现行《宪法》中的劳动权规范既是一种保障私权的权利规范,也是蕴含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家伦理的重要...
在刑事法律实证研究中,由于被研究者多为极易受到研究伤害的弱势群体,研究过程及结果又往往涉及司法改革和司法公正等重大问题,因而研究伦理亟需规范。实证研究本质上是一种生产知识的方法,对刑事法律实证研究的伦理规范主要是对研究权力的规范,目的是防止知识、权力与资本的“共谋”。应当遵循自律、纪律和法律的总体思路,设立伦理审查委员会,依据尊重、保护、公正、全面的原则,规范我国的刑事法律实证研究。在规范的同时还...
自1992年里约热内卢人类环境与发展会议之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了多边国际环境法律框架的核心概念,但这种核心地位从法律角度看究竟具有何种意义,学术界争议颇多。笔者认为,从《国际法院规约》第38条所指示的各项国际法法源入手,分析“可持续发展”概念,是准确把握其法律意涵的正确途径。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可持续发展”概念能够通过多边环境公约或双边条约的接纳取得一定的规范意义,但就司法判例和学说的现状看,...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