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 >>> 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基础学科 系统学 控制理论 系统评估与可行性分析 系统工程方法论 系统工程 信息科学秘系统科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36-150 共查到知识要闻 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相关记录783条 . 查询时间(0.708 秒)
研究团队利用系统科学方法对“1.5温升约束对中国的影响”和“比特币、电力与中国碳减排”开展了系统的研究,论文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Science正刊和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这是Science创刊100多年来中国学者在经济学和管理学领域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的第一篇长文(Research Article)。成果发表后,立即引起国际学术界的极大关注(欧美许多著名大...
截2022年至1月1日,“华为杯”第十八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官网公布了竞赛全部成绩,西安交通大学获一等奖3个、二等奖43个、三等奖64个,并荣获优秀组织奖,获奖队伍数量创历史新高。
近日获悉,“华为杯”第十八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奖名单揭晓,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参赛的26支队伍中有16支队伍获奖,其中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成功参与奖13项。
为响应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总体需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提升学生在信息时代下的信息检索、分析、呈现、解读及应用等多维综合能力,持续优化人才培养质量,日前由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主办的“信息可视化工作坊”学生作品成果展在学院二楼长廊拉开序幕。
2022年的日历翻开崭新的第一页,实验室主任李卫军研究员荣任北京信息灾备技术产业联盟第二届理事会理事,任期为2022年1月1日至2026年12月31日,每年度根据联盟章程进行审核认定。据悉北京信息灾备技术产业联盟成立于2015年,由北京邮电大学主管的灾备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简称“实验室”)依托国家政策和行业技术、市场资源,汇聚产、学、研、用、监等相关专家和机构,共同构建的合作创新平台,联盟集中力量...
近日,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公示了2021年“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奖名单,武汉大学斩获全国一等奖5项、二等奖4项。其中,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2019级本科生朱芸畅所在的团队获得一等奖,她也是本次一等奖获奖团队中唯一的一名人文社科学生。
近日,“华为杯”第十八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结果公布,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研究生组成的2支队伍分获全国一、二等奖,取得了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在该项赛事的历史最好成绩。
2021年12月21日,美国物理学会Physics网站公布2021年国际物理学领域十项重大进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朱晓波、陆朝阳等完成的“祖冲之二号”和“九章二号”量子计算优越性实验与美国宇航局“帕克”太阳探测器首次飞越太阳的日冕层、费米国家加速器实验室发现基本粒子缪子的行为和标准模型理论预言不相符等十项研究成果入围。
第五代(5G)移动通信已进入商用化部署,各国纷纷瞄准未来6G移动通信展开研究工作,力图抢占技术快车道。为了实现全频谱和空间全覆盖的终极目标,有必要梳理人类所有可用的无线通信频段,在排除具有强辐射且对人体有害的X光波段以及太赫频段之后,拍赫兹频段成为仅剩的可用通信频谱资源。近年来,针对特定应用场景,学术界和产业界曾尝试以多种光波作为信息载体的无线光通信技术,但这些技术仅使用拍赫兹频段内的碎片化频谱,...
2021年12月20日,可持续发展科学卫星1号(SDGSAT-1)首批10幅影像正式发布,包括我国长三角、山东半岛、西藏纳木错、新疆阿克苏、北京、上海及法国巴黎等多个地区和城市的微光、多谱段与热红外成像仪影像。2021年11月5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SDGSAT-1卫星。该星是世界上首颗可持续发展目标监测卫星,是专门服务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科学卫星,由中国科学院“地球大数据...
2020年12月4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宣布该校潘建伟院士团队成功构建76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同日,国际学术期刊《科学》发表了该成果,这是“一个最先进的实验”“一个重大成就”,审稿人如此评价。有多重大?答案是:这一突破使我国成为全球第二个实现“量子优越性”的国家。所谓“量子优越性”,即对于特定任务,量子计算机可以解决,而现存的任何经典计算机运用任何已知算法,都不能在一个可接受的时间内完成...
量子计算是量子技术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近年来,量子计算机的研制已成为全球科技战略的必争高地,量子芯片研制是量子计算机研究的核心。“莫干1号”和“天目1号”的研发团队由量子光学专家、浙江大学物理学系教授、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量子计算创新工坊首席科学家朱诗尧领衔。朱诗尧表示,“中国当前在量子信息、量子通讯的某些方面上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科技发展就像跑步,别人都在跑,就看谁跑得更快,不努力就会落...
科技日报北京2021年12月15日电 (记者张梦然)钻石中的缺陷,也就是碳被氮或其他元素取代的原子缺陷,或能为量子计算提供近乎完美的接口。但是,这些被称为金刚石氮空位中心的缺陷是通过磁场控制的,这与现有的量子器件不兼容。日本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接口方法,以允许直接转换为量子器件的方式控制金刚石氮空位中心。该研究成果15日发表在《通讯·物理学》上。
据《科学》消息,美国万国商业机器公司(IBM)和三星的研究人员已经制造出首个将晶体管竖立在两端的计算机芯片原型,即垂直传输场效应晶体管。这一变化将使电路的封装更加紧密,并使更快或更节能的设备成为可能。业界知名硬件拆解与分析机构TechInsights半导体行业分析师Dan Hutcheson说:“这是一个重大突破,它让我们了解到下一代设备将会是什么样子。”
限制量子计算机大小的因素之一是用于控制量子处理器中量子位的机制。这通常使用一系列微波脉冲来实现,并且由于量子处理器在接近绝对零度的温度下运行,因此控制脉冲通常通过室温下的宽带电缆进入冷却环境。随着量子比特数量的增加,所需电缆的数量也在增加。这限制了量子处理器的潜在尺寸,因为冷却量子位的冰箱必须变得更大,以容纳越来越多的电缆,同时还要竭力冷却它们。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