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电子技术 光电子学与激光技术 半导体技术 电子科学与技术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电子科学与技术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相关记录150条 . 查询时间(1.344 秒)
自1965年叉指换能器(Interdigital Transducer, IDT)和声表面波(Surface Acoustic Wave, SAW)技术被发明以来,声表面波(SAW)谐振器就被广泛应用于2 GHz以下的中、低频无线通信,并形成了每年超过百亿美元的滤波器和传感器产业。随着无线通信发展进入5G和6G,标准所定义的新频段都在3 GHz以上,带宽都在500 MHz以上,这就使得传统的SAW...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国际功能材料量子设计中心赵瑾教授、郑奇靖副教授基于自主知识产权的计算软件Hefei-NAMD,研究了锐钛矿TiO2中的亮-暗激子转化的动力学过程,揭示了多体效应在其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最近,该成果以“Ultrafast many-body bright-dark exciton transition in anatase TiO2”为题,发表...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姚宏斌课题组基于新型铜碘杂化团簇构筑了低成本、高效率、高亮度暖白光发光二极管(LED)器件。得益于所设计的铜碘杂化团簇具备的高构型熵、高发光效率和宽光谱发射等特性,实现了高效暖白光LED器件无掺杂、低成本、大面积的溶液法涂布制备,是非铅金属卤化物LED领域的新突破。相关研究成果以"High efficiency warm-white light-emitting diodes...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张强等与上海交通大学郁昱、清华大学马雄峰、南方科技大学范靖云等研究者合作,首次实现了一套以器件无关量子随机数产生器作为熵源,以后量子密码作为身份认证的随机数信标公共服务,将其应用到零知识证明(ZKP)领域中,消除了非交互式零知识证明(NIZKP)中实现真随机数的困难所带来的安全隐患,提高了NIZKP的安全性。相关成果于11月2日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美国国科学院院刊(...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张国庆团队在分子手性和室温磷光领域取得重要进展。通过构建全手性的掺杂室温磷光体系,他们发现并命名手性选择室温磷光增强(Chiral-Selective Room-Temperature Phosphorescence Enhancement,CPE)这一普适性现象,揭示了分子间能量转移存在手性依赖特征。该发现深化了对手性分子体系中基于电子交换机理的三线态-三线态能量转移的...
近日,中国科技大学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程林教授课题组设计的一款高效率、高电流密度的降压-升压直流-直流转换器(Buck-Boost DC-DC Converter)芯片亮相于集成电路设计领域最高级别会议IEEE International Solid-State Circuits Conference(ISSCC)。ISSCC是国际上最尖端芯片设计技术发表之地,其在学术界和产业界受到极大关注,也被...
顾春,男,特任副研究员。近年来主要从事全色激光显示技术和光纤激光技术。共发表文章5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授权13项,实用新型20余项。
2022年6月14日,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胡衍雷教授,为东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做题为《高效率飞秒激光复合制造技术及应用》的学术报告。院长单鸿波、部分中青年教师、博硕研究生等线上参加了本次报告会。报告会由院务委员季霞老师主持。
电子科学技术系成立于1999年,同年开始招收“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专业”本科生,学制四年(99级为五年),授理科和工科学位。我系前身是“电子技术基础部”,负责为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电子类和计算机类公共基础课的教学。多年的基础课教学为我系培养了一大批教学骨干教师,共有教职员80多人,其中正教授11人(博士生导师8人),副教授和高级工程师36人,有23人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 ,有20多人曾赴国外进修和...
在2021年11月召开的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董事会议上,公布了2022年新晋IEEE Fellow名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自动化系李智军教授入选。李智军教授是我系首位获得该项荣誉的教师,其入选理由是:对可穿戴机器人和生物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作出贡献(for contributions to control systems for wearable robotics and ...
周成刚,高级工程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是微纳米加工检测技术与微电子、光电子、生命医疗等学科交叉领域应用,微纳米尺度加工制造及表征测试技术、芯片失效分析与检测、测试计量技术与仪器研制等。
邱奎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专长2D材料低维度奈米结构的低温输运实验,其中包跨样品制备,低温系统操作,及各种DC, AC及加微波源的测量技术。在MIT博士后期间, 他发展低温电容方式探测垂直式量子点的单电子传输行为。近年来,重点开展2D材料-超导体和 2D 拓朴材料-超导体作为超导量子计算组件的研究。
陈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子设计自动化、高能效计算,包括脑启发的新型计算架构设计及其自动化、高层次综合、物理设计、专用片上网络设计、神经网络加速器设计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已结题)、面上项目2项(结题1项,在研1项)、重点项目子课题1项(在研),作为骨干参与了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中国科学院先导专项(B)、北京市科技委重点研发计划、安徽省科技...
宋骧骧,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副研究员。长期致力于二维材料中低温电子学的实验研究:系统发展了石墨烯、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黑磷等新型低维半导体材料中,单电子晶体管微纳加工制备工艺和低温电子学测量技术。在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上首次制备得到了栅控单电子晶体管,在此基础上首次在二维材料体系中实现了栅极电压对单电子晶体管中单电子隧穿行为的可控调制。在Science Advances,Physi...
尚汝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副研究员。长期从事基于砷化镓半导体异质结系统的电学门控量子点的研究工作。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该系统中的量子编码方式、电学微波操控,例如高阶的二能级系统光子辅助隧穿机制;以及以强耦合近藤效应为代表的介观尺度器件中的电学输运机制。目前正展开基于半导体量子点系统的量子模拟实验工作,特别是新型单电子器件的制备和操控手段的研究。发表多篇PRB、APL等SCI论文。支...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