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临床医学 >>> 临床诊断学 保健医学 理疗学 麻醉学 内科学 外科学 妇产科学 儿科学 眼科学 耳鼻咽喉科学 皮肤病学 神经病学 精神病学 急诊医学 核医学 护理学 临床医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临床医学 新机制相关记录214条 . 查询时间(0.361 秒)
2024年3月5日,汪静和刘翠华研究团队合作揭示了结核病(tuberculosis,TB)的病原菌——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感染中的宿主自噬流关键调控因子TRIM27(tripartite motif 27)及其作用机制。相关研究成果以题为“TRIM27 elicits protective immunity against tuberculo...
药物耐受是肿瘤治疗面临的挑战,也是导致癌症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结直肠癌是消化道恶性肿瘤。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均位居各癌种前列。临床上通常采用单一或多种化疗药物联合的治疗方案,但长期化疗易产生耐药性,是肿瘤致死的主要原因。然而,目前临床治疗没有克服肿瘤耐药的有效手段。
2024年1月23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冯四洲主任医师、裴晓磊副研究员和北京大学王应教授合作在《自然-通讯》发表一项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揭示了SCIMP+外泌体主导肺炎早期免疫过程中肺泡巨噬细胞与中性粒细胞的协同抗感染作用机制,为肺炎患者的临床诊治提供了新靶点。
2024年1月17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与山东大学合作在Nature Microbiology上发表论文,题为Gut commensal Christensenella minuta modulates host metabolism via acylated secondary bile acids,阐明了以小克里斯滕森氏菌为代表的肠道共生菌通过产生一类全新的次级胆汁酸——酰基胆酸,缓解宿主...
如果体检时发现体内有肾结晶或肾结石,人们的第一反应是要多喝水。按照常规认知,尿路里的颗粒物全靠流动的尿液才能带走。然而,最新研究表明,尿液冲刷并不是清除尿路颗粒物的唯一机制
热带转化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带头人谭光宏研究员团队与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乳甲外科郑武平主任医师课题组合作,发现了一种来自海南热带植物牛角瓜根部提取的新型强心苷类化合物3′-epi-12β-hydroxyfroside(FyFS),其药理作用与传统的强心苷类化合物地高辛(DIG)有所不同。他们的成果论文《3′-epi-12β-hydroxyfroside-mediated autophagy ...
近日,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屈延团队在 Advanced Science(IF:15.1,JCR Q1, 中科院1区)发表题为“Astrocyte-Derived Extracellular Vesicular miR-143-3p Dampens Autophagic Degradation of Endothelial Adhesion Molecules and Promotes Ne...
2023年11月8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卜鹏程团队、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刘金波团队以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张鹏团队在《发育细胞》杂志发表论文,首次揭示了CLMP作为新的抑癌因子抑制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
2023年10月27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在国际期刊《先进科学》杂志发表论文,揭示了铁蛋白载硒降解融合蛋白AML1-ETO诱导分化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新机制
近日,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住培医师姚志猛博士作为第一作者近日在国际著名期刊《JCI insight》发表了题目为“Age-related decline in hippocampal tyrosine phosphatase PTPRO is a mechanistic factor in chemotherapy related cognitive impairment”的学术文章,报道...
近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邱伟/汤常永团队联合美国布朗大学教授Alvin Huang研究发现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患者血液和脑脊液中CHI3L1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并与认知功能障碍相关评分存在相关性。相关成果发表于《科学进展》。
脓毒症脑病是指非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脓毒症引起的弥漫性脑功能障碍,是脓毒症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特征表现为认知功能和意识状态的改变,包括注意力下降、昏睡、谵妄和情绪异常等。既往研究发现,单胺类神经递质紊乱可能是导致患者认知障碍的重要原因。然而,在脓毒症脑病患者脑中,同样作为认知功能执行者的胆碱能系统改变却鲜为人知。
2023年7月17日,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脑图谱与类脑智能实验室脑网络组研究中心蒋田仔团队在精细时空尺度下揭示了在特定情绪状态下颅内电刺激(intracrani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iES)调控眶额皮层(orbitofrontal cortex,OFC)改善个体情绪状态的神经电生理机制。该研究对开发更精准有效的情绪障碍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有望为情绪障碍患者带来更切...
2023年6月15日,国际学术期刊Blood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王兰研究组题为“The cell non-autonomous function of ID1 promotes AML progression via ANGPTL7 from the microenvironment”的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揭示了骨髓微环境中转录调控因子ID1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
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和青岛大学研究人员首次解析脯氨酸羟基化修饰调控2型糖尿病进展的新机制,揭示了脯氨酸羟化酶3(PHD3)通过羟基化增加糖异生关键转录因子CRTC2的核定位与活性,进而增加肝脏糖异生基因表达和葡萄糖产生。该研究成果于5月30日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在线发表。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