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临床医学 >>> 内科学 >>> 风湿病学与自体免疫病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风湿病学与自体免疫病学 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记录19条 . 查询时间(0.847 秒)
2024年1月2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副主任医师赵继军与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教授杨克礼课题组和中国科学院上海免疫与感染研究所研究员刘博课题组合作,首次从棕榈酰化循环调控的角度揭示了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机制。相关成果发表于《自然-通讯》。
近日,北京协和医院曾小峰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余学清教授、中日友好医院崔勇教授和北京协和医院李梦涛教授合作完成了一项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肺动脉高压(SLE-PAH)基因组学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风湿病学领域顶级期刊Arthritis&Rheumatology(IF:13.3)上。研究发现,HLA-DQA1*03:02是SLE-PAH发病的易感基因型,携带该变异与预后不良相关,上述研究成果为SLE-PAH...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专利:热休克蛋白gp96在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应用
科学家在一项临床研究中对5名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进行CAR-T细胞疗法之后,无药缓解达17个月。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自然—医学》。
“孩子眼睛能看见了,能看到我的手指了!”一直都在关心朱朱(化名)病情的肾脏风湿免疫科几位医生高兴地跳了起来,如同女足夺冠一般激动。这个倾注了全科室心血的女孩在经历了一个长假的治疗后,原本失明的右眼终于重见光明。
5月10日是第18个世界狼疮日,在世界狼疮日到来之际,由中国康复医学会风湿免疫康复专业委员会、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办,葛兰素史克提供支持的我国首批“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规范诊治中心”(简称“SLE中心”)项目5月6日在北京正式启动。
为促进重庆地区风湿病学学术交流与发展,提高风湿免疫科医生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葡萄膜炎等的早期识别和诊治能力,由重庆市医学会主办,重庆市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承办的风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学组学术交流会议将于2020年12月-2021年6月通过腾讯平台召开,届时将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及市内、外代表参加。
“通常系统性红斑狼疮不会立刻致命,但是药物的不良反应反而可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问题,如何更好控制疾病活动、延缓器官损伤、减少用药不良反应及提高生活质量是当前SLE治疗急需解决的问题。”7月12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医师何菁在“2020年中国免疫学会临床免疫分会线上会议”上说道。
针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研发的候选新药马来酸蒿乙醚胺,是由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左建平课题组和李英课题组共同研发的,是具有更强免疫抑制活性的水溶性青蒿素衍生物,已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临床试验批件。近期,通过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的伦理审查,该药II期临床试验已在该院风湿免疫科开展。
2019年4月25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上海风湿病研究所所长沈南课题组、中科院生化与细胞所的陈玲玲课题组、中科院计算生物学研究所杨力课题组合作在《细胞》(Cell期刊)发表题为《环形RNA的结构与稳定性参与调控先天免疫PKR的激活》(Structure and Degradation of Circular RNAs Regulate PKR Activation in Innate ...
观察丙种球蛋白联合甲泼尼龙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疗效及其对患儿Th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收治且确诊为SLE的40例住院患儿,根据随机抽签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患儿在糖皮质激素治疗基础上加入丙种球蛋白联合甲泼尼龙辅助治疗,对照组患儿在糖皮质激素治疗基础上加入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均治疗3个月,对两组患儿治疗后的系统...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的社会支持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制订相应慢性病管理策略。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抑郁症筛查量表(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PHQ-9)、广泛性焦虑量表(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目的 检测趋化因子配体19(C-C chemokine ligand 19, CCL19)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SLE患者临床和实验室指标的关系,探讨CCL19在SLE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法检测9...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多因素参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研究证实,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转录因子与细胞因子表达以及抗原呈递等异常或缺陷在SLE的发病中有重要作用,导致包括皮肤、肾、肺、中枢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及关节肌肉等多系统、多器官的损伤[1]。SLE患病率约70/10万,目前我国至少有100万以上的患者,尤以育龄期女性多见,其病因及发...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