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生物医学工程 >>> 生物医学工程学其他学科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生物医学工程学其他学科 生物医学相关记录309条 . 查询时间(0.183 秒)
助理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1. 半导体聚合物2. 近红外二区光声成像3. 伴随式诊断4. 癌症早期诊断5. 肿瘤精准治疗6. 其他生物医学应用:病原体检测、神经元调节等
罗永祥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1)3D生物打印多功能生物支架用于组织修复(2)3D生物打印构建人工血管网络组织(3)3D打印药物、生长因子可控释放植入体的研究。
孔湉湉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微流控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2023年7月19日上午,生物医学信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第五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创新港泓生楼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饶子和,副主任陆祖宏教授,委员万明习教授、杜亚楠教授、吴开春教授、陈良怡教授、陈佺教授、徐峰教授、高峰教授、焦李成教授参会。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别朝红教授、科研院基地与成果处种道彤教授、生命学院党委书记刘茹出席会议。实验室固定人员和学院教师代表百余...
梅林教授,复旦大学药学本科,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生物医学工程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和清华大学博士后。2010年任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副教授,2017年任中山大学“百人计划”教授、博导。天津市生物医学材料重点实验室重点实验室主任。
2022年12月11日,历时5月余,在第三届“生物医学科学”本科专业建设研讨会上,生物医学科学专业虚拟教研室成员单位一致审定通过《生物医学科学专业教学质量标准》,正式发布并执行。
近日,由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主办,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承办的第七届全国大学生生物医学工程创新设计大赛经过线上决赛答辩环节,在浙江杭州圆满落幕。本次大赛中,南方科技大学深港微电子学院本科生丁若辰、杨圳森的“基于全打印方式的可穿戴汗液传感器系统”项目(指导老师:林苑菁助理教授)荣获全国三等奖。
为加深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大一同学对本专业的了解,深圳大学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开展了首届医疗器械卓越工程师成长规划系列讲座,邀请了陈昕院长以及现任新产业生物仪器研发中心总监的优秀毕业生尹力师兄为同学们作分享介绍。
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杨成彬助理教授在期刊Nano Energy(IF:17.88,中科院1区,TOP)上发表题为“Self-powered triboelectric nanogenerator driven nanowires electrode array system for the urine sterilization”的研究论文,医学部博士生张欣梦与研究生黄浩强为并列第一作者,本科生...
2021年12月16日,黑龙江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以线上形式举办了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付宜利教授全票当选新一届黑龙江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理事长。本次会议共有200余位省内会员出席,分别来自哈工大、哈工程和哈医大等高校、医学院所和相关医疗企业,列席本次大会的有黑龙江省科协学会学术部吕强部长、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七、第八届理事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医学科学与工程学院樊瑜波院长。
2021年1月12日,生物医学研究院召开2021年度全院总结大会。研究院党委书记储以微作年度党务总结报告暨个人述职述廉,执行院长徐国良院士做年度工作总结报告。研究院副书记周悠悠等领导班子成员以及研究院全体师生出席大会,会议由副院长陆豪杰主持。
胡本慧,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于南京大学匡亚明学院获得理学学士学位,于中科院长春应化所获硕士学位,博士毕业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曾在新加坡CREATE研究中心和美国斯坦福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8年12月起任南京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信息学院教授,学术带头人。2019年入选‘江苏特聘教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项目,研究领域为可植入生物材料与柔性智能诊疗微器件,应用于实时检测和诱导组织修复...
吴小玲,盟员,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生物医学工程学系主任。江苏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理事。江苏省第二届数字委员会委员。从教36年,主讲医用物理学、医用物理学实验、大学物理、电路分析及实验、医学成像原理、生物医学传感器和生物医学工程导论7门课程。主要研究纳米磁性材料及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开展了多磁源的实时动态定位及基于磁传感器的康复实时训练系统研究、磁性靶向药物及生物磁的实时检测研究, 目...
单细胞全基因组测序技术(scWGS)可以有效揭示生物样品中不同细胞之间的异质性,并系统鉴定单个细胞的基因组中发生的遗传变化,例如拷贝数变异(CNV)和点突变(单核苷酸变异,SNV)等。过去十年,研究人员已经开发出多种单细胞基因组扩增技术,例如简并寡核苷酸引物PCR扩增技术(DOP-PCR)、多重置换扩增技术(MDA)、多重退火和基于环的扩增循环技术(MALBAC),以及通过转座子插入和体外转录进行...
近20年来,超分辨荧光显微成像技术的出现有效打破了光学衍射极限的束缚。基于单分子定位技术的超分辨显微镜(SMLM)和受激发射损耗显微镜(STED)以及结构光照明超分辨显微镜(SIM)等技术在众多课题组的努力下都得到了长足发展,尤其是结构光照明显微镜由于成像速度快、光毒性小、无需特殊荧光标记等优势,已成为生命科学领域尤其是活细胞成像中最受欢迎的技术手段。近期,苏州医工所李辉课题组围绕着结构光照明超分...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