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 >>> 公共管理 >>> 行政管理 城市管理 公共经济与公共政策 教育经济管理 社会保障与公共安全 土地资源管理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 科学学与科技管理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公共管理 生态环境相关记录20条 . 查询时间(1.101 秒)
2023年9月4日,兰州新区西岔园区管理委员会党委书记龙卫东、福建农林大学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林占熺一行到访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并举行科技合作对接座谈会。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促进我国西部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培育高水平办刊人才,2023年3月至6月,西部科技期刊联盟开展第三届“西牛计划”项目评选活动,共评出35名优秀主编(社长)、51名优秀编辑部(室)主任、64名优秀编辑、73名优秀青年编辑、16名优秀新媒体编辑、77个优秀编辑团队。
2022年8月27日,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承担的中国科学院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科技工程”项目二“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协同管理与综合治理示范”2022年度中期推进会议在江苏南京召开。
2021年4月8日,福建能源监管办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就如何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能源和谐发展组织开展专题学习研讨会,研讨内容按照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要求,重点围绕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推动能源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侯鹰,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土地利用的生态效应,生态系统服务评价。主要利用生态模型、土地利用模拟、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从区域和城市尺度开展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环境效应、生态系统服务同人类活动关系的研究工作。目前主要开展流域和城乡区域生态系统服务时空格局、供需关系、以及服务间关联的研究。发表论文30余篇。
生态环境科技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其发展路径具有历史性、科学性和社会性等特征,是科学、技术、社会视域下生态环境科技在历史语境、认知语境、科学语境和社会语境中不断推进的过程。目前,由于对生态环境科技发展相关历史问题认识不足,不同群体认知、生态环境科技体系、不同语境之间的协同水平较低,影响了我国生态环境科技的发展。为此,必须通过解决历史语境问题,提高不同群体的认知水平,加快生态环境科技体系建...
2012年5月9日,应王如松院士邀请,国际生态城市建设理事会主席Ian Douglas教授访问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作了题为Progress on Ecocity Development: from Ideas to Reality的精彩报告,就生态城市的内涵、建设途径及典型范例等方面研究进行了交流,并耐心而详细地回答了听众的提问。报告会由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主任欧阳志云研究员主持,100余位...
基于RS和GIS技术,研究了丹江口库区1990—2007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状况,采用空间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模型,评价了库区生态环境脆弱性,探讨了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环境脆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库区土地利用格局承受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两方面相互矛盾的巨大压力,1990—2007年间,除水田和旱地减少外,其他用地比例均有不同程度增长。②18 a间,库区生态环境整体状况有所...
生态学的角度,结合高沙土的土壤特性和农业利用现状,分析了高沙土农区耕作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利用高沙土的生态对策。
从科技发展及应用引发自然生态负面效应问题这一现象出发,阐述了科技发展诱发的生态环境负效应表征与相关制度改善的必要性;科技发展是人类认识自然的结果,科技应用是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因此,人类解决科技应用中所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也须从根源着手;运用制度分析的方法,从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这两个层面,提出解决科技应用造成自然生态环境负面效应问题的策略,通过制度来规范、引导、约束人类对科技发展及应用的方向,从而降...
土地整理生态环境评价及其时空配置是进行区域土地整理的科学基础.文中以山东省青州市为例,在深入分析土地整理特点和青州市自然社会条件的基础上,构建了土地整理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运用综合指数法和GIS技术取得各评价单元综合得分,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区域土地整理时空配置.结果表明,青州市耕地和未利用地共1 446 km2,近期土地生态环境整理区主要分布于平原区的西北部,占耕地和未利用地总面积的15...
不适当的农地整理工程措施对土壤性状、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稳定性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它使土壤中速效磷、速效钾、活性有机质下降,土壤微生物数量减少,农田生物栖息地环境退化,而且使农业生态系统的缓冲和补偿能力、抵御灾害能力及适应环境能力下降。该文提出了生态环境保育型农地整理结构、田间道路和河渠沟的模式设计方法。
该文以黄土丘陵区纸坊沟为研究区,系统分析了该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变化的影响,并深入探讨了土地生产力变化与生态环境改善间的关系及政策在其中的作用。结果表明,由于林草植被在控制水土流失方面的特殊作用,林灌草用地与农耕地间的相互转化,是导致流域生态环境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在1958年,由于植被的彻底破坏,流域不仅土壤侵蚀剧烈,而且土地生产力也为历史最低水平,生态环境极度恶化。随着林草植被的恢复...
该文以山东广饶县为例,进行了滨海集约农区耕地生态环境的评价研究。采用土壤图和土地利用现状图的叠置方法划分评价单元,系统聚类与Delphi法结合筛选参评因素,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其权重,模糊评判法确定耕地生态环境等级。结果显示,广饶县耕地生态环境总体良好,一、二等地占总面积的39.92%;三、四等地占总面积45.75%;五、六等级仅占14.33%。耕地生态环境等级由东北沿海向西南部的过渡,与耕地...
基于1985~2000年间的高分辨率土地利用/土地覆盖数据,对位于农牧交错带的陕北榆林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区域生态环境效应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985~2000年,榆林市土地利用变化区域差异明显,土地利用变化多分布在北部风沙滩地区,表明这些地区的土地利用变化过程相对活跃。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上得到改善,但局部地区恶化也相当严重,且在县级尺度上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分异特征。在大的区...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