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临床医学 >>> 妇产科学 >>> 妇科学 产科学 围产医学 助产学 胎儿学 妇产科手术学 妇产科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妇产科学 乳腺癌相关记录40条 . 查询时间(0.178 秒)
近日,华中农业大学教授韩鹤友团队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教授赵彦利、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副主任医师梁华庚合作,针对临床上常用的光声试剂在注入肿瘤病人体内后一直保持常开(always on)状态的早期诊断及治疗瓶颈,设计了一种原位纳米酶放大的近红外II肿瘤精准治疗平台,实现了对乳腺癌的化学动力学和光热联合治疗。
为提高妇女群体对子宫颈癌和乳腺癌防治的认识,促进社会公众对女性健康的关注和关爱,近日,中国癌症基金会、温州市医学会联合主办的2020年“为了姐妹们的健康与幸福”全国子宫颈癌和乳腺癌防治大型公益活动。
探索腋窝逆行淋巴示踪技术(ARM)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中的应用,精准定位前哨淋巴结((SLN)和ARM淋巴结在腋窝的解剖分区。将亚甲蓝染色法示踪SLN技术与吲哚菁绿荧光染色法ARM相结合,分析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乳腺外科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35例术前临床分期为T1-2N0M0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中收集并记录患者资料,并通过具体的试验数据,分析肋间臂神经(I...
了解诊断期乳腺癌患者病耻感现状及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广州市某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108例诊断期乳腺癌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社会影响量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进行横断面调查。
探讨动态增强MRI评价和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疗效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经手术病理 证实为浸润性乳腺癌并行术前NAC的患者资料。依据化疗前后组织病理学改变进行的疗效评价,将病人分为病理完全 缓解组和病理非完全缓解组。对比分析化疗前后两组动态增强MRI检查参数数值变化的差异,以病理反应性标准分组 为金标准,对其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进行ROC曲线分析,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
以郝希山院士领衔的医疗团队,以中国女性发病率第一的乳腺癌早诊早治为切入点,以提高早诊率和临床疗效为导向,构建适合我国女性的乳腺癌预防筛查体系,探索保乳手术、乳房重建术等关键治疗技术,建立基于中国人遗传特点的预后预测分子模型,完善个体化治疗模式,最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探讨血浆钙离子、25-羟基维生素D、组织中钙敏感受体(calcium sensitive receptor,CaSR)及E-钙黏蛋白(E-calciummucin,E-cadherin)在乳腺癌患者中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经手术切除治疗的乳腺癌患者360例(A组)、同期100例乳腺良性肿块患者(B组)和40例乳腺癌旁组织标本(距癌灶边缘5cm)(C组...
采用细胞悬液种植法和组织块移植法建立裸大鼠人乳腺癌皮下移植瘤模型并观察其生物学特性。 方法 体外培养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注射于10只同种雌性裸大鼠皮下,2周后处死2只成瘤裸大鼠,将皮下瘤修剪成2 mm3的组织块移植入10只同种雌性裸大鼠皮下。4周后将所有裸大鼠处死,取出皮下瘤。通过巨检、镜检、免疫组化等观察肿瘤的生物学特性。 结果 采用细胞悬液种植法的10只雌性裸大鼠皮下均成瘤...
目的探讨孕激素膜受体1(PGRMC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状况及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可能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回顾性分析检测60例乳腺癌PGRMC1的表达,并评价其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转移,化疗敏感性以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60 例乳腺癌组织PGRMC1 表达阳性37 例,阴性23 例。PGRMC1 的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P=0.004)、肿瘤大小(P=0.03)和临床分期(P=0.039)...
甘肃医学院病理解剖学课件19 乳腺癌
目的:研究妇女绝经前后体重指数(BMI)与乳腺癌关系。方法:搜集2001年至2004年10 902例霞山辖区20岁以上妇女妇科病普查及乳腺癌筛查的资料,并对绝经前后BMI与乳腺癌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妇女绝经前BMI>24者,指数越高乳腺癌发生率越高(P<0.01),而绝经后乳腺癌发生率则以BMI 24~25最高(P<0.01)。结论:绝经前后BMI高是乳腺癌的高危因素。
目的:观察滑石粉混悬液治疗乳腺癌根治术后淋巴漏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方法: 对34例乳腺癌根治术后淋巴漏患者于积液区注入滑石粉混悬液。 结果: 34例病人经以上治疗后淋巴漏所致积液均得以缓解并消失,局部疼痛和发热为主要不良反应,其余并发症少见。结论: 滑石粉混悬液治疗乳腺癌根治术后淋巴漏所致积液简便易行,疗效好,安全性高。
目的:通过全身骨显像对乳腺癌骨转移规律及影像特征的研究,以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方法:对两年多时间来我院的乳腺癌患者,不分年龄组,进行SPECT全身骨扫描,并以病灶部位放射性分布较周围正常组织增高或减低为判断标准。结果:乳腺癌骨转移发生中轴骨转移的患者数相对较多。而发生在周围骨骼转移的相对较少。结论:通过对103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进行骨扫描,分析和总结其结果发现转移灶多发生在中轴骨。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