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中国语言 >>> 汉语研究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中国语言 认知相关记录34条 . 查询时间(0.17 秒)
储泰松教授《梵汉对音与汉语语音认知》发表于《中国语文》2022年第5期。文章认为:随着佛经的传入及翻译,汉人在研习梵文的基础上,对汉语语音的认知由笼统到细微,且能突破表意文字的束缚进行汉语语音结构分析,这不能不说是一项创举。基于对梵文字母及其拼合方式的认识,汉人总结出汉梵两种语言语音系统存在的差异;通过比较,对汉语发音部位、发音方法、介音与韵尾、音节拼合及其变化的认知也逐渐清晰起来,并最终以韵图的...
该书通过列举形形色色极具代表性的汉英词典中的词类标注,分析阐述了汉英词典和现代汉语中的同类标注,并进行了分析、统计,对汉英词典中的词类识别差异做了详尽、令人信服的调查,由此预见了词类标注对汉英词典译义准确的影响。书后附录罗列了各项分类数据,便于研究者查询。
2021年12月2日下午,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教研室党支部和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党支部联合开展了“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支部教师党员赴良乡校区,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21级大一新生举办了“专业认知与专业学习”师生交流会。支部韩宁、雍繁星、杨海健、赵雪沛、张敏杰、张贵等六位教师党员参加了交流会。
国际教育学院语言教学、认知与习得开放研究中心于2021年3月31日星期三下午召开了2021年度第一次研讨会,研究中心主任刘玉屏教授、学院教学副院长江傲霜副教授、陈天序副主任、张海威副主任、谷陵副主任以及数位研究中心成员参加了这次研讨会。
第八届中国术语学建设暨术语与认知国际学术研讨会、术语管理与术语规范使用培训班拟于2021年7月中下旬在哈尔滨市举行。“中国术语学建设学术研讨会”自2004年创办以来,已经成功举办七届。为了进一步推动中国术语学的建设和发展,加强中国术语学界与国外学者的交流和沟通,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黑龙江大学、俄罗斯科学院拟于2021年7月中下旬在哈尔滨召开“第八届中国术语学建设暨术语与认知国际学术研讨会”...
近日,我校国际教育学院语言教学、认知与习得开放研究中心传来捷报,刘玉屏教授、陈天序副教授、张海威副教授和韩笑老师的4篇论文被学界权威期刊《世界汉语教学》和《语言教学与研究》录取、发表。
本文采用音位负担量的计算方法,计算了汉语方言20个点的音位负担量,研究表明:1)音位负担量的统计方法可以用于音位认知的研究;2)汉语方言每个声母、韵母和声调的总负担量可定量描写它们的音位功能;3)汉语方言声母、韵母和声调的负担量范围反映了汉语方言母语者音位认知的范围和有可能变化的方向;4)汉语各方言声母、韵母和声调的聚类分析显示了它们各自的功能和相互关系;5)基于声韵调负担量的聚类分析,从一个新的...
通感(synaesthesia)指的是语言中某一感觉域的感知可以通过另一感觉域的概念进行描述(Williams,1976)。如现代汉语“冷色”,视觉颜色可以通过触觉温度来描写;英语sweet voice,味觉概念可以用于修饰听觉。鉴于对汉语通感研究不够充分的现状,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语料库的研究方法,并且通过通感在汉语中的系统性表现、汉语通感规律对相关语言学假设的影响、以及通感在跨学科研究中的意义,论...
在中国南方部分民族语言中,名词存在生命度的认知范畴。这一范畴就标记方式而言具有多样性。根据标记对象所属或所依附词类的差异,标记方式可以分为自标和他标两大类。自标可以细分为名词词头、名词复数标记、名词指小标记、名词性别标记、名词施格/对象格标记五小类;他标可以细分为第三人称代词、人称代词领属标记、指示代词复数标记、疑问代词、数词、量词和动词七小类。
2019年5月3日,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汉语隐喻的逻辑表征和认知计算”(18ZDA290)开题论证会在浙江大学西溪校区召开。清华大学教授、国家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刘奋荣,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逻辑研究室主任刘新文,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马明辉等五位校内外专家与课题组成员、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学生30余人参加了会议。
温度词是描述人类感官的词汇之一,对其认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运用认知语言学的基础理论,对汉英基本温度词“热”/“hot”和“冷”/“cold”进行认知探索,重点分析认知的具体过程,得出投射分析的基本情况、 三个结论和一条基本规律。认知主客体的一致性和语言接触是共性产生的原因,而语言本身、地理人文和风俗习惯因素是差异产生的主因。
由沈家煊先生主编的论文集《现代汉语语法的功能、语用、认知研究》2005年在商务印书馆出版,该书收集了由沈家煊先生率领的研究团队在书出前五年间的研究成果。沈先生在那本书的序言中说:“这个方向的研究还要继续进行下去,因此这个论集只是代表我们阶段性的研究成果”,十年过去了,沈先生及其团队持续进行现代汉语语法功能、语用和认知角度的研究,这种研究取向在学界也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更多的中青年学者在这个方向上...
浙江外国语学院现代汉语通论课件第四章 语法 第十一节 句法语义的认知解释。
本文在对已往的“了”的研究的基础上,从认知类型学的角度对汉语“了”的问题进行研究。认为汉语是以动作过程和动作结果之间的“界变”为轴心的、重视“变”与“非变”的语言。这一点同以动作过程为轴心的英语和日语是有所不同的。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