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临床医学 >>> 临床诊断学 保健医学 理疗学 麻醉学 内科学 外科学 妇产科学 儿科学 眼科学 耳鼻咽喉科学 皮肤病学 神经病学 精神病学 急诊医学 核医学 护理学 临床医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临床医学 灵长类相关记录15条 . 查询时间(0.102 秒)
2023年9月22日,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常乐研究组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研究论文。该研究结合功能核磁共振、电生理记录和深度学习等技术手段,系统解析了猕猴和人类被试高级视觉区的特征选择性和拓扑组织规律,为探究视觉系统的演化和发育、构建类脑的视觉加工模型奠定了重要基础。
首届金砖国家神经科学研讨会在沪召开,为发起“全脑介观神经联接图谱”大科学计划奠定基础。
衰老往往伴随着大量社会行为与生物变化,包括认知能力、健康和寿命的下降。此外,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神经退行性疾病(如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增加,这表明大脑中与年龄相关的变化可能是这些疾病发病机制的因素。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研究团队利用灵长类动物大脑的多区域转录组分析,揭示了灵长类动物衰老和社会环境的特征。该研究成果于近日发表在《Nature Neuroscience》杂志上,题为:Multir...
2020年9月9日下午,医学院在沙河校区主楼151会议室举办第六期“医工结合”学术沙龙,主题为“灵长类动物前额叶与后顶叶皮层介导决策的神经机制”,邀请到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周阳研究员主讲,医学院郑毅副教授主持沙龙。
心血管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症)是人类健康的重大威胁,伴随衰老而发生的血管结构和功能的退行性改变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由于不同来源的血管壁细胞存在高度异质性,目前尚不明确人类老年血管的细胞组成和分子特征,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们对人类血管衰老机制的深入理解,并制约了心血管衰老及相关疾病干预手段的发展。 2020年5月5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曲静研究组、刘光慧研究组与北京大学汤富酬研究组...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项鹏教授、柯琼副教授研究团队与深圳先进院脑认知与脑疾病研究所、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华南农业大学等团队合作,应用CRISPR/Cas9 技术成功制备出新型模拟人类自闭症SHANK3基因突变的灵长类动物模型,并获得基因突变后代,首次在灵长类动物重现了人类自闭症谱系障碍(Phelan-McDermid综合征)的临床症状:突变猴表现出睡眠障碍,运动缺陷和重复刻板行为增加,以及社交和学习障碍...
依托深港脑科学创新研究院和筹划中的深圳市脑解析与脑模拟重大科技设施研究平台,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脑认知与脑疾病研究所、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中山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国际团队合作攻关,在自闭症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的研制上取得新突破。6月13日,相关成果“Atypical behaviour and connectivity in SHANK3-mutant macaques”以长文形式发表在国际学...
2019年6月8日,EBioMedicine 在线刊登了一篇关于急性青光眼视锐度损伤的研究论文。该项研究由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的孙兴怀研究组研究人员,在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科院灵长类神经生物学重点实验室视知觉脑机制研究组研究员王伟指导下完成。青光眼是临床上最主要的不可逆性致盲性眼科疾病。青光眼的发生与发...
首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李晓光教授团队于2018年5月在《PNAS》(IF:10.414)在线发表题目为"NT3-chitosan enables de novo regeneration and functional recovery in monkeys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的研究论文,李晓光教授、杨朝阳教授,同济大学孙毅教授为论文共同责任作者。该团队首次证明,我国...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杨黄恬研究组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教授王建安、胡新央团队的研究成果,以Lack of Remuscularization Following Transplantation of 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Derived Cardiovascular Progenitor Cells in Infarcted Nonhuman Pr...
脑科学研究如今已是大国必争之地,美国、日本、欧盟相继斥巨资启动大型脑科学项目,中国如何在这场脑科学竞赛中领先?3月11~12日,香山科学会议在深圳召开以“非人灵长类脑与认知”为主题的第588次学术讨论会,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蒲慕明在会上表示,非人灵长类研究将成为我国引领国际脑科学发展的突破方向,并有可能成为由中国科学家主导的大型国际合作计划。
2017年3月11至12日,主题为“非人灵长类脑与认知”的第588次香山科学会议在深圳紫荆山庄举行。六十余位国内外脑科学领域院士专家“华山论剑”,围绕国际脑与认知研究的前沿技术及发展态势、我国非人灵长类脑与认知研究的状况与攻关方向两大议题进行探讨。
2016年1月26日,《自然》期刊在线发表了题为《MECP2转基因猴的类自闭症行为表征与种系传递》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仇子龙研究组与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苏州非人灵长类研究平台孙强团队合作完成。该研究通过构建携带人类自闭症基因MECP2的转基因猴模型及对MECP2转基因猴进行分子遗传学与行为学分析,发现MECP2转...
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教授杨振纲课题组,在最新的一项研究中发现同为灵长类的人类和猕猴的大脑皮质抑制性神经元,均起源于胚胎时期的基底神经节隆起部位,而不是科学界长期以来所认为的来源于大脑皮质本身。该成果可能为治疗癫痫和自闭症等脑疾病提供新思路和新手段。日前,相关研究在线发表于《自然—神经科学》。
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复旦大学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杨振纲教授课题组近日在大脑皮质发育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他们发现同为灵长类的人类和猕猴的“大脑皮质的抑制性神经元”均起源于胚胎时期的基底神经节隆起部位,而不是科学界长期以来所认为的来源于大脑皮质本身。该成果可能为治疗癫痫和自闭症等类似脑疾病提供新思路和新手段。该研究成果近日在国际知名学术刊物《自然神经科学》杂志上在线发表。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