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电子技术 光电子学与激光技术 半导体技术 电子科学与技术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电子科学与技术 科学家相关记录119条 . 查询时间(0.442 秒)
人工电子电路主要基于电子和空穴进行信号传输和运算,而自然界中生命体内的信息传递和能量转换则主要依赖于复杂的离子体系。以人体为例,生物系统通过协调多种离子,如钾、钠、钙和氯离子等,实现各种纷繁复杂的生理功能。形象地来说,各种离子就像一颗颗小球,在受到刺激信号(如电信号等)时,按需向目的地前进。
2023年11月15日,全球领先的专业信息服务提供商科睿唯安发布2023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遴选全球高校、研究机构和商业组织中对所在研究领域具有重大和广泛影响的顶尖科学人才。南京邮电大学电子与光学工程学院赵强教授凭借在交叉学科领域的突出贡献和学术影响力荣登榜单。
据科技日报报道,澳大利亚科学家领导的一个国际团队研制出首款自校准光子芯片,其能“变身”数据高速公路上的桥梁,改变当前光学芯片之间的连接状况,提升数据传输的速度。最新研究发表于《自然·光子学》杂志。
2022年5月30日,在第六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到来之际,经过初评、终评和公示等程序,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防科工局决定命名140个单位为2022年度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宽禁带半导体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成功入选。
柔性可拉伸的电极在可穿戴设备中记录肌肉电活动、脑机接口获取脑或神经界面信号等方面均具有广泛的应用。近日,来自美国斯坦福大学和我国天津大学、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等单位的科研团队在《Science》杂志发表了题为“Topological supramolecular network enables high conductivity in stretchable organic bioelec...
近日,中国科学院公布了2021年度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获奖者名单,全院共有10名青年科技人才入选,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游经碧研究员位列其中。游经碧研究员2010年在半导体所获得博士学位,2015年到半导体所工作,主要从事钙钛矿半导体光电器件研究。带领团队连续两次创造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效率世界纪录,实现了中国研究团队在此领域世界纪录零的突破,打破了该领域世界纪录长期被国外研究机构垄断的局面;发明了...
近日,第58届全球设计自动化大会(ACM/IEEE Design Automation Conference 2021)在旧金山举办。大会揭晓了2021年度“40岁以下优秀创新者”榜单(Under-40 Innovators Award),在专用芯片敏捷开发、芯片安全、智能制造等方向有重要贡献的4位科学家获得该项殊荣。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计算所)副研究员王颖上榜。
记者颜维琦从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获悉,该所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利用自行研制的具有国际领先综合性能的超强超短激光装置,在基于激光加速器的小型化自由电子激光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22日,相关研究成果作为封面文章发表于《自然》(Nature)杂志。
随着数字时代的兴起,在设备之间无线传输信息的WiFi源数量呈指数级增长。这使得WiFi使用的2.4GHz射频得到广泛应用。但当人们不使用WiFi访问互联网时,它们就处于非活跃状态,造成巨大的信号资源浪费。为了充分利用这种闲置能源,新加坡国立大学电机与电脑工程系郭永新教授的研究团队和日本东北大学深见俊辅教授的研究团队合作开发了一种新技术,运用一款名为“自旋转矩振荡器”(STOs)的微型智能设备来收集...
近日,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教授周鹏团队与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胡伟达团队合作,利用二维原子晶体的双极性固有特征,实现了单晶体管基非线性逻辑运算,为高性能低功耗智能系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电子学》。
我们这个高速的世界不断需要新方式处理和存储信息。几十年来,半导体和磁性材料一直是数据存储设备的主要组成部分。然而,近年来,研究人员和工程师转向了铁电材料,这是一种可以用电操纵的晶体。2016年,由于科学家发现了铁电体结构中的极涡(本质上是螺旋形原子群),铁电体研究变得更加有趣。现在,由美国能源部阿贡国家实验室领导的一组研究人员,发现了这些漩涡行为的新见解,这些见解可能是将它们用于快速、通用的数据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彭新华教授研究组及其合作者首次在弗罗凯量子体系上实现微波激射器,为超高精度超低频磁场测量以及暗物质搜寻等研究提供全新途径。该成果日前发表于《科学进展》。微波激射器是利用电磁波与原子或分子等量子系统的共振相互作用,在微波波段获得放大或振荡的量子器件。迄今只有少数物质能实现微波激射器,目前仅在静态体系上实现过。对于含时周期变化的体系(即弗罗凯体系),此前未有任何理论和实验报道。
微波是人类观察世界的另一只“眼睛”,利用微波遥感技术可以测绘人类难以涉足地区的地形地貌、探索广袤神秘的宇宙太空。随着人类对未知世界探索的不断深入,经典微波测量方法在探测灵敏度和测量精确度方面都已经无法满足现实需求。
山西大学激光光谱研究所贾锁堂教授和肖连团教授带领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里德堡原子微波超外差接收机样机,极大提升了微波电场场强的探测灵敏度,微波测量灵敏度达55nV/(cm·Hz1/2),优于之前国际最好水平1000倍,最小可探测微波场强约400pV/cm,优于之前国际最好水平10000倍。该团队的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自然·物理学》。论文第一作者为博士研究生景明勇,共同第一作者为胡颖教授,通讯作...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研究团队在实现两个半导体量子比特与微波谐振腔强耦合的基础上,开发出新型谱学方法并系统表征了两比特间的耦合强度演化。研究人员制备了千欧姆量级的高阻抗SQUID(超导量子干涉器)阵列谐振腔,大幅提高了半导体量子比特与谐振腔的耦合强度,实现了两个非近邻量子比特间的强耦合。在此基础上,课题组进一步发展了新型谱表征方法。与传统表征方法不同,研究人员通过改变两个量子比特的工作频率得到两比特相...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