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中国语言 >>> 汉语研究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中国语言 考察相关记录31条 . 查询时间(0.16 秒)
刘锋杰教授《徐幹“美育群材”的发生意义考察——“美育”是一个外来词吗?》发表于《江淮论坛》2023年第3期。文章认为:徐幹提出“美育群材”一语,指的是用学“艺”的方式来审美地培育人才,通过对技艺、容貌、言辞等的培养,达到对心志、仁义、德行的养成。就讨论“艺”的语境而言,“美育”一词含义近似现代“美育”概念。徐幹与席勒都主张通过审美方式改造自然性格或世俗人心,以达到培养伦理性格或德性品质的目标。但席...
“准定语”现象引起了汉学界的极大兴趣,有关讨论文章时常出现,争论较多。本文从动词隐含、动态组合、原型范畴等角度阐述“准定语”偏正短语的成因,认为“N1+的+N2”偏正短语是动词隐含短语:如果其中所隐含的动词不明确,则该短语不能成立;静态不能成立的,进入动态组合如果能激活特定动词,则能成立;静态成立的,如果该短语在特定组合中激活出新的动词,其内部语义关系则会发生变化。“N1+的+N2”偏正短语作为一...
张位(1538-1605)《问奇集》“各地乡音”有“梁宋:肱为公”和“三楚:永为允”的记录。这揭示了两地的方言特点,但也反映出张位母语或当时权威官话可能两类合流都未发生。本文主要研究“肱永”类字在官话文献中的读音去向,具体包括曾梗摄合口字,主要是一二等的“肱觥宏横”等字,三四等的“迥琼兄荣永”等字,曾梗摄开口唇音一二等“崩朋彭猛孟”等字往往与曾梗摄合口字同变,因此一并考察。我们初步考察了元明清至民...
语调中“最要紧的变化是音程跟随时间的放大和缩小”,赵元任先生将其生动概括为“橡皮带”式的四种调节模式:(a)↑音高水平整个提高;(b)↓音高水平整个降低;(c)↕音高范围扩大;(d) 音高范围缩小(赵元任,1933)。但是,当音程改变时,字调的音高是否也会发生等比的改变,仿佛橡皮带上的图形会随着橡皮带的伸展而放大,赵元任先生并没有给出答案。我们关心的问题是,在语调的影响下,声调如何变化...
量词及其类型学考察     量词  类型学  词序  互补分布          2015/7/28
研究量词时,无论是名量词还是动量词,都应该成为类型学研究的一个参数。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论证无论是从历时的角度观察,还是从句法位置的角度分析,名量词与动量词都是相互依存的。跨语言统计的数据,尤其是中文方面的数据,显示了这种相关性:名量词的发展早于动量词,并且这两类量词的分布呈现互补状态,即名量词在汉语里出现在名词之前,动量词出现在动词之后。
因东巴文断代的困难,东巴文演变研究一直没有突破性进展。但目前可以从两方面来推进,即通过有绝对时间和相对先后的文献材料来考察东巴文字符的演变:一是有部分东巴文文献中有明确的书写时间,可视之为有绝对时间的文献;二是因纳西族迁徙路线中不同地域的东巴文文献反映出不同时期的东巴文状态,东巴文书写者自身不同年龄段书写的变化和有师承关系书写者所书写字符的变化也能反映字符的演变,具有这三方面信息的文献可视为有相对...
汉语状中结构的韵律模式展现了比动宾结构和定中结构更为复杂的格局,因而研究难度更大。本文着重考察了由副词作状语的状中结构的韵律模式,我们将所考察的副词分成三类,分别为只能修饰双音节谓词的a类、只能修饰单音节谓词的b类和既能修饰双音节也能修饰单音节谓词的c类。我们认为2+2式和1+1式是状中结构的基本韵律模式,并依据深重原则和左起音步两条规则进行分析。我们最终认为:由于状中结构的信息焦点表达不明,造成...
“极”的本义是“屋脊之栋”,在历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名词——动词——程度副词”的语法化过程,“极”能否作补语及作补语时的词性问题尚无定论。本文认为程度副词“极”可以作补语,这种用法在明代以前还比较少见,清代开始大量使用,现代汉语中,“极”作程度补语非常丰富。文章通过考察“极”的历时演变,探讨了“极”程度义获得的机制及程度补语的产生过程,同时结合汉语方言及少数民族语言中的类似用法,探讨程度副词作补语...
汉代以后汉语里出现的由数量短语或者数词与“所/许”构成的“X所/许”结构式,是一种表示大概数量范围的约量表达式,“所”与“许”是同一个语素,具有约量助词性质。约量助词“所”通常用在数量短语之后,南北朝时期“许”呈现出取代“所”的趋势,并且可以直接用在数词之后,因此“许”近于约数助词性质。“X所/许”数量范围表达式源自“X所/许”空间范围表达式,约量助词“所/”的源形式是空间处所词“所/许”。
本文意在剖析目前国际汉语教师跨文化能力研究中存在的三种倾向:重外显行为评价,轻教师世界观建构与个体发展;重社会语言学与传播学进路,忽视跨文化教育/教学理论视角;培养实践中偏重课程传授与学习。通过对国内外跨文化能力研究现状的分析本文提出,国际汉语教育语境下的教师跨文化能力内涵应包括世界观、跨文化教学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三方面。对已修读跨文化交际课的在读硕士生的实证调查表明,学生在跨文化教学和交际中缺...
墓志铭是用于志墓的一种文体,通常都是由前后两部分组成的,前一部分为志文,古人习惯称为''序'',后一部分为铭文,古人一般称作''铭''。这两部分内容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古今学人常各执一词,故其关系需要进一步厘清。实际上,从创作目的看,墓志铭从设立之初,志文旨在记事,铭文旨在颂美;与创作目的相联系,从演变的过程看,就墓志铭的文体特点及实际功用而言,志文和铭文是有所区别的,这也和各自的渊源密切相关。因...
对汉字图案的历史考察     汉字  图案  历史考察       2013/11/25
近年来,中国的民间吉祥图案作為民俗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產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地得到了学术界的重视,有关研究也取得了不少成果,积累了很多基础的研究资料。但笔者观察到作為传统吉祥图案之一类的汉字图案,却较少被作為研究物件,很少有对汉字图案进行深入探讨的研究成果。因此,笔者尝试著把汉字图案作為一个独立的专题来研究,集中分析汉字图案的美学逻辑、形态结构和象徵意义等。
商务汉语考试(BCT)是為测试第一语言非汉语者从事商务活动的汉语水準而设立的国家级标準化测试。2006年10月BCT在新加坡全球首考,2007年分别在中国国内、韩国、日本以及美国正式开考。作為推向国内外的国家级标準化测试,BCT的内容效度至今还没有基於样题词语统计的分析论述。本文在样题商务用词统计的基础上,对照BCT大纲中的《商务汉语常用词语表》,对BCT的内容效度进行分析。
汉语“是”集“本在”、“存在”、“在者”三义于一身:本在语义体现为“准则”“常道”,存在语义体现为系词的“断真”,在者语义体现为近指代词“这”“此”。汉语的存在观念是从时间观念发展出来的:“是”是由“时”分化而来的,甲骨文的“时”是后起的“是”的源头。
“开+V”形式的考察     开+V  形式  考察       2010/6/12
汉语中的“开”属高频词,我们用Google在互联网上搜索“开”,找到相关网页约8,530,000篇,约有21,400,000项查询结果,排除重复信息,再运用“HY2004语料处理软件”检索标准字符“开”,余下1861项,其中包括含有“开”的日文等外文信息,本文的考察范围只限于中文信息。从中再筛选出“开+V”的形式有146项,归纳为30个词目。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