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艺术学 >>> 戏剧 >>> 戏剧史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戏剧史 话剧相关记录19条 . 查询时间(0.103 秒)
陈美英,笔名尔东。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研究员,女,1939年12月6日生,湖北黄陂人。1964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文系。1976年调本院,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话剧艺术研究会会员、中国话剧文学学会会员。任话剧所职称评审委员、历届中国话剧“金狮奖”评委,曾任文化部国庆三十周年评奖委员。专业特长:研究洪深和中国现当代话剧作家作品及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话剧史。
陈永康,别名陈丁沙,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研究员.1929年4月生于印尼,祖籍广东。1949年离家北上投奔祖国解放区,后考入北京燕京大学新闻系。1950年1月转入筹建中央戏剧学院工作,师从张庚先生专门从事中国话剧史研究。曾任印尼中华剧协常务理事。1980年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曾任研究室主任、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院研究生部导师。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第四次全国剧代会代表。1945年中学时代...
杨秀琴,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副研究员,女,1951年12月9日生于上海,祖籍江苏高邮。197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系文学专业,分配在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主要从事中国话剧史的研究,致力于史料的搜集、鉴别、整理、研究。已积累整理出80余万字的史料,参加国家重点艺术科研项目《中国话剧通史》编写“上海孤岛剧运及演剧活动”章节,为“建国三十年”编写大事记(15万字);担任《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史料集...
在建设“一个崭新的强盛的名副其实的人民共和国”的旗帜下,话剧这一高度直观的、“能够直接、面对面地对广大集体发生影响,使成千上万的人在感情上产生共鸣”的艺术形式,特别契合新中国文艺对群众的关切和对人民性的关注。于是,理所当然成为历史巨变中“新的人民的文艺”队伍中的主角。新的社会要求剧作家在戏剧题材和创作方式上做出相应的改变,新的时代要催生出新的舞台。广阔的社会为新中国的戏剧提供了最基本的情节,话剧创...
长期以来,话剧史的研究,太多的是在于个人的意愿,忽视了史料的存在和价值。中国话剧起源于1907年,一直是话剧界普遍认同的真理。60年前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话剧运动五十周年史料集》中,保存了大量的早期话剧的重要文献,对于研究话剧史很有帮助。然而,这一史料集却忽略了在中国话剧史上占有极其重要地位3部文献——《新剧史》《新剧考》《新剧考评百出》。
2019年1月14日,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下发《关于公布第一批、第二批“高校原创文化精品推广行动计划”入选名单的通知》(教思政司函〔2019〕6号)文件,我校原创校史话剧《杨东莼》入选第二批“高校原创文化精品推广行动计划”名单。第一批、第二批“高校原创文化精品推广行动计划”共有40所高校入选,我校是广西唯一入选高校。原创校史话剧《杨东莼》由我校师生自编自演,首次实现了“师大人写师大故事”“师大人演...
一、令人痛惜的迎新弃旧 人生如梦,转眼就是白头;岁月如歌,哪段算是华彩?站在中国话剧一百周年华诞的门槛上,回首中国话剧发生、发展、繁荣的历史,展望未来,觉得话剧是也有其像人一样的生命的。过去、在现在和未来,是有内在联系和一定因果关系的。就像佛眼里的芸芸众生一样,他们的往生、此生和来生之间,彼此联系,因果轮回。
中国话剧史研究概述(下)     话剧       2008/1/8
话剧史著的涌现 当剧作家及其剧作的研究进行到一定程度,为“中国现代戏剧史学”的建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之后,一种在一定的理论观念或一般原理的指导下,对个别的艺术现象和艺术价值的累积进行系统化、专业化整合的工作便旋即开始,这就促生了中国话剧史的研究成果。 最能体现新时期话剧史学成就的是一批话剧史著的涌现。应当指出,任何史著的出现,都建筑在前人和同代人研究的成果上。在这个意义上说,史著的涌现也标...
1977年6月香港话剧团成立,由香港政府辖下的市政局直接资助。这是香港话剧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不但标志着话剧经过了超过半个世纪的发展逐渐纳入一个专业化的轨道,同时也给予社会人士一个话剧已经"合法化"的信息,从此话剧可以与音乐、舞蹈平排并列,是一种可以登大雅之堂的艺术。此后的二十年间,香港的话剧勃然而兴,参与者的队伍日渐增长,观众的层面也拓展到社会各阶层,使话剧逐渐变成香港市民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假如...
话剧史研究仍须解放思想     话剧       2008/1/3
应该说,百年话剧研究是和百年话剧的实践一起成长起来的。百年话剧积累了丰厚的经验教训,百年话剧研究也收获了相当可观的学术成果。集大成者当推陈白尘、董健主编的《中国现代戏剧史稿》和葛一虹主编的《中国话剧通史》。前者以中国戏剧从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变为主线,遍览本世纪前半叶话剧文学萌发、生长、成熟、变异的过程,力图从精神审美的角度给中国话剧进行文化定位。后者则以戏剧运动的兴衰嬗替为中轴,重点展示“文革...
一 千载难逢的“黄金时代” 话剧,将近百岁了,在中国。 一个世纪的荣辱坎坷,印证着一百年的风雨沧桑。当人类从旧时代步入新纪元的时候,回眸中国话剧这100年的历程,有意气风发的岁月,也有神情黯然的年代,几多磨难,几多丰碑,一路困苦一路歌,真让人感慨不已。特别是抗战时期,风云际会,中国话剧出现了一个空前绝后,千载难逢的“黄金时代”,其中又以抗战后期的1941——45这几年间的成就最为辉煌。[1...
关于话剧《诚毅人生:陈嘉庚》     话剧       2007/12/17
《诚毅人生:陈嘉庚》是一部由我校学生自编自演、讴歌陈嘉庚创办厦门大学光辉业绩的话剧,它在校庆85周年之际上演,说明学校领导非常重视以“嘉庚精神”教育学生,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和艺术学科建设。艺术与科学之间是一种互补、互动的关系,它好比人的双脚、鸟的双翼;一所大学如果没有良好的艺术教育、浓厚的艺术氛围和活跃的艺术生活,是很难称为真正的高水平大学的。这是我想说的第一点。 《诚毅人生:陈嘉庚》排演剧照...
话剧从日本传到中国。“文明戏”在商业演出中,由于缺乏固定的剧本,基本上是使用“幕表制”。1907----1917年,文人编剧的崛起,为话剧文本制度的确立,奠定了重要基础。他们初步掌握了话剧的编剧方法,逐渐建立起台词和对话承载戏剧冲突的舞台运行机制,为话剧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香港的专业剧团中,唯一的一个从业余剧团转换过来的就是赫垦坊,而吴家禧就是赫坊的创办人。他从1977年开始参与戏剧活动,第一个自编自导的剧本是《高处不胜寒》,印象特别深刻。为了能够在学校里继续从事戏剧活动,他读了香港理工学院的纺织专业,终因不喜欢这个专业, 而离开学院去工作。 在 1980 年至1982年间,在市政局艺团办事处、香港艺术中心及浸会大专会堂任舞台技术及管理工作,1982年与一些志趣相...
话剧百年,经过创造性的本土化过程,从西方剧种成为现代中国话剧;与此同时,中国话剧又从本土出发,完成世界华人范围内的“全球化”过程,成为一种跨国界的世界华语话剧,形成由中国大陆、台港澳、东南亚乃至北美西欧澳洲三大板块构成的世界华语话剧版图。我们借助“全球本土化”的概念,讨论这一双向发展、彼此互动的历史过程以及该过程中形成的整体性或一体化趋势以及多中心多层次的本土化特征,不仅拓展并改变了中国现代话剧史...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