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新闻学与传播学 >>> 新闻理论 新闻史 新闻业务 编辑出版 新闻事业经营管理 广播与电视 传播学 传媒生态学 传媒教育 传媒政策与法规 传媒经济学 新闻学与传播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新闻学与传播学 公信力相关记录33条 . 查询时间(0.113 秒)
在“万物皆媒”的社会图景和生存语境中,社会思潮网络传播逐渐呈现出诸多新规律,由此衍生的新现象、新问题、新趋势也催生了一系列新风险,引发了媒介公信力的流失。如,议题设置权的竞争分化造成民间意见领袖权责虚置和“把关人”本领恐慌;愚乐化传播致使媒介自净功能短时失效,虚假认同加剧“合法性伤害”;特定时空的刻板化、无意识传播导致信任危机进一步放大;基于非橄榄型社会阶层结构的对立传播助推媒介关系异化;思潮传播...
2021年5月16日,由北京师范大学新媒体传播研究中心、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媒体研究中心和《国际新闻界》共同发起的第六届中国传媒公信力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
江作苏教授首先以新近第四次修订的《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破题,强调“不断提高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引出讲座主题——媒介公信力。随后,他以个人2006年担任湖北日报社总编辑时,提出 “责任造就公信力”的办报理念,并将其置于《湖北日报》报头为例,强调公信力对于媒介和社会的重要意义。
一段自媒体女博主任性追打外卖骑手的视频在网络上引发关注。根据外卖平台提供的解释,女博主是因前同事驾驶车辆与外卖骑手发生轻微事故,在交警判定其同事全责、双方已和解的情况下,女博主又找到了这个外卖骑手,并发生了“追打”一幕。事情的前因后果我们不再细究,但视频里女博主冲着骑手叫嚷的那句“我干媒体的”,却一时间激起坊间舆论波澜。有网友说:“这是媒体被‘黑’最惨的一次。”
2019年4月20日,北京师范大学新媒体传播研究中心、清华大学新媒体研究中心、《国际新闻界》共同发起的第五届中国传媒公信力论坛在京举办。来自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国内多所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立足交叉学科领域,围绕“智能传播时代的社会信任”的主题探讨了智能传播带来的社会影响。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喻国明出席论坛并进行学术点评。
从党的十九大到前不久率领中央政治局集体到人民日报社学习,习主席多次强调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学习理解习主席重要指示,抓好贯彻落实,是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任务。提高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又有各自的工作着力点,需要我们深入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化挑战为机遇,化变量为增量,努力创造新气象新作为。
2018年4月21日,由北京师范大学新媒体传播研究中心、清华大学新媒体研究中心、中国信息经济学会信息社会研究所、《国际新闻界》共同发起的第四届中国传媒公信力论坛在北京举办。来自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中山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国内多所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立足交叉学科领域,围绕“互联网与社会信任”的主题探讨了新媒体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张洪忠在题为《社交媒体影响下的中国传媒公...
日前举办的“首届中国传媒公信力论坛”上,北京师范大学传播效果实验室发布了《“转型期的中国传媒公信力”调查报告》。报告显示,中国媒体生态格局正处于结构性转变之中。一方面在覆盖率上虽然电视、报纸还有优势,但新媒介增长趋势明显,电视、报纸、网络、广播、杂志、手机六条媒介渠道受众分化特征明显,各渠道的变化方向不同。
网络媒介已成为当今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之一,但因其与传统传媒的不同特征,其信息公信力面临着不同的认知和评价。通过对这一问题的几个方面的讨论,就网络信息的传播特征、网络信息公信力现状和我们的应对等,给出浅见。
公信力是传媒最有价值的内在品质,是传媒在市场竞争中制胜的关键性因素。公信力也是传媒舆论导向作用发挥的前提和保证。在公信力基础上,传媒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可以达到有效结合。
背景: 1997-1-15,中央宣传部、广播电影电视部、新闻出版署、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联合发布了《关于禁止有偿新闻的若干规定》,从十个方面明文禁止各种形态的有偿行为。而到目前为止,有偿新闻仍愈演愈烈。2005年7月21日21:03,笔者在互联网上输入"有偿新闻"进行搜索,0.11秒内即有749,000相关的内容立即呈现。"有偿新闻"的普遍性与社会关注度由此可见一斑。
按照通常的逻辑,媒介公信力对其受众市场会有直接的影响,具体来说,就是媒介公信力对受众的媒介消费行为会产生影响,媒介公信力高,那么受众就会多。如Stephen Hess就发现,美国新闻界对公信力问题感兴趣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业界有一种普遍的信念——“公信力卖报纸(Credibility sells newspaper)”(如1987年ASNE公信力委员会主席就是这样说的)。[1]这种观点的潜台词是:媒介...
按照通常的逻辑,传媒公信力对其受众市场占有率有直接影响。具体来说,就是传媒公信力越高,受众规模就越大。如StephenHess就发现,美国新闻界对公信力问题感兴趣,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业界有一种普遍的信念———“公信力卖报纸(Credibilitysellsnewspaper)”(如1987年ASNE公信力委员会主席就是这样说的)。譹訛这种观点的潜台词是:传媒公信力是媒体的生存之本,失去公信力的媒体...
随着我国大众传播媒介的迅速发展,媒体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受众对信息的需求及对传媒的认知水平也逐步提高。媒介公信力已成为传媒在市场竞争中获胜的首要影响因素;是大众传媒内在品质和外在形象在受众心目中的综合体现,是受众衡量媒体权威性、信誉度和社会影响力的标准,是受众选择媒体的重要依据。因此,媒介公信力问题逐渐成为大众传播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将从受众视域入手,分析媒体公信力
新闻传媒公信力刍议     新闻价值  公信力  新闻传媒       2009/10/14
关于新闻传媒的公信力,业界和学界的许多人士已作过相当深入的理论探讨,但笔者仍然觉得意犹未尽。 人们通常所说的公信力,总是由特定主体的诚信表现和有关对象对特定主体的信任回报两方面共同构成的。公信力的核心在于“信”。任何个人、任何机构,如果不坦诚、不诚信,甚至言而无信,那么,他人对它的信任就无从谈起。在这里,特定主体对他人的诚信表现是原因,他人对特定主体的信任回报是结果。缺少前面的原因,就不会有后面...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