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 文学 >>> 德国文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德国文学 德国相关记录17条 . 查询时间(0.132 秒)
满族作家老舍是德国汉学界翻译、研究最多的中国现代作家之一,译介历程逾七十载,历经遇冷期、高峰期、回落期及低潮期。德国汉学视野下的老舍译介以文学性、审美性阐释取代西方惯常的猎奇性、政治性解读,不断丰富拓展德语读者的“期待视野”,彰显老舍文学经典的世界性魅力,在中国文学海外译介传播中可谓独树一帜。
2018年4月14日至27日,德国基尔大学现代德语文学与媒体研究所Albert Meier教授应北京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德国语言与文化研究中心的邀请,到我校进行为期两周的讲学与学术交流。期间,Albert Meier教授为北理工外语学院德语专业2015级本科生开设了“当代德语文学新趋势”课程。该课程聚焦21世纪德语文学在“后现代”之后的发展趋势,一方面以诗学理论为基础对该时期的文学特征进行梳理分析,...
本书包含汉德克两个中篇小说《缓慢的归乡》《圣山启示录》。前者的主人公索尔格来自中欧,是一位地质学家,在靠近北极圈的的阿拉斯加进行地质研究。在工作中,孤独笼罩了他,使他迷失了自我,他意识到欧洲才是他的精神故乡。后者继续了前者的主题,描写了第一人称“我”两次前往普罗旺斯的圣维克多山,追寻法国印象派画家塞尚创作足迹的朝圣之旅。
2013年12月4日下午在六教,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叶隽做客清华大学新人文讲座之文化专场,为到场的300余名同学带来了题为《从歌德到马克思:文学世界与世界文学》的讲座,阐述了他对德国古典文学,特别是歌德与马克思两位伟大文学家的理解与认识。
本文试图澄清德国文学史上的一个争议,即浪漫派作家霍夫曼是否在晚年作品《堂兄的角窗》中放弃了他早期的诗学原则——“谢拉皮翁原则”。本文从分析“谢拉皮翁原则”的内在结构入手,探讨霍夫曼小说创作艺术的特征,同时研究《堂兄的角窗》诞生的时代语境与霍夫曼审美视角转换的深层原因。
2011年6月26日至7月2日,外国文学研究所德国学术访问团由副所长董晓阳研究员带队,对德国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学术访问,代表团成员有外文所中北欧主任、中国德语文学研究会会长李永平研究员,外文所中北欧室副主任、中国德语文学研究会秘书长叶隽研究员,此外外文所还邀请北京大学德语系主任、中国德语文学研究会副会长黄燎宇教授为代表团成员。
海因里希·伯尔的短篇小说是德国二战后初期德语短篇小说的典型代表。伯尔的短篇小说《 流浪人, 你若到斯巴……》 ( 《 Wa n d e r e r ,k o m m s t d un a c hS p a …》 ) 体现战争期间青少年的成长教育主题。青少年在军国主义教育背景下成为纳粹统治、 侵略的工具, 战争炮灰。德国二战后初期德语短篇小说是对德国文学传统形式的丰富,是表现现实题材的最佳形式。
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2009年10月8日揭晓,56岁的德国女作家赫塔•缪勒(Herta Müller)获奖。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会称其“以诗歌的凝练和散文的率直,描写了失业人群的生活”。
来自德国文坛的后起之秀     夜幕  后起之秀  德国       2009/2/16
德国成为2007年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主宾国的消息传来后,北京和法兰克福都一片欢欣鼓舞。随后,德国图书信息中心和法兰克福书展的中国区负责人聚在一起讨论应该邀请的德国作家名单,很快人们发现,这是一个颇费思量的问题:德语文坛目前正在经历一轮新老更替。战后著名作家马丁·瓦尔泽和君特·格拉斯等人已年逾八十,但依然不断创作,频频在媒体中亮相,“无处不在”——某些有意为年轻代作家留出更多空间的人对此颇有微词。
本文详细论述了莱布尼茨时代的四位德国汉学家,每个人的学术成就,汉学研究的特点和知识的来源,并叙述了他们和莱布尼茨的关系。通过这样的研究展现了17世纪德国汉学发展的历史、过程和环节,从而给读者提供了莱布尼茨时代的文化和学术背景。莱布尼茨是17世纪欧洲最伟大的哲学家,关注东方,关注中国是莱布尼茨思想的重要特点,那么当时莱布尼茨读过哪些德国汉学家的著作呢?或者说当时德国有哪些汉学家曾和莱布尼茨有过这样或...
德国诗人里尔克的汉语与研究网站包括里尔克作品、里尔克研究、我译里尔克、何家炜专译、里尔克资源和检讨里尔克等栏目。
中国文化大学德国语文学系暨研究所成立于民国五十二年五月,乃中国文化大学大学部首先创办十五个学系之一。中国文化大学德国语文学系暨研究所特色在鼓励学生放弃因升学主义而有的被动学习度,积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一方面为社会训练专业德文人才,另一方面也传授德国文学,语言学的专业知识。
德国,是一个概念。我这里强调的,更是其在世界思想史进程中的概念意义。我在此处将德国作为一个独立的思想史范畴,来考察其思想传播的轨迹。
文学报2007年2月1日讯:2007年40整的德国女作家卡塔莉娜•哈克(Katharina Hacker)在刚刚过去的2006年获得德国图书奖,获奖小说《他们一无所有》为她带来25000欧元的奖金。卡塔莉娜•哈克1967年生于法兰克福,大学期间在弗莱堡和耶路撒冷学哲学、历史及犹太学。她曾在以色列工作过,自1996年起生活在柏林,为职业作家,发表的作品有《浴场救生员》和《一种...
张佳珍,教授,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德国文学博士。专长:德国文学。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