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临床医学 >>> 临床诊断学 保健医学 理疗学 麻醉学 内科学 外科学 妇产科学 儿科学 眼科学 耳鼻咽喉科学 皮肤病学 神经病学 精神病学 急诊医学 核医学 护理学 临床医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临床医学 染色相关记录117条 . 查询时间(0.161 秒)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合作,开发出常染色体隐性听力损失治疗新策略,该研究是首个基于CRISPR/Cas9-HMEJ技术治疗隐性遗传性感音神经性聋成功的研究,为遗传性耳聋的精准治疗以及潜在的临床转化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证据。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细胞研究》(Cell Research)上。
2021年5月13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研究员孙宇课题组经合作研究在Nature Aging上,在线发表题为KDM4 Orchestrates Epigenomic Remodeling of Senescent Cells and Potentiates the Senescence-Associated Secretory Phenotyp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综合运用有限酶解和同位...
2020年12月23日,全国首例同时阻断染色体平衡易位和单基因疾病的第三代试管婴儿“一一”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上海集爱遗传与不育诊疗中心(以下简称“集爱”)出生。“这标志着集爱在遗传病生殖阻断领域再次取得突破性进展,希望今后能造福更多的遗传病患者,推动辅助生殖技术的进步,进一步降低出生缺陷提高人群的生殖健康水平。”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院长徐丛剑表示。
探讨低深度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测序(copy number variation sequencing, CNV-Seq)与核型分析技术在检测产前孕中晚期胎儿生长受限(fetal growth restriction, FGR)染色体异常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2018年4月至2020年10月因FGR行侵入性产前诊断分析的138例胎儿同时进行G显带核型分析和全基因组CNV-Seq检测,结合短串联重复...
探讨QF-PCR联合染色体核型分析在羊水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产前诊断中心行产前诊断的16 314例孕妇资料,所有羊水标本同时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F-PCR)技术和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进行分析。
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ADASIL)是一种中年发病的、非动脉硬化性、遗传性脑小动脉疾病,其典型临床表现为先兆性偏头痛、反复发作的脑卒中、多发性皮质下梗死、情感障碍、进行性血管性痴呆和认知功能损伤,但合并癫痫发作者较少见。本文主要分析1例易误诊为颅内感染的发热后出现持续性癫痫的CADASIL患者的临床特征、诊疗注意事项并进行文献复习,以增加临床医生对CADASIL诊断及...
前列腺癌早期诊治是当前研究重点之一。近年来,染色质重塑酶1(CHD1)被证明与前列腺癌发生发展、分化、增殖以及治疗之间存在密切联系。研究CHD1与前列腺癌的关系对于前列腺癌的诊治有重大临床意义。本文就CHD1在前列腺癌中的生物学特性、作用机制和治疗中的作用做一简单综述,希望能为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治提供新思路。
探讨染色体微阵列(CMA)检测技术在颈项透明层(NT)增厚胎儿中检测基因组拷贝数变异(CNVs)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12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妊娠早期NT筛查异常(≥2.5 mm)并接受CMA检查的胎儿305例,分析胎儿染色体数目异常及拷贝数异常发生情况;并根据NT值分为以下5组:2.5~2.9 mm、3.0~3.4 mm、3.5~3.9 mm、4.0~4.9 mm、≥5 ...
构建脆性X综合征(FXS)患者来源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 方法:采集2个FXS家系患者外周血并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用含4个重编程转录因子(OCT4、SOX2、KLF4和c-MYC)的仙台病毒感染PBMC,获得患者来源的iPSCs;采用细胞形态学、免疫荧光染色等技术对iPSCs进行多能性鉴定;核型分析验证其基因组完整性;利用PCR扩增结合微流控毛细管电泳技术检测重编程前后CG...
比较真菌荧光染色法、KOH湿片法在头癣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 2017年 2月至2019年 1月在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孝感医院皮肤科门诊 82例拟诊为头癣患者断发和鳞屑标本,每例同时行荧光染色、KOH湿片法以及真菌培养进行检测并记录阅片时间,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
评价细菌人工染色体微球技术 (BoBs)在微缺失/微重复综合征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西安市大兴医院 2017年 3月至 2019年 2月 1 549例有产前诊断指征的孕妇羊水细胞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和 BoBs检测,如遇微缺失/微重复综合征,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和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进行确认。
探讨叶酸受体介导上皮细胞染色技术(FRD)在人乳头瘤病毒(HPV)阳性患者分流中的应用。方法对HPV16/18阴性而其他高危亚型阳性、宫颈细胞学检查结果≥无明确诊断意义的鳞状上皮细胞病变(ASC-US)的658例患者进行FRD宫颈染色、液基细胞学检测(TCT)、宫颈活检。以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为标准,评价FRD检测分流HPV16/18阴性而其他高危亚型阳性患者的价值。
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autosomal dominan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ADPKD)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疾病,主要由多囊肾病(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PKD)1/PKD2基因突变引起,以双肾多发、进行性增大的囊肿为主要表现,可同时伴有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高血压、肝囊肿及脑动脉瘤,约45%的患者在60岁之前进展为终末期肾衰竭。ADPK...
该文报道1例常染色体隐性痉挛性截瘫55型患儿的临床特征及C12orf65基因突变特点。患儿女,8岁,5岁起病,以视神经萎缩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有蹲起缓慢和轻度鸭形步态。提取患儿及其父母和哥哥外周血DNA标本,对患儿进行全外显子组和线粒体基因组测序,并进行Sanger测序验证。结果显示患儿C12orf65基因存在c.394C > T和c.447_449delGGAinsGT的复合杂合突变,前者来自父亲...
研究表明在基因表达的动态平衡调控中染色质的三维空间结构变化和染色质可接近程度处于动态变化中。在前列腺癌的基础研究中,染色质可接近被用于病因探索和药物研发等方面。利用染色质可接近性和染色质组学,许多研究人员在染色质层面揭开了前列腺癌的神秘面纱。本文就染色质可接近性这一概念在前列腺癌研究中的相关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