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临床医学 >>> 精神病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精神病学相关记录297条 . 查询时间(2.563 秒)
为了比较有自杀企图和没有自杀企图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共情和神经认知,并探讨两组患者之间共情、神经认知和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张向阳研究组的科研人员从628名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收集了有关自杀企图和社会人口学特征的数据。通过阳性和阴性综合症状量表(PANSS)衡量患者症状,通过人际反应指数(IRI)和可重复神经心理状态评估量表(RBANS)评估共情和神经认知。
近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核医学科教授贾志云和磁共振研究中心教授龚启勇团队在《生物精神病学》上发表论文,首次揭示了抑郁症患者的自杀倾向与脑结构协变网络异常的表达模式相关。
为深入贯彻《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提高学校师生睡眠管理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师生身心健康发展,在世界睡眠日到来之际,由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教育局和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联合举办的天河区2024年中小学师生睡眠与健康宣传活动于3月20日在广州市天河外国语学校顺利举行。
快感缺失和动机缺乏是精神分裂症和重度抑郁症患者共有的核心症状。价值范围适应性表征,即个体以价值在其所处范围内的相对位置来对其进行表征的能力,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快感缺失和动机缺乏的潜在机制之一。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陈楚侨研究组在以往研究中发现,价值范围适应性表征的受损在精神分裂症谱系中存在,价值范围适应性表征的受损与精神分裂症患者后续追踪时的快感缺失与动机缺乏症状有关。然而,目前对于重度抑郁症患者是...
2023年12月8日,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熊志奇研究组联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临港实验室,在《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上,在线发表了题为Rhesus monkeys exhibiting spontaneous ritualistic behaviors resembling obsessive-c...
自杀行为可以沿着一个连续体分类,其中包括频繁想要结束生命(自杀意念)、制定具体自杀计划(自杀规划)、自杀企图,最终到完成自杀。已有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早期精神病发作时,存在共病性自杀行为和葡萄糖代谢障碍,然而,尚无研究表明葡萄糖代谢障碍是否在首发未接受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导致自杀行为的发生。
脑功能与脑疾病的研究离不开合适的动物模型。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张永清团队与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长期协力攻关,在国际上首创孤独症家犬模型,并建立了适用于家犬模型瞳孔大小实时测量技术。该项突破于2023年10月17日在Nature系列期刊Molecular Psychiatry杂志以姊妹篇文章在线发表,表明孤独症等脑疾病的家犬模型工作得到了国际同行的认可,为下一步开发利用家犬模型开展脑疾病的...
2023年10月4日,《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ScienceReview)在线发表了题为Decoding Effects of Psychoactive Drugs in a High-Dimensional Space of Eye Movements in Monkey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顾勇研究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王继军团队...
预期情绪是指个体认为自己在未来某个时刻会体验到的情绪,与人们的动机、决策、目标导向行为相关。研究发现,个体对于未来社会性事件与非社会性事件所预期的情绪可能有不同表现。
预期情绪是指个体认为自己在未来某个时刻会体验到的情绪,与人们的动机、决策、目标导向行为息息相关。研究发现,个体对于未来社会性事件与非社会性事件所预期的情绪可能有不同的表现。
精神分裂症是病因未明的重性精神疾病,终生患病率约1%。由于精神分裂症具有高致残性、青壮年期发病、低康复率等特点,对家庭和社会带来负担。然而,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诊疗至今主要依赖于对患者症状的经验判断,面临着发病机制不明且无客观定量生物学标记等临床困境。建立宏观-微观的跨尺度异质性关联,将对探讨疾病宏观尺度脑环路异常的分子机制以及制定未来的精准诊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2023年10月4日,《National Science Review》期刊在线发表题为《Decoding Effects of Psychoactive Drugs in a High-Dimensional Space of Eye Movements in Monkey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顾勇研究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王继军教授团队,...
2023年10月4日,《National Science Review》期刊在线发表题为《Decoding Effects of Psychoactive Drugs in a High-Dimensional Space of Eye Movements in Monkey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顾勇研究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王继军教授团队,...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再添一处教育基地和文化阵地。
抑郁症是常见的精神类疾病,以长期情绪低落、兴趣衰退为核心临床特征。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压力的增大,抑郁症发病率不断增加,现全球范围内抑郁症患者约3.5亿人。尤其新冠疫情期间,我国抑郁症患者从5000多万增加至近一个亿,并且低龄化趋势非常严重。因此,研究并理解抑郁症发病机制、寻找安全又有效的抗抑郁症药物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