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 >>> 心理学 >>> 心理学史 普通心理学 生理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 个性心理学 缺陷心理学 比较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 应用心理学 心理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心理学相关记录887条 . 查询时间(0.29 秒)
2024年5月2日,《Movement Disorders》在线发表了题为《丘脑底核电刺激调节帕金森病患者的认知心智理论》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叶铮研究组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邬剑军团队合作完成。该研究通过脑深部电刺激(DBS)与生理物理建模技术,发现丘脑底核(STN)参与人脑的共情功能,在认知心智理论中扮演重要角色。
吡哆醇依赖性癫痫(pyridoxine-dependent epilepsy, PDE)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新生儿中会反复发作。PDE产生的原因是由于Aldh7a1基因突变导致赖氨酸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缺失,其有毒害性代谢物AASA/P6C累积。临床上发现体外补充高剂量的吡哆醇可以控制癫痫的发作,但有75%左右的患者仍然会存在智力障碍和/或发育迟缓的症状。鉴于吡哆醇治疗无法完全解决PD...
疼痛是一种不愉快的感官和情感体验,保护我们的身体免受实际或潜在的伤害。一方面,疼痛感知同时包含感官辨别信息和情感动机信息,这两类疼痛信息被认为分别通过大脑外侧和内侧疼痛通路进行传递和处理,丘脑及其皮质连接在这一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其响应能够有效区分疼痛和非疼痛触觉刺激(Tu et al., 2024)。另一方面,多个丘脑核团被认为是深部脑刺激治疗慢性难治性疼痛的有效靶点,现有研究表明调控外侧疼痛通...
认知控制 (cognitive control) 是指个体在特定的情境中,灵活地调动认知资源来调整想法和行为的一种目标导向的心理过程。研究者以往普遍认为,认知控制是领域一般性(domain-general)的,即不同情境下都运用相同的认知加工过程。然而,近几十年的研究逐渐揭示了大量支持认知控制特异性(domain-specific)的证据,从而在学术界形成了领域一般性与特异性理论的对立。近年来,一...
共情是理解和分享他人情感的关键心理过程。作为亲社会行为的基石,共情促进助人、合作、捐助等亲社会行为,而共情缺失则与边缘型人格、情感淡漠等倾向相关。鉴于共情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探讨共情的习得与改变,对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和提升社会道德水平颇有意义。
语言中的词汇如同生物物种一样,在竞争中决定彼此的存亡。单词在语言演化过程中的此消彼长可能存在两种机制,即“新词涌现”和“认知选择”。“新词涌现”源于外部环境,是由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所催生的表达新含义的需求。而环境的变化(包括战争、移民、社会改革、技术进步等)较为随机,无法对语言演化施加稳定、持久的影响。相较而言, “认知选择”(人类在加工和产生语言过程中的一些先天的内在偏好)相对稳定,可在较长的时...
网格细胞 (grid cell) 主要位于大脑内嗅皮层,是哺乳动物完成空间导航时实现自我定位的关键脑区之一,于2005年被首次报道。其发现者Moser夫妇与位置细胞发现者O’keefe教授因共同揭示了大脑GPS定位系统,于2014年分享了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网格细胞在空间中展现出独特的六边形模式表征,并平铺整个空间(图1A)。网格表征会在老年群体和多种脑疾病人群(包括阿兹海默症和精神分裂症)出现退化...
幽默加工是一种人类特有的复杂社会认知,带有高级情绪体验,其潜在的认知加工过程涉及期待、不一致的觉察、解决与欣赏。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陈楚侨研究组的黄佳副研究员与陈楚侨研究员以往的研究发现,社交快感缺失程度较高个体的幽默加工是存在缺损的。这种缺损表现在,社交快感缺失个体并不是无法识别幽默信号,而是与对照组相比,幽默欣赏的阈限升高了,这使得个体无法体验到幽默材料带来的诙谐感。以往文献还发现,临床精神分...
人们对自然环境的自然表征,即通过感官获取信息并留存在大脑对自然的认知印象,在塑造个人环境态度和行为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然而,探讨人的自然表征,尤其是对言语叙述能力发展有限的儿童而言,面临方法上和技术上的挑战。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研究员陈进带领的环境教育团队,利用绘画+书写的方法,对来自杭州、昆明和西双版纳农村和城市学校的1830名9-12岁的儿童开展研究,探究前青春期儿童对自然环境的心理表征...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功能障碍包括神经认知功能损伤和社会功能失调两个方面,会导致患者在独立生活和正常人际交往中出现困难。而感觉门控可能参与了精神分裂症功能障碍的病理机制。感觉门控是指中枢神经系统在输入信息进入更高层次的处理过程之前,通过抑制无关刺激来过滤输入信息的能力,通常使用抑制P50事件相关电位测量。以往研究表明,在首发及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均观察到了P50抑制缺陷,然而,P50抑制缺陷与精神分裂症...
免疫功能失调以及低度炎症被认为是精神分裂症的一个病因假说。已有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液和脑脊液中出现促炎标志物增加的现象,而使用抗炎药物可以治疗相关临床症状。环氧化酶-2(COX-2)是花生四烯酸生物合成途径中的一个关键酶,可调节疼痛和炎症。COX-2的激活会加剧炎症并导致广泛的细胞和神经元死亡,而COX-2的抑制则可将炎症降低。已有研究发现,使用COX-2抑制剂(如塞来昔布)可以用于治疗精...
抑郁症(Depression)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其分子机制尚不清楚,缺乏可靠的生物标志物,部分病人疗效不佳且易复发,这些因素共同制约了抑郁症的客观诊断和临床治疗的进展。抑郁症的高发年龄是15~33岁,一般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既往研究显示,社会应激(Social Stress)可能是导致女性抑郁发生的重要因素,但其具体分子机制仍不清楚。
2023年7月30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健康所李海研究员团队在Behavior Research Method、Advanced Intelligent Systems、Dementia and Geriatric Cognitive Disorders和Computer Speech & Language等专业国际期刊上连续发表4篇文章,汇总展示了团队在智能语言认知功能评估领域的工作进展。
为了适应复杂的生存环境,包括人类在内的生命体,具有自动学习环境中哪些刺激预测着潜在威胁的能力。而当刺激没有达到意识水平表征时,人们是否仍能够习得这些刺激与恐惧的联结?情绪准备理论(Preparedness Theory)认为,采用威胁性相关的情绪刺激(如恐惧的面孔)与负性刺激(如电击)进行联结,对于无意识恐惧条件化的建立颇为重要。然而,关于无意识的恐惧条件化的建立是否一定依赖威胁性情绪相关的刺激存...
童年创伤(childhood trauma)指个体18岁前发生的躯体虐待和忽视、情感虐待和忽视,以及性虐待。已有研究表明,童年创伤在物质成瘾障碍患者中有较高的暴露率,且与患者的反刍思维和药物渴求水平存在关联。然而,在甲基苯丙胺(俗称“冰毒”)成瘾者中,童年创伤、反刍思维与药物渴求的关系尚不清楚。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