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临床医学 >>> 核医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人物 核医学相关记录104条 . 查询时间(0.517 秒)
李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教授,从事重离子治疗技术研发及治疗机理研究,现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生物医学中心主任及医学物理研究室主任,曾获得甘肃省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一等奖和三等奖,中国专利优秀奖,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奖等奖励。
徐浩 教授,擅长:PET/CT和PET/MRI分子影像诊断、SPECT/CT功能影像诊断;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放射性核素靶向治疗;DXA骨密度和体成分测定及骨质疏松诊疗。
苗庆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靶向核医学探针及诊疗应用,余辉发光探针开发及高灵敏成像应用,响应型探针设计及生物医学应用 转化医学。
武军,男,中共党员,硕士,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核医学科主任。
王红亮,男,38岁,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导师,长期从事 PET 分子探针的研究,在药物有机合成、PET药物制备、各种动物模型的制作、肿瘤代谢分子显像、细胞凋亡分子显像、双模态和多靶分子显像等方面展开了大量研究工作。
李思进,二级教授,博导,国之名医,国务院特贴专家,在放射性心脏损伤、冠心病微血管病变、冠状动脉不稳定斑块早期诊断的核医学基础和临床研究方面多篇论文发表在本行业国际顶级期刊,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黄铁军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核医学核素诊疗研究。
吴光耀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DKI、DTI、IVIM-DWI/in vivo和in vitro HRMAS 1HMRS/VBM-MRI); 超极化气体129Xe肺部成像与大数据分析; 肿瘤定量成像及肿瘤血管生成DCE-MRI、DCE-CT 及DCE PET成像;基于磁共振成像影像组学与高分辨磁共振波谱代谢组学研究。获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基金委等科研基金资助,总经费...
李亚明擅长: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肿瘤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关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在应用分子生物学和核素技术进行肿瘤基础和临床研究方面做了深入和大量的工作。
欧阳伟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专业特长:从事内科和核素治疗工作30余年,主要擅长于甲状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特别是分化型甲癌和Graves甲亢的131碘治疗。
胡硕,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核医学科(含PET中心)主任,国家卫健委纳米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湘雅)分子探针临床转化研究协同创新联盟主任。
梁昌华,男,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核医学科教授,二级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临床核医学的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有丰富的核医学临床和教学经验,主攻核素131I治疗甲状腺疾病和心血管核医学。
李新辉,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核医学科副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专长于核素显像和肿瘤核医学,在放射性核素碘131治疗甲亢和甲癌,皮肤疤痕和血管瘤敷贴治疗,骨转移癌核素治疗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陈登明,男,副教授,副主任医师,湖南省核学会副秘书长,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影像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医学会放射学专业委员会分子影像学组副组长,《中国耳鼻咽喉科颅底外科杂志》、《中国现代医学杂志》编委,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审稿专家,主要研究肿瘤及头颈骨肌疾病的CT、磁共振、PET/CT诊断,尤其对肿瘤的影像诊断、肿瘤的疗效评估有深入研究。
邓豪余,医学硕士,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核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湖南省医学会核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核学会核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核物理组成员和科普专家。1989年至今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核医学科工作,1997年获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临床影像医学硕士学位,1999年在华西医大附属医院核医学科系统进修学习核素治疗半年。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